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从高
- 作品数:193 被引量:4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TX、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过程中NK细胞检测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 ( 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 CSF)动员癌症患者造血干细胞过程中 NK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变化。方法 2 1例诊断明确的癌症患者 ,经 CTX4.0 g/m2和 G- CSF(惠尔血 ) 1 5 0 μg/d动员。动员前 (前期 )、WBC降至最低点时 (极期 )、WBC开始恢复后 3天 (恢复早期 )、WBC开始恢复后 6天 (恢复期 )用流式细胞仪计数 CD34 +细胞和 NK细胞 ,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量 NK细胞活性。结果 动员过程中 ,NK细胞极期显著低于前期 ,恢复期则显著高于前期 ,P<0 .0 1 ;其变化与 WBC、MNC、血小板 ( BPC)、CD34 + 细胞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NK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别 ,P>0 .0 5。结论 动员过程中 NK细胞数量增加 ,活性无改变。
- 宫立众张茂宏徐从高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 再生障碍性贫血——解决的和待解决的问题
- <正>在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相对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近年来,对再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认识。作为一种难治性血液病,现代治疗可使约2/3的患者...
- 徐从高
- 文献传递
- Epo和铁代谢与恶性肿瘤贫血被引量:27
- 2001年
- 王文张茂宏徐从高
- 关键词:贫血EPO铁代谢
- 小鼠B7-2基因转染EL4细胞作用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小鼠免疫共刺激信号B7-2转化小鼠淋巴瘤细胞株EL4后,转化细胞介导的免疫作用。方法:(1)提取经LPS刺激后的小鼠脾细胞内的总RNA,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扩增,获得特异性的小鼠mB7-2 cDNA的产物并测序。将扩增的mB7-2 cDNA片段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中,然后包装到PA317细胞中;(2)收集并浓缩PA317/mB7-2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EL4细胞,获得EL4/mB7-2;(3)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EL4/mB7-2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情况。结果:成功得到了表达载体pLXSN-mB7-2和转基因的EL4/mB7-2。在体外,EL4/mB7-2刺激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泌的IL-2的量明显超过野生型EL-4细胞。结论:mB7-2基因转染EL-4细胞可活化T细胞分泌IL-2,为今后研究比较共刺激信号在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以及器官移植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 秦雪梅马道新张庆英纪春岩徐从高
- 关键词:生物活性
-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进展
- 1993年
- 本文综述了临床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进展情况,并对新化疗药物的使用,化疗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改进、以及细胞因子的该用、基因治疗的现状作了介绍.
- 徐从高
- 关键词:造血系统肿瘤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测定被引量:1
- 2000年
- 宫立众张茂宏徐从高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促血小板生成素
- AP_(921)抗炎机制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特异性的血小板激活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 ,PAF)受体拮抗剂AP92 1的抗炎机制。方法 :观察经PAF受体拮抗剂 (AP92 1,10 - 6 M )预处理的人体多形核白细胞 (PMN ) ,在PAF刺激下 ,产生炎症性介质IL 1β、IL 6、IL 8、TNF α、LTB4 及超氧自由基的改变 ,探讨AP92 1的抗炎机制。结果 :PAF可刺激PMN产生炎症介质IL 8、TNF α、LTB4 及超氧自由基 ;HG能完全抑制PAF所致的PMN的IL 8产生 ,HG能部分抑制PAF所致的PMN的TNF α、LTB4 及超氧自由基产生 ;PAF和HG均对PMN产生IL 1β、IL 6无影响。 结论 :AP92 1是通过PAF受体抑制炎症细胞产生炎症介质而发挥抗炎作用。
- 万鼎铭徐从高张茂宏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炎症中药提取物
- 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半相合骨髓移植对 GVHD或 GVL的影响。方法 :以 C57BL - 6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 ,进行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 ,同时设异基因骨髓移植为对照 ,观察移植后小鼠存活率、造血重建、GVHD或 GVL作用。结果 :GVHD中 ,半相合骨髓移植组 30天死亡率低于基因骨髓移植。半相合骨髓移植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比较 ,外周血象或骨髓 CFU - GM恢复快 ,以 9天以后明显 ,脾结节数及嵌合体测定高于异基因组。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实半相合骨髓移植较异基因骨髓移植 GVHD小。在 GVL中 ,异基因骨髓移植组主要死于 GVHD。半相合骨髓移植组 30天生存率仍为 5 6 .3% ,表现出明显 GVL作用。结论 :半相合骨髓移植在减轻 GVHD同时 ,产生明显的 GVL作用。
- 刘传芳彭军唐天华张玉昆张春青任海全董强姜枫勤丛亚琴张锑徐从高姜国胜
- 关键词:半相合骨髓移植GVHDGVL动物实验
- 脑胶质瘤细胞核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 1998年
-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脑胶质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瘤细胞的DNA指数(DNA 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脑胶质瘤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脑胶质瘤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瘤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胶质瘤细胞核DNA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脑胶质瘤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李刚李新钢江玉泉张庆林张锑徐从高
-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核流式细胞术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00年
- 任翠爱张茂宏徐从高彭军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STN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