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涛
- 作品数:120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被引量:3
- 2017年
- 采用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与碳纤维制备了耐热及耐湿热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等,考察了该复合材料耐热及耐湿热性能;从吸湿特性、物理、化学特性及热应力等方面分析了湿热处理前、后复合材料高温环境下力学性能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湿初始阶段符合Fick第二定律,平衡吸湿率为0.97%~1.32%;湿热处理对复合材料基体化学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无影响;界面处不断增大的热应力削弱界面结合强度,这是高温环境下力学性能下降的关键因素;与国内外同类复合材料相比,该复合材料湿热处理前、后在高温下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强度保持率较高,耐热及耐湿热性能出众。
- 易增博殷武雄赵宗严江汛艾涛李云涛聂挺杨泽诚
- 关键词:碳纤维湿热处理耐湿热
- 一种可识别应变方向的蛛网状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识别应变方向的蛛网状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导电填料、热熔型粘合剂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混合进行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将颗粒状热塑性聚合物放入螺杆挤出机,挤出纯热塑性聚合物丝材;利用卷...
- 向东刘黎冰张学忠赵春霞李云涛李辉王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超疏水聚苯乙烯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聚苯乙烯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由苯乙烯、交联剂和低表面能改性剂,在引发剂、水和亲油性乳化剂作用下原位聚合制备。所述低表面能改性剂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甲基氢硅氧烷)的组合物、...
- 赵春霞黄浩然李云涛秦明旺李辉向东武元鹏李嘉鑫黄世杰
- 文献传递
- 一种轻质耐热PIPD纳米纤维制备设备
- 本发明涉及PIPD纳米纤维技术领域的一种轻质耐热PIPD纳米纤维制备设备,包括作业台,作业台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喷嘴和收丝筒,喷嘴和收丝筒两者均与高压电源电性连接,收丝筒与高压电源连接处安装有第一电磁断路器;喷嘴右侧设有清...
- 胥玟豪王斌王振东向东赵春霞武元鹏李辉王梨李云涛杨桂岩殷建东
- 一种聚芳醚酮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芳醚酮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芳醚酮纳米复合材料由0.2~20重量份纳米填料、100重量份4,4-二氟二苯甲酮或对苯二甲酰氯、与4,4-二氟二苯甲酮或对苯二甲酰氯等摩尔量的酚类单体或二苯醚单体通过...
- 李云涛赵春霞李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玄武岩纤维复合管的旋转复合成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玄武岩纤维复合管的旋转复合成型装置,属于管道成型领域,通过牵引机构使纤维复合管不断移动,内轮内壁的刷毛对纤维复合管外壁进行刷扫清洁,持续移动的纤维复合管会带动辊轮和毛辊滚动,当辊轮上间隔设置的磁条与磁...
- 孙浩铭向东张杰武元鹏赵春霞李辉王平王斌李云涛
- 一种生物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原料组分包括环氧大豆油和具有液晶态的苯并噁嗪单体;苯并噁嗪单体由伯胺、多聚甲醛和含柔性长链的生物基酚制成;生物基酚是漆酚、胡椒酚、厚朴酚、根皮酸、腰果酚中的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步...
- 李云涛吴娇娇赵春霞李辉向东刘敬懿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双乳液模板制备超疏水多孔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乳液模板制备超疏水多孔材料的方法,步骤(1)将硅氧烷偶联剂、亲水性乳化剂和引发剂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乳液模板A;(2)将乳液模板A加入到由苯乙烯、交联剂A、交联剂B和亲油性乳化剂组成的高内相乳液模...
- 赵春霞黄浩然黄世杰李云涛李辉向东武元鹏王斌王硕秦明旺
- 文献传递
- 透明型阻燃苯并噁嗪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型阻燃苯并噁嗪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透明型阻燃苯并噁嗪纳米复合材料由75~99份苯并噁嗪树脂和1~25份剥离态层状α-磷酸锆组成。其中,剥离态层状α-磷酸锆的片层直径和厚度比例为50~1000。...
- 赵春霞李云涛苏皇宇
- 文献传递
- 三核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 2018年
-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以三核碘化亚铜(CuI)四面体结构为活性中心的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探讨了物料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说明了当配体与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1∶6时,产物收率最高。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单晶体衍射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进一步通过甲基苯基乙烯基树脂和甲基苯基含氢硅油的硅氢加成反应进行催化固化效果验证。结果说明了在催化剂填加量为0.04%、固化温度为150℃的优化条件下反应24h,共混体系固化效果最佳。该配合物对硅氢加成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晶体颗粒方便储存,有望解决硅氢加成反应中贵金属催化剂的高成本问题。
- 冷帅李云涛李云涛
- 关键词:配合物催化剂硅氢加成碘化亚铜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