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娟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含量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叶片
  • 1篇碳储量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沟壑区
  • 1篇人工混交
  • 1篇人工混交林
  • 1篇细根
  • 1篇黄土丘陵
  • 1篇黄土丘陵沟壑...
  • 1篇沟壑
  • 1篇刺槐
  • 1篇刺槐混交林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张娟娟
  • 2篇曹扬
  • 2篇张旭
  • 1篇周建云
  • 1篇李明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混交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储量被引量:8
2022年
为了探讨混交林与纯林养分状况和固碳能力的差异,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纯林以及刺槐+油松(Robinia pseudoacacia+Pinus tabuliformis)混交林、刺槐+山杨(Robinia pseudoacacia+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混交林与纯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储量。结果表明:(1)刺槐+油松混交林显著增加刺槐枝和根的C含量和叶、干的P含量及枝的C∶P与N∶P,并显著增加油松叶、枝和根的N含量和枝、干、根的N∶P,但显著降低油松各器官的C∶N,而刺槐+山杨混交林仅显著增加刺槐枝的P含量。(2)刺槐+油松混交林的土壤C含量显著高于刺槐纯林,土壤P含量显著低于油松纯林;刺槐+山杨混交林与刺槐纯林土壤P含量差异不显著。(3)总体纯林中乔木叶片与凋落物的C含量显著相关,C∶N、C∶P在乔叶—凋落物—土壤中均显著相关;但在总体混交林中仅有凋落物与土壤中的P含量与C∶P显著相关。(4)刺槐+山杨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刺槐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林下植被层与土壤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刺槐纯林。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养分循环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黄土高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焦秋燕黄林嘉张娟娟张旭黄宁郭珍曹扬
关键词:刺槐混交林养分含量碳储量
宁南山区人工混交林叶片-凋落物-细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宁夏南部山区是黄土高原的典型代表区域,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营造的大面积纯林出现可利用养分不足、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而营造混交林被认为是提高人工林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宁南山区刺槐+云杉混交林、刺槐+山杏混交林、刺槐纯林、山杏纯林为对象,基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通过测定植物叶片、凋落物和细根的C、N、P含量,揭示不同人工林的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4种林型中各树种的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刺槐+云杉混交林中云杉叶片C含量最高,刺槐+山杏混交林中刺槐叶片N、P含量最高,混交林中刺槐和山杏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各自纯林。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之间的凋落物量以及凋落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山杏纯林凋落物量显著高于混交林,而凋落物C含量显著低于混交林。4种林型的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刺槐+山杏混交林的总细根生物量最高,刺槐+山杏混交林的细根N含量和N∶P值高于刺槐纯林和山杏纯林。刺槐+山杏混交林叶片与细根间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刺槐+云杉混交林叶片与凋落物间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与细根间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山杏纯林凋落物与细根间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宁南山区混交林养分模式优于纯林,刺槐+山杏的混交造林模式最佳,混交造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
李欣阳张娟娟周建云周建云李明李明赵妍张旭
关键词:混交林养分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