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祥

作品数:25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预后
  • 8篇骤停
  • 7篇心搏
  • 7篇心搏骤停
  • 7篇重症
  • 5篇休克
  • 4篇生脉
  • 4篇生脉注射液
  • 4篇脓毒
  • 4篇注射液
  • 4篇危重
  • 3篇心肺复苏
  • 3篇休克患者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乳酸
  • 3篇乳酸清除率
  • 3篇脓毒性
  • 3篇脓毒性休克
  • 3篇清除率

机构

  • 25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25篇李洪祥
  • 17篇张东
  • 8篇王育珊
  • 8篇王育珊
  • 6篇刘忠民
  • 6篇李玉婷
  • 4篇李南
  • 3篇段奥凇
  • 3篇赵淑杰
  • 3篇王广
  • 2篇郭健杏
  • 2篇陈颖
  • 1篇王爽骥
  • 1篇董丽华
  • 1篇李艳华
  • 1篇杨艺敏
  • 1篇杨娟
  • 1篇霍霏霏
  • 1篇谷莉娜
  • 1篇韩晋峰

传媒

  • 8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与危重病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李洪祥王广刘忠民
容量过负荷对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研究容量过负荷(fluidoverload,FO)与接受CRRT的AKI危重病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优化AKI危重病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改善AKI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261例接受CRRT的成人AKI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n=149)和死亡组(n=112)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检验接受CRRT的AKI危重病患者入ICU后30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亚组容量过负荷与非容量过负荷患者入ICU后30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①当总%FO≥10%(OR=1.30,95%CI:1.13~2.05,P=0.01)、呼吸机依赖(OR=1.65,95%CI:1.01~2.55,P=0.03)、少尿(OR=1.55,95%CI:1.13~2.15)、SOFA评分≥13(OR=1.15,95%CI:1.01~1.20,P<0.01)、从诊断AKI到CRRT开始>3d(OR=1.03,95%CI:1.01~1.13,P=0.04)以及平均动脉压<72mmHg(OR=1.10,95%CI:1.00~1.30,P=0.04)时,接受CRRT的急性肾损伤患者30d死亡风险显著增高。②容量过负荷组(n=92)与非容量过负荷组患者(n=169)的3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亚组分析:组1(n=130):CRRT前%FO<10%且总%FO<10%;组2(n=39):CRRT前%FO≥10%且总%FO<10%;组3(n=64):CRRT前%FO<10%且总%FO≥10%;组4(n=28):CRRT前%FO≥10%且总%FO≥10%,四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组2>组3>组4(P<0.01)。④脓毒症组容量过负荷(n=62)与非容量过负荷(n=92)患者3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脓毒症组容量过负荷(n=31)与非容量过负荷(n=76)患者的30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⑤SOFA≥13组容量过负荷(n=57)与非容量过负荷(n=78)患者的3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SOFA<13组容量过负荷(n=35)与非容量过负荷(n=91)患者的30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容量过负荷与AKI危重病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通过CRRT清除多余的液体可以降低AKI
李玉婷李洪祥张东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严重脓毒症患者16例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主要感染部位、是否合并MODS、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后24h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按EF%结果分为EF%<40%组(26例)和EF%≥40%组(30例),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合计MODS发生率为58.9%(33/56),病死率为46.4%(26/56)。EF%<4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nI和CK-MB显著高于EF%≥40%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TnI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合并心肌功能障碍,且cTnI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积极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张东李洪祥李晶王育珊
关键词:脓毒症肌钙蛋白I心肌功能障碍
平均动脉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研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复苏目标MAP,以防止脓毒症相关AKI的发生或进展。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68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年龄≥18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无AKI组(n=57)和AKI组(n=111)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检验脓毒性休克患者AKI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ΔMAP(复苏前MAP-复苏后MAP)的第1个四分位区间为-24.3~3.9 mmHg(1 mmHg=0.133 kPa),第2个四分位区间为4.0~12.3 mmHg,第3个四分位区间为12.4~19.8 mmHg,第4个四分位区间为19.9~43.5 mmHg。第2~4四分位区间为ΔMAP≥4 mmHg。②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复苏前MAP、复苏1 h MAP、SOFA评分、标本培养阳性比例、标本培养阴性比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道溃疡、肝硬化、肿瘤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苏后MAP(P=0.01)、APACHE Ⅱ评分(P=0.02)、糖尿病(P=0.01)、液体平衡(P=0.01)、ΔMAP在第2~4四分位区间(P=0.03)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ΔMAP≥4 mmHg(OR=0.26,95%CI:0.12~0.57,P=0.01)、糖尿病(OR=6.03,95%CI:1.35~44.16,P=0.04)、APACHE Ⅱ评分高(OR=0.96,95%CI:0.84~0.97,P=0.02)为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升高的影响因素。而复苏后MAP、液体平衡对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ΔMAP≥4 mmHg、APACHE Ⅱ评分和糖尿病是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复苏后MAP比复苏前MAP低4 mmHg以上的脓毒性休克患者AKI发病率明显增加。
李玉婷李洪祥郭健杏谷莉娜张东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平均动脉压急性肾损伤
对我国高等学校医学本科生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探索被引量:4
2019年
近些年来高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使临床急救基础理论和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医疗保健需求,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急救(或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独立课程,应该如何界定与其相关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等问题,成为新世纪以来医学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20余年对急救医学教学实践总结,探讨了“以本为本,建设高水平医学本科教育”与急救医学的关系,拟为在国内高校规范性推广急救医学课程提供相关对策。
张东李洪祥杨艺敏陈颖付尧王育珊
关键词:急救医学重症医学教材建设本科教育
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症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心搏骤停患者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自主循环,易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心搏骤停后综合征,虽然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预后评价有个别报告,但对PCAS预后的相关性目前尚缺乏指导性意见,本研究主要是对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心搏骤...
李洪祥张东刘忠民王育珊
关键词:心搏骤停乳酸清除率预后情况
生脉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索生脉注射液对心搏骤停动物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心搏骤停复苏后动物的后续研究提供稳定循环的辅助支持。方法:将家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各15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心搏骤停动物模型;生脉组在复苏...
张东王育珊李南李洪祥
关键词: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生脉注射液血流动力学
生脉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索生脉注射液对心搏骤停动物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和复苏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心搏骤停复苏后动物的后续研究提供稳定循环的辅助支持.方法 将家兔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15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心搏骤停动物模型;生脉组在复苏开始即刻给予2mL/kg生脉注射液静注,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再次给予相同剂量一次;盐水组给药时间和盐水剂量与生脉组相同.记录家兔心搏骤停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记录窒息前和自主循环恢复即刻、ROSC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期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等容舒张期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与6 h存活率.结果 生脉组和盐水组家兔在心搏骤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6 h存活率等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脉组家兔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要明显早于盐水组;两组家兔在自主循环恢复30 min,60min和120 min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期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等容舒张期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与窒息前相比明显降低,但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P<0.05);生脉组在相应时间点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期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等容舒张期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高于盐水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低于盐水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辅助用于心搏骤停家兔心肺复苏,可缩短家兔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并且可改善其自主循环恢复后心肌舒缩功能,有利于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张东王育珊李南李洪祥
关键词: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生脉注射液血流动力学
体外膜氧合抢救致死性哮喘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9年
致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NFA)是由急性呼吸衰竭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是哮喘最严重的临床表现[1,2]。虽然目前NFA没有特定的诊断标准,但其临床特征包括心脏呼吸骤停、高碳酸血症、严重酸中毒以及需要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重症呼吸衰竭的支持治疗手段,通过离心泵及氧合器使静脉血在体外完成气体交换,然后将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达到清除二氧化碳及改善氧合的目的。
李玉婷李洪祥郭健杏张东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体外膜氧合重症呼吸衰竭血液回输氧合器
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症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心搏骤停患者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自主循环,易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syndrome,PCAS),虽然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预后评价有个别报告,但对PCAS预后的...
李洪祥张东刘忠民王育珊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乳酸值心脏骤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