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 作品数:30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 杰出的雕塑 时代的华章——大型雕塑“灵鱼滚月”的美学追求与时代意义
- 2019年
- 雕塑作品"灵鱼滚月"以灵意诗和灵意画为基础,扎根在远古文明、阴山岩画、古字传说中,融合国外超现实主义、立体派、未来派等艺术流派的观点和特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文化"大道至简"的美学理论发挥到极至,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是中国现代艺术领域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改善民生伟大成就的一个历史见证。
- 李娟
- 关键词:雕塑艺术流派文化内涵象征性语意表达
- 蓝色的思念——《蓝色的蒙古高原》赏析
- 2012年
- 《蓝色的蒙古高原》是一首浓烈的思乡歌曲,2002年被定为巴林右旗旗歌,其中的蓝色情感内涵令人唏嘘,蓝色文化内涵值得探究,蓝色艺术美感值得品味.。
- 李娟
- 关键词:情感艺术美
- 内蒙古草原原创歌曲歌词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2
- 2019年
- 当下,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创作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我们认为有"八化",即:空洞化、表面化、符号化、轻浮化、矫饰化、衍生化、娱乐化、伪劣化。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的告诫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扎根生活、服务人民;要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
- 李娟韩冷
- 关键词:担当
- 论韩冷主流草原歌曲创作
- 2019年
- 韩冷的草原歌词创作,从草原英雄到普通牧民,从草原景物到草原恩情,始终坚守文化自觉,以主流草原歌曲为重,注重独特感受、独特表现和艺术个性,注重传播正能量、传承和发展真实的草原文化,为弘扬草原精神默默耕耘。作品给人以鼓舞、力量、启迪和醇厚的感受。
- 李娟
- 关键词:文化自觉草原文化
- 草原女儿情——《我从草原来》赏析
- 2012年
- 《我从草原来》一歌,景、情、志三者浑然一体,一是词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二是因为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情感来源于一位蒙古族小姑娘花日的口述,读者从歌词中仿佛看到了她在畅谈,在追忆,在感叹,所以该词以场景的真实为生命,以追随歌者为构思,致使景、情、志自然相融。
- 李娟
- 关键词:风情
- 润物无声——从动画片《草精灵》感受草原人生态观
- 2017年
- 内蒙古瓯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团队倾力打造的3D动画片《草精灵》,播出以后在广大观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大家都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包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专门组织部分评论家观看,并撰写了评论文章,这里集中发表一组,以飨读者。
- 李娟
- 关键词:生态观动画片爷爷善良
- 现代应用写作的几点革新方式
- 2005年
- 任何转型时代都是社会各个层面与领域的变革,应用文也不例外。在数字时代与 e 时代的影响下,应用写作理应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革。文章以传统应用文为出发点,以现代的人性化观念为理念,探索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应用写作的几个变革方式。
- 张文华李娟
- 关键词:人性化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鸿雁情结探析被引量:5
- 2006年
- 鸿雁是古代常见的诗歌意象,经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典型意义的诗歌意象,并形成了独特的象征意义系统。鸿雁意象群,具有思乡怀旧,孤高悲凉,时事变迁,情感专一等丰富的象征意义,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
- 张文华李娟
- 关键词:鸿雁意象
- 草原歌曲的流行性分析——以《莫尼山》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交流日渐增加,音乐类型更加多元化,许多传统民族音乐也融入了世界流行元素,受到不同年龄层听众的欢迎。本文以草原歌曲《莫尼山》为例,介绍其创作背景,对比几个不同的流行版本,从其编曲、唱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其流行化趋势。
- 武彦君李娟
- 关键词:流行性
- 灵性的足印——读《我的阿拉泰》
- 2021年
- 青年女作家李娟,每出一部作品都受到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屡获大奖,其中的过人之处,不仅是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多的是其足迹所到之处都深深烙下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我的阿拉泰》是作者的定鼎之作,源于其中鲜见的地域环境以及作者创作思维的灵动与独特,新疆阿拉泰地区的风土人情、极端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的匮乏是其创作基础,作者的独特视角、多棱的生活体验、精准的描绘、幽默的语言等,构成作品的独特表达。
- 李娟
- 关键词: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