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省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叶勇教授中西医结合救治脓毒性休克经验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介绍了叶勇教授中西医结合救治脓毒性休克经验。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最终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的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叶勇教授通过查阅大量古今中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再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证实践经验与前期研究,认为“毒损络瘀,血脉败竭是脓毒性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毒邪弥漫,结于阳明,反噬六经,加重络脉损伤”“解毒护络,迅速恢复水津代谢是脓毒性休克的基本救治措施”。叶勇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做到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亡率。
- 朱达王振安罗庆文何飘燕韩辰辰李勇坤叶勇赵淳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中西医结合名医经验
- 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成功一例
- 2011年
-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4,退伍军人,因"进食草乌后恶心、头晕4小时伴意识障碍、呕吐1小时"来诊患者由家属背扶到我院急诊科,当时症状表现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无二便失禁,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汗多,
- 朱达吴英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乌头碱中毒救治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04—2017-05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07例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收集整理,并在ICU病房机械通气48 h后均采集痰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根据患者是否为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患者中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者占比59.81%,共分离出菌株6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菌为主。与对照组发酵菌感染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气管切开、ICU住院≥7 d、呼吸机使用≥7 d、院内感染时间≥7 d、经验性用药、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应用,与多重非发酵菌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十分常见,临床需提高重视,加强对高危因素的控制,尽可能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
- 彭映辉朱达
- 关键词:呼吸机肺炎重症监护病房
- VFM技术在评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腔内血流能量损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血流向量成像(VFM)来研究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LV)腔内在等容收缩期(IVC)的血流特征。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心尖长轴切面进行彩色多普旋涡勒血流显像。在离线VFM工作站上分析IVC期间的血流信号。结果在IVC开始时,对照组漩涡的面积(15±3)cm^2和流量(36±8)cm^2/s均显著小于观察组[(27±8)cm^2,(45±12)cm^2/s,均P=0.000]。在IVC结束时,两组涡旋流量相似[(28±4)cm^2/s vs.(29±11)cm^2/s,P=0.617],对照组旋涡的面积显著小于观察组[(16±3)cm^2vs.(24±9)cm^2,P=0.000]。在IVC期间,对照组旋涡的面积轻微增加并不显著(P=0.073),但流量明显减少[(10±27)%];观察组旋涡的面积和流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流量减少了(29±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主动脉瓣开口时,观察组在LV室的中部和基底部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多变量模型中,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是IVC期间旋涡面积百分比下降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P=0.000),QRS宽度(P=0.026)和左心室收缩末期长径(P=0.004)是旋涡流量百分比减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VFM技术能够通过旋涡显像更好地评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IVC期间LV腔内血流能量损耗的病理生理状态。
- 朱达彭映辉
- 关键词:血流向量成像扩张型心肌病等容收缩期旋涡
-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救护流程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优化院内救护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救护的147例STEMI患者分为优化组75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护流程,优化组采用优化院内救护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环节救护时间、心功能情况、病死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优化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初步抢救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D2B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LVEF水平和救护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以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STEMI救护流程优化可有效提高STEMI患者的抢救效率,使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付朝江朱达庄莉肖茗耀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护流程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