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
- 作品数:49 被引量:31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两面针总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两面针总碱(TAZ)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及TAZ高、低剂量组各10只,用2,4-二硝基氯苯和乙酸联合使用制备UC大鼠模型。观测疾病活动指数(DAI)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AZ组大鼠的DAI、血清TNF-α、IL-8、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TAZ低剂量组与SASP组疗效无显著差异;TAZ高剂量组疗效显著优于SASP组。结论TAZ对UC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介质和抗氧自由基有关。
- 徐露黄彦董志易东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胺吡啶
- 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注射剂、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对由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能抑制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扫描电镜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能减少AA和PAF诱导后的聚集型血小板数量并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剂具有抗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为临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提供更多选择。
- 徐露董志黄彦
-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小板电镜PAF
- β-石竹烯通过作用于HMGB1/TLR4/NF-κB通路减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研究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BC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IR)、β-石竹烯组(62、124、248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CIR损伤模型,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TUNEL法观察CIR后缺血区神经细胞的死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TLR4和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NF-κB(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CIR小鼠血清中HMGB1和缺血侧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CP(248 mg/kg)可明显改善小鼠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缺血区神经元的死亡率(P<0.01);降低血清中HMGB1浓度、TLR4的蛋白表达量(P<0.01),抑制炎症通路NF-κB的激活并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P<0.01)。结论:BCP能够减轻CIR诱导的小鼠脑组织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
- 杨梅安瑞娣李明航田晓翠徐露董志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HMGB1
- 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家兔血小板聚集、超微结构及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后富血小板血浆中GMP-140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观察3种剂量的注射用HSYA(10、5和2.5mg/kg)对由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6nmol/L)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单独研究了以PAF为诱导剂的情况下,富血小板血浆(PRP)中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含量。结果:各剂量HSYA注射剂能抑制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P<0.05,P<0.01);扫描电镜显示:各剂量HSYA注射剂能减少AA和PAF诱导后的聚集型血小板数量并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P<0.05,P<0.01);另外,各剂量HSYA注射剂还能降低经PAF诱导后GMP-140的含量(P<0.01)。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显著的抗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为临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提供更多选择。
- 徐露董志
-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小板电镜血小板活化因子
- 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对TBI大鼠脑血流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用灯盏花素进行比较。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模型组、麝香酮组(1 mg·kg-1)、灯盏花素(200 mg·kg-1)组和联用组,均n=10。采用液压打击法制造大鼠左侧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骨窗。分别于制模前6 h、30 min,制模后30 min、6 h给予相应剂量的灯盏花素或麝香酮灌胃给药。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制模前30 min及制模后30 min、6 h、12 h和24 h的额叶大脑皮质血流量(CBF)变化。制模后24 h,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含水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麝香酮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灯盏花素组在制模后12 h、24 h CBF显著提高(P<0.05),联用组在各时间点CBF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联用组较模型组和灯盏花素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且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重型TBI比单用灯盏花素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 徐露苏祖禄
- 关键词:灯盏花素大脑皮质
- 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504只,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酮组(1 mg/kg)、灯盏花素组(200 mg/kg)和麝香酮(1 mg/kg)联合灯盏花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每组7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再灌注伤后3、6、12、24、48、72 h,Western blot测定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灯盏花素组和麝香酮联合高、中、低剂量灯盏花素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P<0.01),降低脑组织中EB的含量(P<0.01),而麝香酮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组进行析因分析,表明1 mg/kg麝香酮和高、中、低剂量灯盏花素配伍具有叠加的交互作用(P<0.01)。结论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比单用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 徐露苏祖禄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麝香酮MMP-2血脑屏障
- 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第一部分:贝沙罗汀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由于已有研究证实维甲酸X受体激动剂贝沙罗汀能提高脑组织中apoE(apolipoprotein E)水平,且apoE对BBB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本部分内容将研...
- 徐露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脑组织保护
- GM(1,1)季节指数模型在季节性发病情况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季节性发病具有季节波动性,适宜采用季节指数对原始序列进行修正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方法本文以某地区2004~2008年甲型肝炎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GM(1,1)季节指数修正模型。结果在有季节性变动的发病率预测中,GM(1,1)季节指数修正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高。结论 GM(1,1)季节指数模型可以应用于季节性传染病的预测。
- 刘俊徐露黄彦
- 关键词:GM(1,1)模型甲型肝炎
- 原花青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原花青素低剂量组(50 mg.kg-1)、中剂量组(100 mg.kg-1)、高剂量组(200 mg.kg-1)及尼莫地平对照组(10 mg.kg-1)。术后24 h,检测大鼠脑组织谷胱甘肽(GSH)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切片bax和bcl-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GSH含量与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原花青素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TUNEL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数有所减轻(P<0.05,P<0.01)。结论原花青素能够减轻脑出血大鼠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原花青素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有关。
- 高羽董志徐露
- 关键词:脑出血原花青素细胞凋亡BAX
- 倍他福林抗早产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倍他福林体内抗早产作用。方法;利用多种动物早产模型,观察倍他福林对晚期妊娠大鼠分娩启动的影响、倍他福林对清醒足月妊娠大鼠产程的影响以及倍他福林对前列腺素F_(2a)致小鼠早产的影响。结果:倍他福林可以延长晚期妊娠大鼠妊娠时间和产程;增加清醒足月大鼠各子鼠娩出时间差,提高子鼠出生死亡率;降低前列腺素F_(2a)致早产小鼠早产率。
- 徐露曾凡新董志高羽
- 关键词:倍他福林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