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中

作品数:55 被引量:4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幽门螺
  • 16篇幽门螺杆菌
  • 16篇螺杆菌
  • 14篇氧化氮
  • 14篇一氧化氮
  • 12篇溃疡
  • 11篇肝硬化
  • 7篇血流
  • 7篇胃癌
  • 7篇消化性溃疡
  • 6篇血流动力学
  • 6篇胃炎
  • 6篇根除幽门螺杆...
  • 6篇肝硬化大鼠
  • 5篇硬变
  • 5篇胃排空
  • 5篇肝硬变
  • 4篇短程
  • 4篇短程三联疗法
  • 4篇药物疗法

机构

  • 51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市消化疾...
  • 5篇上海消化疾病...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本钢总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沪东造船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昭和大学

作者

  • 55篇张德中
  • 36篇萧树东
  • 19篇莫剑忠
  • 13篇黄颖秋
  • 12篇刘文忠
  • 9篇施尧
  • 9篇李蓉蓉
  • 6篇吴叔明
  • 5篇王承党
  • 5篇徐蔚文
  • 4篇朱正秋
  • 4篇彭延申
  • 3篇胡运彪
  • 3篇殳红进
  • 3篇陈晓宇
  • 3篇林庚金
  • 3篇江绍基
  • 2篇陆红
  • 2篇张达荣
  • 2篇薛寒冰

传媒

  • 20篇胃肠病学
  • 9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肿瘤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外科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职业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9篇1999
  • 14篇1998
  • 9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对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和白介素1β-转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发胃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饮用氨水3个月,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采用TUNEL方法检测鼠胃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粘膜白介素1β-转化酶(ICE)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胃粘膜肉眼观察见充血、水肿,病理检查示炎症和轻度萎缩改变。实验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6.9±1.3)显著高于对照组(1.2±0.5, P<0.01),实验组ICE mRNA经RT-PCR后的电泳条带用自动图象仪处理测得相对值为0.83±0.20,而正常对照组为0.47±0.1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氨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可能与其诱发ICE mRNA表达,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张德中董泉江刘文忠萧树东施尧
关键词:凋亡胃上皮细胞白介素1ΒMRNA表达图象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8
2001年
目的 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 (治疗组 ,简称潘组 )和奥美拉唑组 (对照组 ,简称奥组 ) ,其中潘组 6 0例 ,应用潘托拉唑 40mg ,1次 /d ;奥组 5 8例 ,应用奥美拉唑 2 0mg ,1次 /d。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程 4周 ,胃溃疡 6周。停药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治疗期间每周随访 1次 ,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 91.7%和 94.7% ,胃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 91.7%和 90 .0 % ,P值均 >0 .0 5。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相仿 (P >0 .0 5 )。治疗期间 ,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 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 ,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 ,其不良反应很少 ,患者耐受性好 ,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质子泵抑制剂。
林庚金萧树东萧树东张德中江石湖袁耀宗许国铭李兆申刘厚钰王吉耀王根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潘托拉唑疗效抗溃疡药
非幽门螺杆菌非NSAID溃疡被引量:3
2003年
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已被公认为消化性溃疡病两个最主要的病因,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H.pylori和非NSAID溃疡占消化性溃疡的比例正逐渐增加,可能与H.pylori感染率降低、胆汁反流以及一些少见的高酸、高胃泌素分泌综合征等因素有关。本文综述这一类溃疡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李晓波张德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消化性溃疡病因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被引量:41
2001年
目的 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者的症状能否得到缓解 ,阐明Hp与FD的关系。 方法  6 0例Hp感染的FD患者参加本次研究。运用改良的Glasgow评分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 (范围 :0~ 10分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抗Hp治疗。A组口服RBC(雷尼替丁枸橼酸铋 ) 4 0 0mg、阿莫西林 1g和呋喃唑酮 10 0mg各每日 2次。B组口服阿莫西林 1g和呋喃唑酮 10 0mg各每日 2次。C组口服RBC 40 0mg、克拉霉素 2 5 0mg和甲硝唑 40 0mg各每日 2次。总疗程均为 7d ,治疗后随访 2年。在治疗后第 4周及随访 2年后行13 C 尿素呼气试验 ,并于随访末再次对症状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治疗。 42例Hp得以根除 ,18例抗Hp治疗失败。 2年后 5 4例完成复查 ,6例失访。其中 39例为Hp根除者 (39/ 5 4)。另 15例为抗Hp治疗失败者 ,其中 7例在 2年中曾自行接受追加的抗Hp治疗后为阴性 ,8例仍Hp阳性。 39例根除者中未发现复发病例。大部分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改善 ,但持续感染者评分高于根除者。在根除者中 ,平均症状评分从4.90减为 2 .3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持续感染者从 5 .0 0减至 3.0 0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通过长期随访 ,我们发现根除Hp可在较长时间内仍改?
吴叔明高琴琰潘燕张德中萧树东王杏梅叶凌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随访研究再感染
肝硬变大鼠食管一氧化氮含量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观察肝硬变大鼠血清及食管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60%CCl4油性溶液皮下注射,诱导肝硬变大鼠模型.随机取8只肝硬变大鼠作为实验组,另取8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57Co同位素标记微球技术测定肝硬变大鼠平均动脉压(MAP)、门静脉压(P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内脏血管阻力(SVR)及内脏器官血流量(SBF);应用荧光比色法检测肝硬变大鼠血清及食管组织匀浆中NO含量.结果肝硬变大鼠血清(μmol/L)及食管组织中NO含量(n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4204±1253对0532±0257,P<001;0203±00323对0064±00135,P<001);肝硬变大鼠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其MAP(kPa),100g体重的SVR(kPa·ml-1·min-1)显著低于对照组(1442±047对1705±034,P<001;2974±0186对4234±0118,P<001);而PVP,CI,CO,SBF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变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内源性NO在肝硬变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可能?
黄颖秋张德中莫剑忠李蓉蓉李蓉蓉
关键词:肝硬变食管一氧化氮血流动力学
鼠胃癌及癌前病变时外周血、胃粘膜和胃液的维生素改变及其机理探讨
1997年
目的: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研究抗氧化维生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微量生化法,我们观察胃癌及癌前病变阶段外周血、胃粘膜组织和胃液中抗氧化维生素浓度的改变。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阶段,组织中β-C、维生素C及胃液的维生素C较其对照组降低,后者最显著,其机理可能与限制自由基介导的损伤、清除亚硝酸盐及减少内源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有关。结论:研究提示抗氧化维生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可追溯到癌前病变阶段,胃液及粘膜浓度改变比血中的变化更有意义。
朱正秋张德中萧树东
关键词:抗氧化维生素胃癌癌前病变胃粘膜胃液
一氧化氮在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中的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应用^(57)Co同位素标记微球技术,观察小剂量长期口服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四氯化碳(CCl_4)所致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应用荧光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大鼠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平均动脉压(MAP)及内脏血管阻力(SVR)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其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压(PP)、内脏器官血流量(SBF)及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L-NAME治疗组高动力循环状态明显改善,血清NO含量较未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提示,内源性NO在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中起重要作用。长期小剂量L-NAME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大鼠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黄颖秋张德中萧树东莫剑忠李蓉蓉
关键词:一氧化氮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
健康成人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和排空的研究──应用双核素标记试餐及SPECT技术被引量:10
1995年
应用双核素标记试餐和SPECT检测12例健康志愿者液体、固体食物排空及排空过程中胃内食物分布情况。摄食后液体很快在胃内分布,液体的近端胃排空及远端胃内容量与排空时间均有相关性,排空曲线呈指数相,无延迟时间存在;而固体的胃排空有个体差异,摄食后常在近-远端胃之间形成一局部收缩带,影响固体的分布。与液体排空相似,固体的近端胃排空及远端胃内容量与排空时间亦有相关性,排空曲线呈双相性,即先缓慢后快速排空,存在延迟时间。液、固体半排空时间之间无相关性。
莫剑忠王承党王少先朱翠英朱志仁欧阳春萧树东袁济民张德中江绍基
关键词:胃内分布胃排空餐后胃内食物
内镜筛选早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1990年
应用什么方法才能收到最有效的胃癌筛选效应,这是许多胃癌高发国家都面临的一个课题。我国亦是胃癌高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和手术率都很低。根据我国人口众多,纤维胃镜设备相对普及的特点,研究胃镜检查筛选胃癌的可能性是一项极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作者应用胃镜就内科门诊筛选、高危人群随访和普查三个方面开展比较研究。
吴云林胡运彪戴一扬黄慧民唐亮吴裕炘莫剑中张德中萧树东江绍基
关键词:内镜胃癌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被引量:36
1998年
目的评估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对82例因胃病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于胃窦和胃体取多个活检标本作组织学、粘膜涂片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决定是否感染Hp,并作13C-UBT。结果13C-UB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是与组织学和尿素酶方法检测Hp的检测结果比较而计算得到。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97.9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14%、准确性98.78%。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确定患者的Hp感染状态是一非常可靠而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吴叔明施尧刘文忠张德中萧树东向祖琼
关键词:^13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