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团结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被引量:2
- 2012年
- 回顾性分析位于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资料并随访,十二指肠间质瘤多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47.05%)和降部(29.41%),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64.70%)。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4.12%(16/17)、88.23%(15/17),截止随访结束,5例死亡患者均为Fletcher分级中、高危险度患者。
- 汪正广孟翔凌祁义军李团结赵文娣
-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预后
- 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SiewertⅡ、H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SiewertⅡ、llI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组),30例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生命质量等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全胃切除术组患者R。切除32例、R,切除1例,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R。切除22例、R,切除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6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A级根治28例、B级根治3例、c级根治2例,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A级根治15例、B级根治5例、c级根治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77,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4.1±1.4)em和(3.9±1.6)e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6,P〉0.05);而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8.1±2.6)cm和(4.2±2.6)e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5±4)枚和(21±4)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1±3)枚和(8±4)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3,4.300,3.274,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3±0.5)d和(1.6±0.5)d;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1±0.7)d和(3.5±0.7)d;进食时间分别为(4.7±1.0)d和(5.3±1.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0)d和(12.0±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3,-2.059,-2.078,-4.037,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术后第6天胃液TBil分别为(13±10)txmol/L和(414-18)Ixmol/L;IBi
- 黄雷徐阿曼韩文秀李团结韦之见吴珊珊王洋溢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胃切除术安全性疗效
- miR125a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凋亡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miR125a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31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miR125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MP-9蛋白表达。miR125a转染胆管癌细胞株QBC939,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周期,Caspase-3试剂盒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miR125a表达明显下调,低于正常胆管组织(P<0.05),MMP-9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5)。与对照质粒组比较,转染miR125a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分析法表明转染miR125a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导致G1阻滞,Caspase-3试剂盒检测显示凋亡增加,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转染miR125a的胆管癌细胞QBC939中MMP-9的表达出现明显的下调。结论miR125a在肝外胆管癌中低表达,它们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胆管癌细胞株QBC939 miR125a表达上调,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G1阻滞,miR125a的作用可能与MMP-9的表达相关。
- 汪正广徐阿曼朱亮祁义军李团结孟翔凌赵文娣
- 关键词:胆管癌增殖基质金属蛋白酶凋亡
- 胃肠间质瘤161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分别对临床常见症状、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结果、Fletcher分级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腹痛和血便是GIST常见临床表现;免疫组化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6.27%和81.36%;肿瘤直径和Fletcher分级在不同部位的GIS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2%、67%;多因素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术后辅助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痛和血便是GIST的常见临床表现;CD117和CD34是GIST诊断的常用病理指标;Fletcher分级有利于预后评判;靶向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 祁义军孟翔凌赵文娣汪正广李团结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征
- 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肝细胞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hCAF)对肝细胞肝癌(肝癌)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将hCAF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培养2~3 d,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CAF和NF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表面蛋白(FSP)、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通过hCAF与MHCC97L-绿色荧光蛋白(GFP)、HepG2-GFP肝癌细胞共培养及划痕实验,观察hCAF对肝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对肝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结果 hCAF和NF细胞均表达α-SMA、FSP、FAP、vimentin,但hCAF表达α-SMA与FAP的水平明显高于NF。hCAF与肝癌细胞共培养至96 h,MHCC97L-GFP细胞生长由典型的抱团样成簇生长,变成分散呈播散样生长;HepG2-GFP细胞由多角形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的间质细胞形态。MHCC97L-GFP、HepG2-GFP肝癌细胞与hCAF共培养5 d后划痕明显较NF组缩小。结论 hCAF能加速肝癌细胞发生类似上皮细胞间质转型的变化,增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 华学锋李团结贾昌昌陈冠中郭宇邱东波台艳张琪陈规划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肿瘤转移平滑肌肌球蛋白膜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