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及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收治于我院创伤外科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
- 李波白祥军李占飞
- 关键词:多发伤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炎症
- 文献传递
- 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挤压综合征被引量:3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筛选出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02例挤压伤患者,并分为急诊VSD组(50例),延迟VSD组(22例)和非VSD组(30例),分析各组间VSD术后CS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的生命征、尿量、实验室检查结果、CS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等评价指标在急诊VSD组均较延迟VSD组和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较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结论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挤压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 杨帆白祥军易成腊李占飞杨朝晖李波
- 关键词:挤压综合征负压封闭引流术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兔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兔创面模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创面模型并实施VSD手术(负压组),于7天内各时间点(6、12小时、1、3、5、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WBC计数、CRP含量、TNF-α和IL-6含量。并设立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进行对照。结果建模前两组外周血WBC计数、CRP、TNF-α和IL-6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模后两组指标含量均不同程度增高,自6小时时间点起负压组的外周血WBC计数、CRP和IL-6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降低(P<0.05);自1天时间点起负压组的外周静脉血TNF-α含量较常规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 VSD技术可能通过引流创面坏死组织和渗出液,下调炎症反应,早期降低外周血WBC计数、CRP、TNF-α和IL-6含量,避免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发生。
- 杨帆胡耑白祥军李波李仁杰张锟薛晨晨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炎症
- 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急救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和急救情况。方法随机抽样并临床分析我省所收治的84例汶川地震创伤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地震患者性别男女等比;年龄段以成年为主;民族以汉族为主;职业以农民、学生、无业人员为主;受伤地点以其他地点、学校、宿舍为主;受伤原因以砸伤、压伤、摔伤为主;救出时间以即刻为主;救出方式以他救为主;受伤部位以体表、四肢和骨盆、头面为主;ISS评分以极重组和轻度组为主;急诊手术以清创缝合术为主,择期手术以肢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为主;早期并发症以失血性休克为主。结论地震创伤不同于普通创伤,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大医疗基础建设投入,注重资料收集能为群伤后有目的地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杨帆白祥军李波杨朝晖
- 关键词:创伤地震流行病学急救
- 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18例,合并损伤包括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及多发肋骨骨折,同侧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同侧肱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结果1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24个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9例,可3例。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周。结论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治疗,以积极治疗危及生命的损伤,提高伤者存活率为首要目标,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早期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李波宋先舟陈继革刘开俊
- 关键词:多发伤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 512例多发伤患者漏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的漏诊特点、治疗结局,并探讨预防漏诊的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 163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数据,以分析漏诊的特点和治疗结局,探讨漏诊的预防对策。结果51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漏诊,漏诊率为16.19%;漏诊部位共757处,以四肢和骨盆(299处,39.50%)、腹部和盆腔脏器(148处,19.55%)、胸部(109处,14.40%)为主;漏诊病例病死率为2.93%,显著高于总体病死率1.52%(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诊疗中容易出现漏诊,影响患者及时的治疗,病死率高于整体水平;应通过反复临床检查和评估预防漏诊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 杨帆白祥军李占飞易成腊李波陈驾君
- 关键词:多发伤漏诊
- 地塞米松对人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在不同的刺激时间下对人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GRα,GRβ)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给予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在不同的刺激时间下,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GRα、CRβ蛋白表达。结果人的单核细胞中存在GRQ、GRB受体。GRQ表达量在相同浓度地塞米松刺激下,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下调;GRB表达量随地塞米松刺激浓度的增加以及刺激时间的延长而上调。结论GRα表达量随地塞米松刺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下调。GRβ表达量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刺激时间的延长而上调,具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GRα、GRβ的表达受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 李波白祥军王海平
- 关键词: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抵抗
-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创面氧分压及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不同负压值对兔创面局部氧分压和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创面模型12只并随机分组,其中实施VSD手术6只(负压组),以不同负压值(-75mmHg、-125mmHg、-225mmHg和-350mmHg)(1mmHg=0.133kPa)持续吸引7d,分别于各时间点用组织氧分压测量仪监测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PtO2)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VSD敷料和创面大小的变化;用细菌培养检测创面有无厌氧菌生长;用光镜观察HE染色后创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愈合情况,并同时设立建模前实验兔(正常组)、VSD假手术实验兔(假手术组)和建模后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各6只进行对照。结果负压组PtO2为(1.68±0.03)kPa且7d内逐步降低,常规组PtO2为(2.82±0.37)kPa,正常组PtO2为(5.79±0.50)kPa,负压组PtO2较常规组和正常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负压值的增高,同一时间点的PtO:进一步降低;术后5S时即降为初始PtO:的80.94%。VSD敷料经负压吸引后面积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min即缩小为原敷料面积的65.36%。经物理负压治疗,负压组创面面积较常规组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时缩小为初始面积的62.82%。其中-350mmHg组的创面变化率显著性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压组创面未见厌氧菌生长。结论VSD技术可显著降低创面PtO2,且未见厌氧菌生长。-350mmHg压力下可显著缩小VSD敷料,协助收敛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 杨帆胡耑白祥军李仁杰张锟薛晨晨李波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氧分压厌氧菌愈合
- 气管切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选择时机的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 李波郭光华白祥军
- 关键词:创伤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重症监护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及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收治于我院创伤外科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
- 李波白祥军李占飞
- 关键词:多发伤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免疫功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