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阳
- 作品数:14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五味子乙素对肝癌细胞凋亡、侵袭及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肝癌细胞HCCLM3凋亡、侵袭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MTT检测细胞存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蛋白印迹检测Bcl 2相关蛋白X(Bax)、B细胞淋巴瘤(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X(VEGF-A)、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结果:低浓度(<20μmol/L)五味子乙素对HCCLM3细胞存活力无明显影响。高浓度(>20μmol/L)五味子乙素会降低细胞存活力。与DMSO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和2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P<0. 05)。而且,五味子乙素(5、10、20μmol/L)组细胞侵袭及MMP-2和MMP-9表达明显低于DMSO组(P<0. 05)。与DMSO组相比,五味子乙素(5、10、20μmol/L)组VEGF-A,EGF和b FGF表达明显下降(P<0. 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诱导肝癌细胞HCCLM3凋亡,降低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
- 彭朝阳贾廷印李好朝乔泽强
- 关键词:肝癌五味子乙素细胞存活细胞凋亡血管新生
- 手术治疗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症患者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2月~2013年1月入住本院住院部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总结手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因为病情较为严重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结束后7例患者因为护理不当等原因出现并发症,但是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2~4年,随访率100%。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仍有待提高,能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有效措施。
- 彭朝阳
- 关键词:手术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
- 叉头框K1-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43轴对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观察叉头框K1(FOXK1)-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43(CDC43)轴对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大肠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FOXK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系统(CRISPR-Cas9)技术在SW480细胞中建立FOXK1敲除细胞系(FOXK1 KO组)和对照细胞系(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EMT。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FOCK1表达水平(40.32±6.90)比较,大肠癌组织FOX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59.21±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8,P<0.05)。与对照组细胞FOXK1蛋白表达水平(1.09±0.21)比较,FOXK1 KO组细胞FOX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2,P<0.05)。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94±0.28)比较,FOXK1 KO组细胞吸光度值显著下调(1.0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2,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95.28±10.20)个]比较,FOXK1 KO组细胞迁移数量显著下降[(48.39±8.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与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0.26±0.08)比较,FOXK1 KO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0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与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0.78±0.13)和波形蛋白(Vimentin)(1.15±0.19)表达水平比较,FOXK1 KO组细胞N-cadherin(0.31±0.11)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2.318,P<0.05)。与对照组细胞CCDC43表达水平(1.20±0.22)比较,FOXK1 KO组细胞CCDC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5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5)。结论FOXK1在大肠癌中高表达,通过调控CCDC
- 谢晓李好朝陈炳合彭朝阳司剑炜曾宪清
- 关键词:大肠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并穿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2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胃穿孔是常见的消化内科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胃穿孔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的的优势。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并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胃溃疡并穿孔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采用开腹穿孔修补术,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者低于对照组(8.70%vs.26.32%),观察组术后1、3、7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48、72 h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7%vs.15.79%),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效果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陈炳勋彭朝阳吴勤祥贾廷印
- 关键词:胃穿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 腹腔镜和开腹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开腹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开腹组(70例)和腹腔镜组(70例),分别施行开腹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Pa CO2水平,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Hb水平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Pa CO2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胃周淋巴结和胃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原发灶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具有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彭朝阳丁恒一司建伟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开腹手术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80例直肠癌临床对比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即A组与B组,每组40例,给予A组患者实行腹腔手术治疗,给予B组患实行开腹治疗,并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使用止痛剂时间等。结果 A组患者中,其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相对于B组,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积极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具备创伤小、安全性强等特征。
- 彭朝阳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直肠癌
- 肝叶切除术治疗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74例行肝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胆总管结石复发标准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74例患者中有167例成功获得确切随访,有24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4.4%。胆总管直径<15 mm[OR=5.162,95%CI(2.582,17.256)]、肝内结石≥10 mm[OR=2.687,95%CI(1.421,4.452)]、多处结石[OR=3.214,95%CI(1.542,5.286)]及合并胆道炎症[OR=1.986,95%CI(1.214,4.159)]是肝叶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15 mm、肝内结石>10 mm、多处结石及合并胆道炎症是肝叶切除术治疗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 彭朝阳
-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复发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且能减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有效避免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彭朝阳
-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
- 不规范使用管状吻合器导致吻合口梗阻(附40例报道)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中不规范使用管状吻合器而导致吻合口梗阻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胃肠道手术且在术中使用管状吻合器后发生吻合口梗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吻合口类型、梗阻发生部位、梗阻类型及梗阻发现时间及处理。结果 (1)吻合口类型有:小肠端侧吻合口33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口2例,回肠结肠端侧吻合口3例,结肠直肠端侧吻合口2例。(2)梗阻发生的部位:小肠吻合口梗阻37例,结肠吻合口梗阻3例。(3)梗阻类型有:完全梗阻37例,部分梗阻3例。(4)梗阻发现时间及处理:术中发现吻合口梗阻35例,及时进行重新吻合;术后发现吻合口梗阻5例,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结论若管状吻合器使用不规范,吻合器杆插入肠腔向前移动时,会导致黏膜及黏膜下层在肠管内纵向滑动,对侧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被钉入吻合口,从而引起吻合口梗阻;精湛的吻合技术、大小合适的吻合器以及术后常规检查吻合口是否通畅,均能有效地避免因吻合器使用不规范而导致的吻合口梗阻。
- 彭朝阳丁恒一司建伟
-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管状吻合器吻合口梗阻
- 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TNF-α、IL-6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TNF-α、IL-6的影响。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42只,夹闭其肠系膜上动脉1h制作成肠缺血模型,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实验组(n=21)在术前经尾静脉注入5.0"104 U/kg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n=21)则在术前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取两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并检测其血清TNF-α、IL-6含量,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的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大鼠的TNF-α、IL-6水平低;两组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TNF-α、IL-6有积极影响,可减低上述炎症指标水平,缓解小肠缺血再灌注者炎性反应,有借鉴意义。
- 曾宪清丁恒一彭朝阳张晓勇李好朝
- 关键词:乌司他丁肠缺血-再灌注TNF-Α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