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彧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聚酰亚胺的侧链结构对液晶取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聚酰亚胺取向膜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显示器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验室自行合成的两种不同侧链的二胺单体,与4,4'-二胺基二苯甲烷和均苯四羧酸二酐聚合得到含有酯键型侧链和含有醚键型侧链结构的两种聚酰亚胺。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分子在两种聚酰亚胺取向膜上都获得了均匀取向。测试了不同侧链结构的聚酰亚胺取向膜产生的预倾角,发现含有酯键型侧链结构的聚酰亚胺比含有醚键型侧链结构的聚酰亚胺产生的预倾角略大,且取向稳定性更好。
- 曾彧邢家思张芹汪映寒
- 关键词:聚酰亚胺预倾角
- 不同官能团的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的取向性能研究
- <正>用实验室合成的两种二胺单体,分别与均苯四羧酸二酐和4,4′-二胺基二苯甲烷共聚, 制得两种侧链型聚酰亚胺。应用偏光显微镜(POM)对液晶分子在摩擦过的 PI 表面的取向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液晶分子在三种 PI 薄膜...
- 曾彧邢家思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芹王剑汪映寒
- 关键词:聚酰亚胺预倾角
- 文献传递
- 聚合物结构对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薄膜电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用带有联苯结构的双丙烯酸酯和单丙烯酸酯作为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PSLC)薄膜。研究了不同液晶含量、固化时间、单体结构、取向层对PSLC膜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关态透光率(TOFF)随之增大,驱动电压则呈减小趋势;相对而言,随固化时间的增加,样品的TOFF则降低。在PI作取向层时,由双丙烯酸酯单体制备的样品表现出了较高的TOFF,而由单丙烯酸酯单体制得的样品,因其聚合物网络结构的不稳定性,在较低电压情况下就出现了"变形"的电光曲线。
- 王守廉唐秀之何杰曾彧阎斌汪映寒
- 关键词:聚合物网络液晶电光性能
- 新型反式聚合物稳定液晶光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3
- 2007年
- 通过紫外引发相分散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反式聚合物稳定液晶(PSLC)光电薄膜——平行反式PSLC,并提出其反式变色机理。此薄膜无需垂直取向剂,仅使用普通向列液晶5CB和合成的可聚合丙烯酸单体4′-(4-氰基苯基)苯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CPMA),紫外固化一定时间即可制得。在偏振光照射下其透光率随电压增加而降低,实现了光电薄膜的反式变色效果。通过偏光显微镜照片看出,单体CPMA中的极性棒状基团可以在固化过程中与液晶共同在取向层作用下取向,而不会破坏液晶分子的排列,使体系具有均一的折射率。因此尽管聚CPMA、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接近,但使用CPMA得到的反式薄膜的透光率(82.3%)比后两者(23.3%和18.9%)高得多。当向CPMA薄膜施加电场后,CPMA薄膜中部分液晶在聚合物网络限制下不能沿电场取向,它们与不受网络影响而沿电场取向的液晶形成折射率差异,薄膜呈不透明态,实现了光电薄膜的反式效果。当液晶与单体质量比为6:1时,反式薄膜的光电性能最好,阈值电压低于2.3 V·μm^(-1)。
- 于美娜张华曾彧汪映寒
- 关键词:电光性能双折射
- 共聚物结构对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电光性能的影响
- <正>聚合物作为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PDLC)的重要组分,对 PDLC 的电光性能影响较大。本文用 RAFT 聚合的方法制备 PDLC 膜,实现了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原位共聚生成 PDLC 基体。研究表明,RAFT-PS 的...
- 何杰阎斌王守廉潘翠红曾彧王剑汪映寒
- 关键词:聚合物分散液晶电光性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