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器官
  • 3篇供肾
  • 2篇移植后
  • 2篇肾移植
  • 2篇器官捐献
  • 2篇马蹄肾
  • 2篇捐献
  • 1篇移植器官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骨髓
  • 1篇异体
  • 1篇应用及效果
  • 1篇真菌感染
  • 1篇植物抗宿主病
  • 1篇逝世
  • 1篇受体
  • 1篇受者
  • 1篇髓样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张学
  • 4篇昌盛
  • 4篇周平
  • 3篇张伟杰
  • 3篇蒋继贫
  • 2篇郭晖
  • 2篇陈知水
  • 2篇杨敏
  • 2篇邢帅
  • 1篇王心强
  • 1篇黄霞
  • 1篇王大卫
  • 1篇张利民
  • 1篇徐晶
  • 1篇谢林
  • 1篇杜潇潇
  • 1篇苗妍
  • 1篇黄倩
  • 1篇陈根

传媒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ertoli细胞调节同种异体Treg/Th17分化平衡的作用
谢林郭晖张利民邢帅张学刘键桦
阻断髓样分化分子88信号通路预防小鼠气管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分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I)38)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到C57BL/6小鼠的异位气管移植作为同种异体排斥反应模型,以MyD88抑制剂作为干预措施,并将同系小鼠异位气管移植作为阴性对照组,将BALB/c小鼠到C57BL/6小鼠的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作为阳性对照组。分别在第7天和14天收集移植气管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管腔闭塞率和上皮脱失率的半定量分析,确定干预效果。结果(1)移植气管的病理结果显示:在术后第7天,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气管结构较清晰,上皮细胞脱落显著降低;在术后第14天,给药组的气管管腔形态较阳性对照组明显改善,且与阴性对照组差别不大,上皮细胞也较少脱落。(2)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第7天,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管腔闭塞率明显降低,P〈0.01,但是上皮细胞的脱失并没有得到改善,P〉O.05;在术后第14天,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的管腔闭塞率降低,P〈O.05,与术后第7天不同的是,上皮脱失率也明显降低,P〈O.叭。结论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抑制MyD88能明显减轻移植气管的病理改变,其管腔闭塞率和上皮细胞脱失率都有所下降。
杨敏张学陈根丁左川周平昌盛
关键词:气管移植天然免疫TOLL样受体
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TLR4/MyD88信号过表达与肠道急性GVHD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小鼠模型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及其与GVHD的相关性.方法 以雄性C57BL/6小鼠和雌性BALB/c小鼠作为骨髓移植的供、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的全身照射后4~6 h内,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个)及脾脏淋巴细胞(1×10^7个,n=12和2×10^7个,n=12),分别建立轻度和重度小鼠急性GVHD模型,以未接受任何处理的正常BALB/c小鼠作为空白对照(n=6).以受鼠临床表现、存活时间及小肠病理改变作为肠道GVHD的评价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 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VHD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小肠组织中TLR4、MyD88及NF-κB p65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重度GVHD小鼠小肠组织中TLR4、NF-κBp65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5).各组小肠组织中蛋白的表达也有相同的趋势.此外,TLR4、MyD88和NF-κB mRNA间的表达不仅呈正相关,而且其与GVHD的临床评分也呈正相关(R=0.814,P<0.001;R=0.828,P<0.001;R=0.568,P=0.034).结论 肠道GVHD模型小鼠小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呈明显的活化状态,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有增强,且与GVHD病情呈显著的正相关.
邢帅张学黄霞周平
关键词:小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马蹄肾移植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移植器官的需求越来越大,扩大标准器官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马蹄肾作为扩大标准供肾,虽然其发生率低,且具有特殊解剖异常,但大部分马蹄肾仍然具有良好的功能。故而马蹄肾的应用仍然是解决供肾不足的一种方法。为增加对马蹄肾移植的全面认识,本文就马蹄肾移植相关情况进行综述。
张学陈知水周平
关键词:马蹄肾肾移植移植器官发生率供肾
供者强化预防真菌感染方案在器官捐献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分析强化预防真菌感染方案在器官捐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第一阶段)以及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第二阶段)共261例供者的抗真菌维护方案及其临床效果.第一阶段(供者普通管理阶段),处理措施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进行供者维护为主,不常规应用抗真菌药物,器官获取及修整无特殊处理.第二阶段(供者强化预防阶段),处理措施主要包括:(1)ICU停留期间,加强抗真菌治疗;(2)供者器官获取时严格强化无菌操作;(3)供者器官修整过程中,采取广谱抗生素或稀释的络合碘溶液冲洗浸泡器官.留取供者1 574份血液、灌洗液及动脉组织微生物培养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其中真菌培养样本626份,按照样本留取时间分为供者普通管理阶段样本193份,供者强化预防阶段样本433份.结果 1 574份微生物培养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07株,其中细菌799株,真菌108株,部分样本可检出2~3株病原菌.真菌检出率占病原菌检出率的12.0%(108/907),占真菌培养样本的17.3%(108/626).所检出的108株真菌样本中,属于供者普通管理阶段的阳性样本49株,阳性率为25.4%(49/193),属于供者强化预防阶段的阳性样本59株,占13.6%(59/433),两阶段真菌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潜在供者的微生物培养及抗真菌预防策略,对于减少供者来源的真菌感染十分必要.此外,器官获取团队也需要提高对供者来源真菌感染的认识程度,严格强化无菌操作,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因素.而在器官修整过程中,采取广谱抗生素或稀释的络合碘冲洗浸泡也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感染预防措施.
昌盛王心强徐晶张学杜潇潇黄倩王大卫张伟杰陈知水蒋继贫
关键词:器官捐献真菌感染器官获取
马蹄肾供肾肾移植2例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马蹄肾作为供肾的临床肾移植效果及手术经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1例心脏死亡供者捐献的马蹄肾作为供肾,成功为2例尿毒症患者施行肾移植术的临床资料。供者因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心脏死亡,符合中国二类标准进行器官捐献。捐献前供者尿量及血肌酐正常,未发现肾脏先天畸形以及相关病史。受者1为男性,年龄49岁,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9个月余;受者2为男性,年龄42岁,IgA肾病,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1个月余。供肾获取时,采用低位髂血管插管灌注;供肾修整时仔细分离各动静脉分支,最后结扎峡部小分支动脉,分离峡部,并U形缝合峡部断端。左肾动脉双支,分别带主动脉袖片与受者1的髂外动脉行2个端侧吻合;单支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右肾动脉3支,其中2支与受者2的髂外动脉端侧吻合,肾下极1支与远心端髂外动脉行端端吻合;静脉双支带下腔静脉行延长后,与受者2的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双侧输尿管肾盂段均有轻度扩张,余无异常,均与受者膀胱行常规隧道包埋法吻合。2例受者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肾移植手术耗时3h左右。术后受者尿量均在2000ml/d以上,血肌酐逐渐下降至正常,恢复满意,均于2周左右出院。结论在供肾功能良好,充分评估及仔细操作的情况下,马蹄肾可以作为安全的供肾。
张学丁左川杨敏苗妍郭晖蒋继贫张伟杰周平昌盛
关键词:马蹄肾肾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受者肾动脉破裂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原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同济医院收治的540例DCD供肾移植患者中,12例出现移植肾动脉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动脉破裂。其中3例因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破裂情况(25%,3/12),2例受者死亡,1例进行移植肾切除;9例为术后出现局部感染腐蚀血管引起动脉破裂(75%,9/12),发生1例受者死亡,8例移植肾切除。在9例感染中,共培养出真菌5株,细菌15株。其中真菌包括假丝酵母菌4株(80%,4/5),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1株(20%,1/5);细菌包括屎肠球菌4株(26.67%,4/15),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20.00%,3/15),铜绿假单胞菌3株(20.00%,3/15),大肠埃希菌2株(13.32%,2/15),肺炎克雷伯菌1株(6.67%,1/15),表皮葡萄球菌1株(6.67%,1/15),阴沟肠杆菌1株(6.67%,1/15)。结论 DCD供肾移植中,感染是引起移植肾动脉破裂的主要因素,积极预防和果断处理十分重要。
张学张学张伟杰蒋继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