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光
-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砷化物及其持留时间对砷的水稻毒性的影响被引量:6
- 1996年
- 砷化物种类、砷的持留时间和土壤养分状况,对砷的水稻毒性有明显影响,3价砷和砷的钙盐在红壤中的毒性较大。砷在土壤中持留时间愈短,其毒性愈大。受砷污染的土壤缺氮时,会加剧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 李小平李勋光
- 关键词:砷化物
- 砷在黄棕壤中的平衡状况及其作物效应
- 李勋光李小平
- 关键词:砷土壤污染毒性黄棕壤水稻
- 城市垃圾堆肥制备专用肥对蔬菜生产和环境的效应被引量:11
- 1995年
- 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专用肥对蔬菜和土壤环境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该专用肥的辣椒、蕃茄或茄子、莴笋和青莱的小区和大田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7.0%-88.8%和20.7%-95.4%,其增产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且蔬菜中一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增加.而重金属Cd、Cr、Pb、As元素的含量均未超有关卫生标准。长期施用,可补充土壤中有机质,且肥料中重金属元素不会引起菜地环境的污染。
- 李勋光李小平
- 关键词:垃圾堆肥专用肥蔬菜
- 下蜀黄土地区土壤砷的临界含量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以作物经济产量减产指标及可食部分的卫生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了下蜀黄土发育的黄棕壤中砷的临界含量范围是:全—As为40.8—64.7mg/kg;1 NHCl—As为11.6—14.0mg/kg;0.5NNa_2CO_3—As为9.8—11.0mg/kg。其确定值为:全—As50.9mg/kg;1 NHCl—As12.6mg/kg;0.5NNa_2CO_3—As10.5mg/kg。它们均高于红壤、棕壤和褐土,表明各土壤砷的临界值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异。
- 李勋光李小平
- 关键词:黄壤土壤矿物砷
- 土壤砷吸附及砷的水稻毒性被引量:25
- 1996年
- 在砖红壤、红壤和黄棕壤土的试验结果表明,砖红壤对As ̄(5+)和As ̄(3+)的吸附最强,红壤次之,黄棕壤最弱,但土壤中砷对水稻的毒性却以砖红壤最大,红壤次之,黄棕壤最小,表明土壤砷对植物的毒性,未必受土壤吸附性能所制约。
- 李勋光李小平
- 关键词:土壤砷
- 农药在土壤中的分布——DDT、BHC量与土粒粒径、有机质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 1993年
- 本研究采用干筛法和重力干沉降法对5种表土进行土粒粒径分离,研究在北京地区的风沙季节,地表土的DDT、BHC量与土粒粒径、有机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残留DDT、BHC农药主要分布在土粒粒径为<0.25mm组分中,其中容易被气流浮动的<0.05mm粒径组分的DDT和BHC量,分别占原来表土量的41—89%和30—81%。在一定粒径范围,粒径越小,DDT、BHC含量越高,且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土粒中DDT、BHC及其某些代谢产物和异构体的比例却随土粒粒径的不同而变化。
- 李勋光
- 关键词:土壤农药
- 几种类型土壤中砷环境基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1995年
- 本研究依据我国四种类型土壤中存在过量砷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与环境效应,确定了砷的环境基准。分布在东南部的红壤和黄棕壤的基准为45-51mg/kg,分布在华北的褐土和西北的灰钙土为21-25mg/kg。这种分异型式主要受自然环境与土壤特征的制约,并与各类型土壤中砷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我国土壤环境复杂多样,确定全面的土壤基准时应重视其区域特征。
- 李勋光顾宗濂李小平许嘉琳杨居荣
- 关键词:砷土壤污染区域分异
- 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作物样品中微量砷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采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作物样品中微量砷。对实验的最佳条件、共存元素的影响与样品消化残留酸的干扰及其排除等进行了研究。方法的稳定性好;砷回收率为96—100%(平均98%),砷最低检出限为5×10^(-9)克;操作简便快速。
- 李勋光
- 关键词:作物原子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