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出血
  • 8篇出血
  • 5篇血清白蛋白
  • 5篇生长激素
  • 5篇激素
  • 4篇粘膜
  • 4篇脑出血大鼠
  • 4篇脑梗
  • 4篇肠粘膜
  • 3篇血清
  • 3篇黏膜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白术
  • 3篇肠黏膜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水平
  • 2篇低蛋白
  • 2篇低蛋白血症
  • 2篇形态学

机构

  • 14篇云南省第二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5篇张晓敏
  • 10篇王建林
  • 8篇杨志秀
  • 8篇范云虎
  • 4篇罗丽华
  • 4篇王静梅
  • 3篇张扬
  • 3篇张扬
  • 3篇张苏明
  • 2篇胡登科
  • 2篇盛潇磊
  • 1篇许虹
  • 1篇尚正良
  • 1篇马润璋
  • 1篇任惠
  • 1篇纪博文
  • 1篇张云茜
  • 1篇杨昆胜
  • 1篇雷进
  • 1篇钟莲梅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3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明确治疗方案,并签字确认),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本组中出现1例无效,占比为3.33%;对照组中25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本组中出现5例无效,占比为16.67%。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可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方案,此治疗方式可提高治疗疗效,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张晓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后遗症疗效
白术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白术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为:将白术除杂清洗,干燥后粉碎为粉末;将白术粉末加8~10倍量的水,60~70℃下真空提取1~2h,过滤;向滤渣中加入3~5倍量的乙醇,60~70℃下提取1~2h,过滤,滤渣...
王建林杨志秀张云茜张晓敏宋道远尚正良
文献传递
脑出血低蛋白血症的机制及干预效果
王建林杨志秀张晓敏马润璋范云虎张扬王静梅盛潇磊罗丽华
该课题围绕影响人体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各个环节,深入探讨脑出血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机理;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内容该项目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测定30例脑出血患者出血后15天内的血清生长抑素...
关键词:
关键词:脑出血低蛋白血症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治疗组共4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8%,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胡登科张晓敏钟莲梅纪博文许虹杨昆胜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脑出血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肠黏膜变化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空肠黏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寻找导致低蛋白血症的机制.方法 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检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术后1、7、14 d(每组8只)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参数.进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白蛋白与小肠绒毛高度(r=0.869,P<0.01)、绒毛面积(r=0.659,P<0.01)、黏膜厚度(r=0.915,P<0.01)、肠腺深度(r=0.545,P<0.05)及肠腺密度(r=0.475,P<0.05)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空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的关系密切.
王建林张苏明杨志秀张晓敏范云虎王静梅
关键词:脑出血血清白蛋白肠黏膜
PU-075生长激素对脑出血大鼠血清白蛋白及小肠粘膜形态学的影响
杨志秀王建林罗丽华张晓敏范云虎张扬
天麻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0例被引量:3
2010年
张晓敏王建林雷进
关键词:眩晕天麻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抗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高度同步化活动所引起的,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其特点是脑部持续存在的导致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以及由于这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生物、认知、
张晓敏胡登科任惠
关键词:药物
小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贾帆张晓敏张玲黄微陈晶菁邢冬梅
关键词:小脑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s 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9例(大动脉硬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型38例、中型62例、重型39例)、非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1例(非大动脉硬化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大动脉硬化组及非大动脉硬化组入院时、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分析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病变支数、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大动脉硬化组、对照组比较,大动脉硬化组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非大动脉硬化组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P均<0. 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多支病变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 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变轻、中、重型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 05)。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与病变支数、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 556,0. 537; 0. 602,0. 518; P均<0. 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s CD40L水平与s P-selectin呈正相关(r=0. 745,P均<0. 05)。血浆s CD40L水平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2. 23%、特异度为90. 77%。血浆s P-selectin水平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6. 53%、特异度为89. 02%。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血浆s CD40L、s P-selectin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可能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
张晓敏
关键词:可溶性CD40L可溶性P-选择素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