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脂蛋白
  • 4篇动脉
  • 4篇泡沫细胞
  • 3篇胆固醇
  • 3篇血管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 3篇消融
  • 3篇慢性
  • 3篇固醇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血管钙化
  • 2篇再灌注

机构

  • 1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张秀丽
  • 9篇刘映峰
  • 8篇杨平珍
  • 8篇缪绯
  • 6篇刘磊
  • 6篇王先宝
  • 6篇周贻军
  • 5篇宋旭东
  • 5篇梁东辉
  • 5篇吴鹏
  • 4篇陈允钦
  • 3篇刘永源
  • 3篇阙冬冬
  • 2篇何维娟
  • 2篇李健洪
  • 2篇赵亚男
  • 2篇余文杰
  • 2篇冯丽芸
  • 1篇张培东
  • 1篇陈爱华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1对人单核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1)亚类HDL1对人外周血单核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认识其在HDL抗动脉粥样硬化(AS)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分段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PAGE)法同步分离和定量制备血清HDL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以50nmoL/L佛波酯(PMA)刺激48h使之转化为巨噬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以HDL1干预后分别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与蛋白质的含量,观察HDL,对细胞内TC/蛋白比值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人单核源性泡沫细胞的模型,采用sd-PAGE法有效地从血清中分离出HDL1。经不同浓度(0、0.1、1.0和10.0mg/L)的HDL,作用后,细胞中TC/蛋白的比值随HDL1浓度的增加而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由36.9±1.1下降至6.2±0.4,P〈0.01)。细胞的泡沫化程度也随着HD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浓度(10.0mg/L)一定的情况下,细胞中TC/蛋白比值随HDL,处理时间(6~24h)的延长而呈时间依赖性降低(6h:16.9±0.9,24h:6.4±0.6,P〈0.01)。结论HDL,通过降低细胞内TC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巨噬细胞的泡沫化程度,从而在HDL抗AS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吴鹏梁东辉刘映峰刘永源张秀丽付强缪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类HDL巨噬细胞泡沫细胞
改良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DL亚类的研究
冠心病(CHD)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直接参与其发病机制。过去20余年,从饮食控制到他汀类药物为主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几乎一致表明,...
张秀丽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Lp(a)和ADPN悬浮芯片集成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脂联素(ADPN)悬浮芯片集成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有T2DM病史,对照组50例无T2DM病史。采用悬浮芯片集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血清hs-CRP、Lp(a)、ADP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s-CRP、Lp(a)升高,ADPN降低(P均<0.05)。结论悬浮芯片集成检测技术检测hs-CRP、Lp(a)、ADPN变化,能快速诊断T2DM并UAP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减少其心血管事件发生。
缪绯李健洪何维娟张秀丽刘芃刘映峰
关键词: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质脂蛋白A
仿外科迷宫术射频消融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仿外科迷宫术消融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LS-AF)的疗效。方法仿外科迷宫术消融术式:双侧肺静脉隔离、左房顶部线、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消融,随访近两年来在本中心仿外科迷宫消融术的51例LS-AF患者,LS-AF持续时间:(67.9±66.5)个月。结果 51例LS-AF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96%(49/51),随访时间(21.2±5.4)个月,成功率75%。除消融术后即刻未维持窦性心律2例,其余49例术后左房直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升高[(34.8±6.0)ms vs(41.6±6.4)mm,0.58±0.04 vs 0.48±0.04,P均<0.05]。结论仿外科迷宫消融术治疗LS-AF术后即刻成功率较高,中短期随访成功率高。消融术后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心房重构。
张秀丽杨平珍刘磊宋旭东周贻军王先宝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冠状动脉痉挛合并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合并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依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个体化诊治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且被确定为存在CAS同时合并粥样硬化性狭窄(固定狭窄)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等情况,以及经药物治疗或联合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0例(83.3%)存在长期大量吸烟习惯,15例(41.7%)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偏高于正常范围值,3例(8.3%)存在血压偏低或处于临界值状态。36例患者中15例(41.6%)胸痛表现明显,且其症状出现时心电图有典型的ST段抬高或明显压低的缺血表现;18例(50%)胸闷胀;3例(8.3%)无明显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提示CAS明显且同时合并严重狭窄(固定狭窄≥75%)8例,此8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2例年龄<40岁、5例年龄>60岁;8例中有7例(包括2例年龄<40岁)长期大量吸烟;此8例患者均于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后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规药物治疗,随访半年随访显示治疗均有效。CAS合并轻-中度狭窄(20%≤固定狭窄<75%)28例,综合考虑均无需植入冠状动脉支架但均尝试药物治疗,观察半年显示治疗有效26例,而其中2例(1男,1女)合并中度狭窄治疗无效,且半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原固定狭窄程度较前加重,遂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继续药物治疗,随访半年显示治疗有效。结论对于CAS合并狭窄患者,吸烟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hs-CRP亦为重要的预测因子,而病变严重需植入支架者则与其同时存在年老、糖尿病等其他高危因素有较大关系。药物仍是治疗的有效手段,对于血管痉挛且合并较明显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选择药物联合支架植入可获得较良好的�
吴鹏李平缪绯张秀丽黄翠娟林蓓佑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药物治疗支架植入疗效
缺氧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CT-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组(c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组(d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ERK抑制剂组(e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f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Q-PCR检测Bad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Bad mRNA和p-ERK1/2(除外e组)表达量增加,P均<0.05;与b组比较,c组细胞存活率、p-ERK1/2表达量均增加,Bad mRNA表达、凋亡率下降,P均<0.05;与c组比较,d组细胞存活率、pERK1/2表达量均增加,细胞Bad mRNA表达、凋亡率下降(P均<0.05);与d组比较,e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Bad mRNA表达量增加,p-ERK1/2表达量下降;d、e组各项指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后适应可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联合CT-1后保护作用明显加强,而ERK1/2抑制剂可阻断这种保护作用;该保护机制可能与CT-1激活ERK1/2信号通路,下调Bad mRNA的表达有关。
周贻军赵亚男赵鑫缪绯王先宝颜竞张秀丽刘映峰杨平珍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营养素-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BAD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方法选择42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采取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电极残留较短、中心腔闭塞及锁骨下静脉拔除失败者采取股静脉途径拔除。结果共拔除94根电极,其中经锁骨下静脉拔除86根,完全拔除65根,部分拔除4根,失败17根;经股静脉拔除25根(包括锁骨下静脉拔除失败17根),完全拔除20根,部分拔除3根,失败2根。总成功率为97.9%(92/94)。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是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主要途径,对锁骨下静脉途径拔除失败患者可改为经股静脉途径。
阙冬冬刘磊宋旭东王先宝张秀丽周贻军冯丽芸余文杰杨平珍
关键词: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途径
两种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式即环肺静脉隔离(CPVI)与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CPVI+LAR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接受RFC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74例,根据消融术式不同分为CPVI组84例、CPVI+LARA组90例。CPVI组行CPVI,以肺静脉完全隔离为消融终点。CPVI+LARA组行CPVI达到肺静脉完全隔离后,继续行LARA消融左心房顶部线,以双侧肺静脉完全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完全阻滞为消融终点。术后通过门诊随访24~36个月,计算两组的消融成功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心脏彩超检查评价左心房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PVI组、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3.8%(62/84)、86.7%(78/90),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高于CPVI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房前后径均低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P均<0.01)。结论 CPVI+LARA可较CPVI显著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能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
冯丽芸宋旭东刘磊吴志坚王先宝张秀丽周贻军阙冬冬余文杰杨平珍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
改变左心室电极位置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的一例报道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年前植入三腔起搏器,术后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射血分数38%),于2011年出现起搏器排斥,予置换起搏器及电极(左心室电极位置与前次位于不同的冠状窦左后侧静脉分支),起搏器各程控参数均正常,但患者心衰症...
杨平珍刘磊张秀丽
关键词: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
直接法和公式法检测血清LDL-C含量的偏差和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直接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与Friedewald公式换算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330例送检者的血脂水平,其血清三酰甘油均低于400mg.dL-1(4.52mmol·L-1)。测定LDL-C采用选择性水解法和根据Friedewald公式换算。结果:两种方法检测LDL-C值随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的线性变化而波动,其偏差超过直接法检测值10%以上的占所有血样的40.76%。结论:直接法和Friedewald公式法检测血清LDL-C含量存在明显的偏差,可能与两种方法的系统误差有关。
张秀丽刘映峰梁东辉陈允钦吴鹏
关键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RIEDEWALD公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