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2篇地震台
  • 2篇台网
  • 2篇烈度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台网建设
  • 1篇遥测台
  • 1篇遥测台网
  • 1篇遗传算法
  • 1篇站距
  • 1篇震波
  • 1篇数字地震
  • 1篇数字地震波
  • 1篇数字化
  • 1篇台网建设
  • 1篇强震
  • 1篇强震观测
  • 1篇强震仪
  • 1篇主振频率

机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7篇张智强
  • 2篇段天山
  • 2篇刘杰
  • 2篇何彦
  • 2篇赵翠萍
  • 1篇魏斌
  • 1篇宋立军
  • 1篇柔洁
  • 1篇蔚晓利
  • 1篇刘平仁
  • 1篇陈勇
  • 1篇王建新
  • 1篇赵纯青
  • 1篇夏爱国
  • 1篇马宝柱
  • 1篇唐丽华
  • 1篇李志华
  • 1篇王季达
  • 1篇宋太成
  • 1篇钟立人

传媒

  • 4篇内陆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数字地震波资料研究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的介质衰减特征被引量:22
2004年
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55条地震波形资料,根据S波记录得到观测振幅谱,采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乌鲁木齐—乌苏—库尔勒地区)的几何衰减模型、介质非弹性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500 km震源距范围内,研究区地震波的几何衰减满足三段衰减模型;研究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344f^(0.55)。本研究为今后在该研究区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开展震源谱的恢复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等地震学、工程地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翠萍张智强夏爱国刘杰
关键词:非弹性衰减
工程振动影响范围的评价被引量:3
2006年
工程振动会对民房造成一定影响,评价这一问题需要确定工程振动安全标准以及影响范围。当采用不同标准时,安全距离有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大吨位机械施工造成民房振动破坏的,可采取隔震措施,并根据场地土及房屋的主频范围避开主振频率,以减轻房屋共振。在城市活断层的研究中,需要对近断层工程破坏作用做出评价,由于地震的发生,断层的破裂时间与地点无法准确预知,因此这种破坏作用的研究只能限于理论计算,通过测试方法研究振动的作用,以期在近断层的破坏研究中得到借鉴。
柔洁赵纯青张智强
关键词:主振频率
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
段天山何彦蔚晓利张云峰宋太成张智强刘平仁唐明帅陈勇钟立人马宝柱王建新赵建政魏斌李志华
项目包括一个数据汇集处理中心,4个中继站和12个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台网孔径:南北430KM,东西480KM,是全国孔径最大的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又要承担全疆区域的大震速报和数字资料汇集任务,为此,本台网在观测数据汇集...
关键词:
关键词:数字化地震台网
乌鲁木齐超长站距无线传输遥测台网实施技术
1995年
文中介绍了全无线化的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实现超长站距多道地震信息传输勘选设计和实施技术。其中包括网络组成、路由设计、系统参数设置、设备选型、高增益天线、高选择性低噪声放大、低损耗馈电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吴新泉段天山何彦张智强
关键词:地震台遥测台网无线传输
2003年5月4日新疆伽师—岳普湖5.8级地震烈度分布及建筑物结构破坏特点被引量:2
2004年
新疆伽师—岳普湖5.8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岳普湖县的铁热木乡和兵团农三师42团的北面,震中烈度为 度。本次地震影响范围位于巴楚—伽师6.8级地震 — 度影响区域内,累计破坏效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房屋破坏。通过对大量震害资料和强震记录的分析,根据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和场地峰值加速度衰减特征,在尽可能排除累计破坏效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烈度分布,分析了不同烈度区中的建筑物结构破坏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影响场的关系。
姜慧唐丽华宋立军张智强寇大兵王季达
新疆北天山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的遗传算法联合反演
<正> 新疆北天山的乌鲁木齐—乌苏—库尔勒地区(42°—44°N,84°—88°E)中小地震丰富,地质构造相对较为单一。历史上最大地震为1965年11月13日乌鲁木齐东北6.6级地震。2000年11月以后,该区布设的乌鲁...
赵翠萍张智强刘杰郑斯华
文献传递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5.4级地震的强震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了5.4级地震,其宏观烈度为 度。布设在伽师县城的强震固定台记录到5.4级主震及1次4.2级余震的加速度,其中一个地震的最大加速度值(水平分量)为66.12gal。初步分析这次强地震运动特性,得出两点结论:(1)强运动记录检验了投入使用的GDQJ-1A型仪器性能良好;(2)加速度时程记录表明垂直向P波初动尖锐、强震持时较长,最长约达7.5s,而水平向P波初动弱、强震持时较短,仅约2.5s。
艾买提.乃买提张智强吕桂林
关键词:强震观测强震仪加速度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