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识别被引量:15
- 2005年
- 关键物种的保护是维持黄河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以黄河干流不同年代生物调查资料为依据,首先根据黄河干流各个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结构,计算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比较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的大小,识别出关键种群;然后计算种群中物种保护的次序,优先保护的物种就是关键物种。研究结果表明,鱼、北方铜鱼、黄河鲤鱼及花斑裸鲤是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中关键物种。
- 蒋晓辉刘晓燕张曙光蔡庆华
- 关键词:水生生态系统黄河干流
- 小浪底水库运行对黄河孟花段水环境影响预测被引量:4
- 2001年
- 小浪底水利工程运行后 ,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黄河孟津—花园口间水沙情势 ,同时对水环境带来一系列变化。在孟津—花园口段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工业和人口发展规划 ,分析研究区域水沙情势在工程运行前后的变化 ,预测小浪底水库运行后水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影响 ,为黄河水污染防治规划与水环境管理、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张曙光柴成果渠康刘红侠王金玲李淑贞王丽伟
- 关键词:小浪底水库水环境水库运行水环境
- 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规程
- 本规程的主题内容是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和方法。本规程适用于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不适用于生活污水、工矿废水等含悬浮物的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暴维英万蔚华高宏张曙光
- 关键词: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
- 文献传递
- 关于黄河非点源污染控制问题的思考被引量:9
- 2004年
- 黄河泥沙携带的大量农田、山地、村落等径流污染物质和泥沙本底物质 ,是黄河主要的非点源污染物。黄河中下游水体中磷的超标率达 90 %以上 ,已有多种有毒有机物被检出 ,目前的这种水质状况与非点源污染有密切关系。在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的今天 ,要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非点源污染与水体响应调查、非点源污染形成的水文过程、典型污染物水质污染负荷、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管理与控制等研究 。
- 张曙光张学奎王金玲
-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污染负荷小流域
- 半透膜采样技术在黄河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痕量有毒有机物的监测意义重大,传统方法难以达到要求,迫切需要发展高效、经济、有选择性的采样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根据黄河联合基金项目的要求,在黄河兰州段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应用了半透膜采样技术,通过多次试验对装置的设计和样品实地采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半透膜采样技术在河流痕量有机物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水质常规监测中推广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 张曙光刘昕宇渠康张宁暴维英徐建
- 关键词:水质监测黄河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库区及下游水环境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为监控污染 ,保护环境 ,减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997年 3月开始对小浪底工程库区及下游影响区水质进行监测。 5年的监测表明 ,小浪底库区及下游影响区水质主要受耗氧有机物污染 ,干流污染重于支流 ,非汛期污染重于汛期 ,水质主要受上游来水水质、库区污染源、工程施工以及水量变化的影响。随着工程施工结束以及库区开发活动的开始 。
- 王丽伟张曙光宋华力
- 关键词:小浪底水利枢纽水环境黄河流域
- 黄河泥沙对水质参数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3年
- 运用多年资料研究黄河水沙特点 :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水沙导源 ,水沙量年际变化大 ,水沙年内分配不均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 ,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 (特别是重金属、有机物 )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 ,成为污染物的载体 .文章分析了多沙河流水质监测评价执行国家标准所出现的特殊问题 ,并对黄河泥沙与若干水质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 李怡庭张曙光李淑贞
- 关键词:黄河泥沙水环境水质参数污染物
-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工程下游水质变化过程分析
- 小浪底调水调沙试验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工原型试验,试验改变了下游水沙情势,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水文泥沙效应使下游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管中心调水调沙期间在小浪底以下干流有重点开展的水...
- 王丽伟张曙光
- 关键词:水质
- 文献传递
- 黄河兰州段壬基酚在半透膜及水、沙相的分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壬基酚(NP)在半透膜及水、沙相的分布。方法:采用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和常规采样技术相结合,对黄河兰州段的水和底泥进行样品采集和监测分析。结果:两种采样技术检测出的污染物种类相同,该河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壬基酚污染;壬基酚容易吸附在半透膜和底泥上,半透膜是其吸附态的主要存在形式。结论:半透膜技术作为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应用在黄河上是可行的,今后应加强其在监测中的应用,并不断完善。
- 张曙光刘昕宇渠康樊引琴暴维英
- 关键词:壬基酚半透膜采样技术
- 黄河泥沙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测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黄河水体存在的泥沙及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给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泥沙的存在增加了判断水体污染性质(人为或自然)的难度。以表征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化学需氧量(COD)为代表,进行黄河悬浮泥沙有机质对水中有机污染影响的测定表明,黄河原状水样中的COD绝大部分来源于悬浮泥沙的有机质。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主体部分是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们在实际自然条件下难以生化降解,不容易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用含泥沙的原状水样品测得的COD数值进行水质评价,在相当程度上夸大了黄河的水污染程度。在使用COD等参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时,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去除泥沙本底对水体有机污染评价的干扰。
- 司毅铭周艳丽张曙光穆伊舟
-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