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路 作品数:14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CI术中冠脉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1例报告 2003年 赵新闻 于忠祥 林宪如 徐延路 郭新贵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冠脉穿孔 急性心包填塞 心包穿刺 冠心病患者不同支架植入方式对血清淀粉样物质A的影响及意义 2003年 目的 :观察支架术后血清淀粉样物质 A(SAA)的动态变化 ,比较常规支架植入术、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后 SAA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常规支架植入术、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患者各 5 6例 ,在支架植入前 ,植入后即刻、2 4 h、48h、72 h、1周、2周采血测 SAA,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 ,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支架置入前 SAA略高于正常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支架植入后即刻 SAA开始升高 ,2 4 h升高明显 ,48h左右达峰值 ,以后缓慢下降 ,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并且在 2 4、48h、72 h、1周、2周时两组间差异显著。常规支架组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1 6 .1 0 %,直接支架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7.1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高低与支架植入后 SAA高低相一致。结论 :常规支架术由于反复的球囊预扩张 ,内膜损伤重 ,术后炎症反应剧烈 ,远期并发症明显多于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 ,对一些合适病变 ,可以选用小球囊低压力预扩张支架植入术。 何涛 于忠祥 郭新贵 许文亮 徐延路关键词:冠心病 血清 溶酶体酸脂酶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2020年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验证溶酶体酸脂酶(LAL)基因变异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8个冠心病病例和430个正常对照的人群,采用PCR-LDR法对rs1412444进行基因分型。按照显性模式、隐性模式和加性模式进行关联分析,探讨rs1412444变异与冠心病风险的关联。结果rs1412444基因型变异与冠心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与携带G基因型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LIPA-rs1412444 A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野生型G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仍显示冠心病易感性增加(显性模式:OR=1.37,95%CI:1.01-1.88,P=0.046;加性模式:OR=1.30,95%CI:1.02-1.65,P=0.032)。结论LIPA基因多态性位点rs1412444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发病的新遗传标记,溶酶体酸脂酶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徐延路 柯晓 惠汝太 李莉 郑欣馨关键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脂质代谢 冠心病 血浆CRP、IL-6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和出院前24小时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等的水平,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冠心病患者循... 徐延路关键词:冠心病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预后 文献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许文亮 郭新贵 徐延路 林宪如 何涛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血脂 C反应蛋白 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SAP)患者和 15例健康者相同指标用于比较。结果 ( 1)ACS患者血浆 TC、L DL-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 P<0 .0 1) ,血浆 L DL-C、IL -6显著高于 SAP患者 ( P<0 .0 1)。 (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降低 ( P<0 .0 1) ,但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 P<0 .0 1)。 ( 3 )据入院时血浆 IL-6、CRP水平 ,把 ACS患者分别分为 IL-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 IL-6、CRP均显著降低 (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 P<0 .0 1,P<0 .0 5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许文亮 郭新贵 徐延路 林宪如 何涛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血脂 白细胞介素-6 微RNA-372-3p负调控FBXO11参与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过程中,微RNA(miRNA)对FBXO11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正常心肌成纤维细胞(hCFs)经miR-372-3p mimics转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后,采用qRT-PCR检测FBXO11及hCFs活化标志物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FBXO11与miR-372-3p的结合情况。结果hCFs活化后,FBXO1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且与hCFs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敲除FBXO11后,hCFs活化标志物表达下调。在hCFs体外纤维化诱导模型中,miR-372-3p表达下调,且与FBXO11呈显著负相关。miR-372-3p通过与FBXO113′非翻译区(3′UTR)的特定位点结合,对FBXO11进行转录后调控。过表达miR-372-3p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BXO11高表达和hCFs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升高。结论miR-372-3p通过负调控FBXO11表达参与hCFs活化。 柯晓 易明 陈俊羽 郑欣馨 徐延路关键词:心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冠心病患者血浆胆固醇与内皮素-1 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附56例报告 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血浆胆固醇与内皮素 1、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及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 (solubleP selectin ,sP selectin)的关系。方法 :检测5 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 2 3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chronicstableangina ,CSA)患者和对照组 10名正常人血浆总胆固醇、LDL C、内皮素 1、CRP和血小板sP selectin水平。结果 :ACS组血浆内皮素 1[(5 2± 10 )ng/L]、CRP水平 [(2 0± 9)mg/L]与CSA组 [(4 3± 4 )ng/L ,(13± 5 )mg/L]和正常对照组 [(36± 10 )ng/L ,(8± 2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血浆sP selectin水平ACS组 [(15 9± 5 8) μg/L]与CSA组 [(12 9± 1 9) μg/L]比较、CSA组与正常对照组[(6 7± 2 9) μg/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ACS组血浆总胆固醇、LDL C分别与内皮素 1、CRP、sP selectin呈正相关 [(r=0 2 9,P <0 0 5 ;r=0 5 6 ,P <0 0 1) ,(r=0 4 9,r =0 5 0 ,均为P<0 0 1) ,(r=0 30 ,P <0 0 5 ;r=0 5 4 ,P <0 0 1) ];CSA组血浆LDL C与CRP呈正相关 (r =0 4 7,P <0 0 5 )。结论 :ACS患者的血浆胆固醇可能有加重内皮功能障碍。 许文亮 郭新贵 徐延路 林宪如 何涛关键词:血浆胆固醇 内皮素-1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可溶性P选择素 阿托伐他汀提高内皮祖细胞抑制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体外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观察经AT预处理的EPCs移植至损伤血管后其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群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EGM-2培养基培养和诱导EPCs分化;给予不同浓度(0.1、1、10μmol/L)AT预处理EPCs,检测EPCs的增殖和迁移功能;硝酸盐还原法检测不同浓度AT预处理EPCs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总一氧化氮含量。制备新西兰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对损伤血管进行局部EPCs移植,随机分为3组,经AT预处理EPCs移植组,单纯EPCs(无AT预处理)移植组及对照组(仅注入等体积PBS缓冲液),移植4周后观察损伤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高浓度AT处理可提高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10μmol/L AT显著提高其增殖能力(2.61±0.27 vs 0.94±0.06,P<0.001),同样,10μmol/L AT组EPCs迁移力显著提高(80±6.9 vs45±7.6,P<0.05);不同浓度AT干预EPCs组的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碳浓度明显高于单纯EPCs组(73.25±3.21,100.25±3.75,115.63±3.87 vs 68.20±3.51,P<0.05);10μmol/L AT预处理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面积和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单纯EPCs移植组和对照组(新生内膜面积:0.178±0.042vs0.415±0.099,0.752±0.300,P<0.05;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0.281±0.020 vs 0.897±0.413,1.433±0.470,P<0.05)。结论AT能够提高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具有提高EPCs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和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 徐延路 黄一腾 胡承恒 郑欣馨 柯晓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阿托伐他汀 新生内膜 血管损伤 生物标志物与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 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与PCI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规治疗,但术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已经成为... 徐延路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术 生物标志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