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泽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胫骨
  • 2篇骨搬移
  • 1篇新生骨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延长术
  • 1篇医疗保险
  • 1篇伊利扎罗夫技...
  • 1篇愈合
  • 1篇增生
  • 1篇生骨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双钢板
  • 1篇尿道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泽
  • 3篇张永红
  • 2篇李岩
  • 2篇王栋
  • 1篇李娟
  • 1篇张登峰
  • 1篇高岩
  • 1篇刘亮
  • 1篇庞磊
  • 1篇包勤济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原市试点县/区农民卫生服务特点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太原市试点县/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特点,研究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的不同。 方法:选取最初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太原市城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和尖草坪区)...
张泽
关键词:卫生服务医疗保险
文献传递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2023年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发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以腔内微创手术为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BPH的金标准。手术治疗BPH疗效确切,但术后出血、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等术后并发症易延长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甚至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利于患者远期预后。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BPH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仍无法完全避免,有效的BPH术后并发症防治手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对提高BPH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王泽庞磊张泽问晓东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
主辅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主辅钢板内固定技术能否为胫骨中下1/3骨折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单一团队于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胫骨中下1/3骨折患者40例,AO分型为42A(11例)、42B(5例)、42C(24例)。男性33例,女性7例;左侧21例,右侧19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为(43.4±14.3)岁。所有患者经由同一团队以同一方法完成主辅钢板手术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观察并记录骨折对位、对线和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踝关节功能情况,随访患者直至骨折完全愈合。结果35例患者得到随访,失随访患者5例,失访率12.5%。随访时间为4~33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中位数为16(14,18)周。踝-后足AOFAS评分显示该方法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优良率为97.1%。其中1例患者外踝部皮肤出现轻度感染破溃,经过换药和抗炎治疗后伤口愈合。1例Gustilo I型的患者胫前皮肤出现破溃,螺钉尾帽外露,经过换药缝合后伤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胫骨轻度外翻畸形(外翻角度约为8°),末次随访时,步态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患者可无痛行走。结论在胫骨中下1/3骨折的治疗中,主辅钢板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内固定,有效防止了骨折断端术后移位,患者能更早的进行康复锻炼,减少了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降低了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高岩张泽张进张登峰刘杰刘沛东包勤济张永红
关键词:胫骨骨折双钢板内固定
"手风琴"技术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中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骨感染患者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47.0±9.7)岁。其中7例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后感染,4例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手术行清创,敏感抗生素骨水泥置入,根治性切除死亡或感染的骨段后,所有患者骨缺损长度为(6.6±2.9)cm,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移治疗。所有患者在搬移骨块与对合端接触后采用"手风琴"技术治疗。记录骨搬移过程中的对合时间、"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愈合时间以及骨搬移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在对合端进行植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7±0.5)年。对合时间为(30.8±6.8)周,"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为(43.1±8.4)d,愈合时间为(31.6±9.0)周。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3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马蹄足畸形。结论:在Illizarov方法基础上使用"手风琴"技术,可以加速搬移骨段矿化,促进对合端骨愈合,无需手术植骨,可有效解决胫骨骨缺损。
刘亮王栋李岩刘少皇张泽张永红
关键词:胫骨伊利扎罗夫技术骨再生骨延长术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胫骨骨搬移术后新生骨段矿化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在胫骨截骨端置入外源性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胫骨骨搬移术后新生骨段矿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因胫骨骨缺损接受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77例,其中44例患者在胫骨截骨端置入外源性rhBMP-2(rhBMP-2试验组),33例患者进行单纯胫骨截骨骨搬移术(常规治疗组)。rhBMP-2试验组患者骨缺损范围为3.0~20.3 cm,平均(7.9±4.0)cm;常规治疗组患者骨缺损范围为3.1~18.9 cm,平均(8.0±4.1)cm。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第1日开始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复查时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搬移区骨痂生长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骨愈合时间,并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7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rhBMP-2试验组随访时间为7.3~53.6个月,平均(23.6±9.5)个月;常规治疗组随访时间为9.8~60.0个月,平均(30.0±14.5)个月。末次随访时,rhBMP-2试验组患者患肢功能优良率为84.1%(37/44),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75.8%(25/33)。rhBMP-2试验组患者骨愈合指数为(39.0±13.8)d/cm,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48.0±14.2)d/cm(t=−2.778,P=0.007)。77例患者中共38例患者出现针道反应,在减少运动量、加强针道护理、提高换药频率后,针道反应消失;2例患者的力线出现轴向偏移,在调整环形外固定器后矫正;1例患者在骨搬移治疗结束时发现对合端对位稍差,因对骨愈合影响较小,未予特殊处理。结论:rhBMP-2可以加速胫骨骨搬移术后牵张区骨痂的成骨矿化,是骨搬移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张泽张进王栋李岩李娟张茹琦刘少皇张永红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ILIZAROV技术胫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