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月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 制作环烯烃类聚合物微流控芯片中微纳结构的软压印方法
- 一种制作环烯烃类聚合物微流控芯片中微纳结构的软压印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制作硬质模板,所述硬质模板的一侧形成第一压印图形;在所述硬质模板的第一压印图形一侧涂覆液态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烘烤并固化所述液体聚二甲基硅氧烷得到...
- 张宝月陈艳
- 文献传递
- 微流控高通量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芯片
- 控技术为高通量的单细胞基因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芯片中的单细胞水平基因表达分析,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灵敏度的优势[1].微流控芯片中的单细胞分析是我们理解同一细胞群落中基因表达变化的重要途径.
- 陈艳张宝月冯鸿涛钟江帆
- 阀控多通道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O_(157):H_7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气阀控制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系统,实现高通量、低成本、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方法采用集成多条反应通道和控制气阀的微流控芯片,用气阀控制芯片通道内反应的顺序,在通道交叉处构建出10个检测区。然后以免疫荧光技术为检测手段,检测水和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气阀控制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系统,并应用于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此芯片一次可同时检测10个样本,单个样本检测时间少于10min、试剂消耗量仅为0.5μL,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最低检测限为1×103CFU/mL。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组的荧光信号(4 122±164)与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2.67±0.45)及伤寒沙门菌(3.33±0.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78和30.79,P均<0.01)。批内精密度为5.2%。将本法用于模拟临床样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和100%,与培养法的总体符合率为81%。结论基于气阀控制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系统可实现高通量、低成本、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有望成为一种高效和快捷的新检测方法。
- 张望徐小平高菊逸杜晶辉张宝月陈艳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H7高通量
- 应用于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的微流控芯片
- 2012年
-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流控技术为单细胞基因诊断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微流控芯片具有样品和试剂低消耗、快速实时、大量样本平行处理等优点,还可以使分析过程自动化、防止污染以及完成自动高效的重复实验。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用于高通量单细胞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芯片集成了单细胞捕获、裂解、纯化、逆转录等生物样品处理单元,通过内置气动微阀实现细胞反应腔的独立寻址,从而实现单细胞处理与分析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控。实验结果显示了此平台可以实现基因表达水平稳定性的评估,具有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领域的潜力。
- 张宝月冯鸿涛舒伟良陈艳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
- 微流控动物细胞培养芯片的研究
- 目前,国内外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还普遍采用传统的细胞研究手段,使用传统的细胞培养瓶、培养板等培养细胞,几乎所有的细胞研究过程都是通过手工完成,在操作过程中如收集细胞、更换培养基和细胞传代处理往往较繁琐、耗时及耗试剂量大。一种...
- 张宝月
- 关键词:微流控细胞培养
- 文献传递
- 简易型微流控芯片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本研究以循环肿瘤细胞(乳腺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双面粘性薄膜(DSA)、玻片为原材料,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制作微流控芯片,结合巯基-马来酰亚胺基团硅烷化偶联法和免疫荧光技术进行芯片内捕获检测实验,并使用外周血肿瘤细胞来验证此微流控芯片的实用性,使用具有高速摄像功能的荧光显微镜进行镜下观察及拍摄.成功构建了一种简易型微流控芯片系统,利用此系统可实现对乳腺肿瘤细胞(92±3)%的捕获率,对外周血肿瘤细胞(88±3)%的捕获率,而且芯片的制作工艺简单,对实验仪器要求低,1 min内即可制作完成,简化了制作过程,弥补了传统光刻工艺复杂繁琐的不足,为临床检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高菊逸杜晶辉张望张宝月刘宗彬陈艳徐小平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 现代化实验室管理的探讨
- 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支撑,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各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建所水平。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配合科研工作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保障了实验室的安全、正常运行。
- 肖登科赵亚梅张宝月韦启航
- 关键词:安全管理开放共享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