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渝
- 作品数:55 被引量:402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及施肥推荐
- 2023年
- 厘清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寻求科学施肥措施,对促进贵州省山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典型抽样法调研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施肥情况,根据平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将猕猴桃园区进行分类,评估高产高效猕猴桃园施肥推荐。结果表明:全省猕猴桃园化肥N、P_(2)O_(5)和K_(2)O平均总施用量分别为448.8、486.8、439.0 kg/hm^(2),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53.8%、12.9%和33.3%;全省农户施用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98.4%、40.3%和79.6%,施用的肥料中,化肥以15-15-15、17-17-17等复合肥为主,有机肥以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基于高产高效园区施肥量得出,贵州省猕猴桃园N、P_(2)O_(5)和K_(2)O养分总投入分别推荐为437.2、368.5、417.8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比率为60%和40%,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分别占比49.1%、23.8%和27.1%。
- 杨叶华黄兴成朱华清李渝李渝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 关键词: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化肥有机肥肥料种类
- 长期有机与无机肥配施的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比较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剖析不同肥料维持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农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为依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连续24年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1/4牛厩肥+3/4化肥(1/4M+3/4NP)、1/2牛厩肥+1/2化肥(1/2M+1/2NP)和全量牛厩肥(M)处理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揭示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对丰富度指数(Chao1)影响较小。与CK相比,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的作用更明显。与CK和NP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降低了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门(Nitrospinae)相对丰度,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其他菌门变化不明显(P<0.05)。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1/4M+3/4NP和1/2M+1/2NP处理土壤环境较为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而CK和NPK处理土壤环境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有效磷、全磷,其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关键因素。【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黄壤稻田土壤肥力,改变细菌生长环境,进而改变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
- 杨叶华黄兴成朱华清李渝李渝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 关键词:化肥
- 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为探究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本文以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监测为试验平台,对比研究不施肥+顺坡平作(T1)、常规施肥+顺坡平作(T2)、优化施肥+顺坡平作(T3)、优化施肥+横坡垄作(T4)、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T5)和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T6)对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均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同等耕作条件下,T3较T2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 mm的团聚体分别提高14.22%、25.74%、5.24%;T6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和分形维数与其他处理相比均为最低;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均以T1有机碳含量最低,同等耕作条件下,>5、5~2、0.5~0.25、<0.25 mm团聚体中T3较T2的有机碳含量提升1.88%~26.32%,同等施肥条件下,>5、5~2、2~1、1~0.5 mm团聚体中T5和T6较T4的有机碳含量分别提升3.21%~17.20%和0.26%~10.19%;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25 mm的大团聚体中,T2、T3、T4、T5、T6中>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27.04%、31.51%、30.89%、33.61%、31.63%。长期优化施肥结合保护性耕作可改善土壤团聚体,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可作为喀斯特地区坡耕地较佳的施肥与耕作组合。
-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李渝张雅蓉黄兴成秦松
- 关键词:坡耕地优化施肥土壤团聚体
-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强黄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的物理保护作用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土壤有机碳物理一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很好地联系了有机碳的多种稳定机制,成为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利用该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南方黄壤性水稻土18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0.5MNPK)和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MNPK)。【结果】单施化肥处理(NPK)水稻土总有机氮及各组分有机氮含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施用有机肥处理(M、0.5MNPK、MNPK)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氮、游离态粗颗粒、物理保护、化学保护及生物化学保护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7%-51%、23%-39%、128%-274%、29%-42%和13%-28%,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为显著,但降低了游离态细颗粒有机氮含量。在各个氮组分中游离态颗粒有机氮占总有机氮比例最高(46%-50%)物理保护有机氮比例最低(2%-6%)。与不施肥(CK)及单施化肥处理(NPK)相比,有机肥处理(M、0.5MNPK、MNPK)提高了土壤物理保护有机氮的分配比例。【结论】长期施肥土壤各组分有机氮及总有机氮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只有游离细颗粒有机氮与物理保护有机氮呈负相关关系。长期施用有机肥,极大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促进游离细颗粒有机氮的包裹,进而提高物理保护有机氮的相对比例,土壤有机氮的物理保护作用相对增强。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氮含量的最有效措施。
- 张丽敏徐明岗娄翼来王小利段建军李渝蒋太明段英华
- 关键词:长期施肥
- 长期不同轮作方式对黄壤区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轮作方式与施肥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及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黄壤地区合理轮作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依托25年的黄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轮作方式:水稻单作(RM)、水稻-小麦轮作(RWR)、水稻-油菜轮作(RRR)、水稻-绿肥轮作(RMR),分析比较各轮作方式作物产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轮作方式2016~2020年水稻平均产量表现为RWR>RRR>RM>RMR,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RM处理相比,RWR、RRR和RMR处理水稻秸秆和籽粒平均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10.9%~37.0%、63.6%~101.6%、11.9%~17.6%和7.1%~20.4%、19.7%~37.6%、6.0%~8.1%;秸秆和籽粒平均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5.0%~45.4%、69.7%~113.9%、16.1%~24.8%和3.7%~22.6%、15.9%~40%、2.6%~10.1%;水稻植株平均氮磷钾养分总吸收量分别提高8.0%~30.2%、22.3%~44.8%、12.9%~21.3%。各轮作处理水稻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大小均表现为:RWR>RRR>RMR。与RM处理相比,各轮作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37.0%~41.1%、全氮提高1.7%~28.6%、碱解氮提高24.4%~47.5%、有效磷提高2.2%~54.8%。【结论】在现有种植制度与施肥条件下,多种轮作方式均可维持水稻产量不降低,且能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提高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改善土壤肥力。
- 左琴刘彦伶李渝李渝张雅蓉黄兴成杨叶华熊涵张文安蒋太明
- 关键词:黄壤水稻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 基于文献计量的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明确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为石漠化防治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贵州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1)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土壤容重不断增加,<0.001 mm黏粒含量有下降趋势,>0.05 mm砂粒含量则有增加趋势,但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黏粒和砂粒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无石漠化(ND)>轻度石漠化(LD)>中度石漠化(MD)>重度石漠化(SD),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呈幂函数下降,衰减速度为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磷,从无石漠化到轻度石漠化演替过程土壤养分下降幅度最大;(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之间极显著相关,且对石漠化地区土壤肥力贡献极大,可作为表征土壤-石漠化关系的敏感性土壤指示因子;(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影响明显,土壤养分高低为林地>草地>耕地。土壤养分和地表植物群落结构与石漠化演替进程密切相关,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增加地表覆盖度和开展有机培肥对防止土壤退化和石漠化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刘彦伶李渝李渝白怡婧张萌张雅蓉张文安黄兴成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恢复
- 长期施肥下黄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固存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及其特征,对于提升和维持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托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分析长期(21 a)不同施肥处理下黄壤碳库容量变化、源汇关系、产量效应及黄壤碳库提升和维持的方法。【结果】(1)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化肥处理明显提升,且年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化肥处理;(2)施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各处理比CK高13%~19%;(3)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渐进相关性,在目前较高的有机碳投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已接近饱和;(4)21 a黄壤累积碳投入量分界拐点值为54.29 t/hm2,当小于此值时,土壤固碳效率较高,为26.62%;当累积碳投入量大于此值时,固碳效率仅1.72%;(5)黄壤累积碳投入量与玉米产量亦有极显著相关性,但随着碳投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明显变缓;(6)为避免有机碳库容提前达到饱和,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1/4M+3/4NPK施肥方案较合理。【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等提升有显著作用,但生产实践中,有机肥施用量不可过高,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作物增产、土壤培肥和土壤碳库容量保持稳定变化的节点是农田生态系统固碳的核心。
-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刘彦伶张文安黄兴成
- 关键词:长期施肥黄壤有机碳储量碳饱和
- 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黄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明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黄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区土壤改良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1/4有机肥+3/4氮磷肥(1/4M+3/4NP)、施1/2有机肥+1/2氮磷肥(1/2M+1/2NP)和施有机肥(M)黄壤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和三相比偏离值的变化。【结果】长期施用化肥及有机肥,不同处理土壤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分别为15.31%~20.41%、62.58%~63.81%和16.30%~21.87%,除粉粒含量接近外,黏粒和砂粒分别为NPK>CK>1/4M+3/4NP>1/2M+1/2NP>M和M>1/2M+1/2NP>1/4M+3/4NP>CK>NPK;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三相比偏离值分别为1.06~1.23 g/cm 3、7.8%~11.0%和24.90~27.58,3个指标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较CK和NPK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为53.4%~59.9%、42.8%~52.1%、43.30%~56.45%和37.11%~43.14%,4个指标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较CK和NPK提高。【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可降低黄壤的黏粒含量和容重,其孔隙度增加和持水性能改善,土壤固相率降低和气相率提高,土壤固-液-气三相比更适宜,生产上应重视黄壤有机肥的施用。
- 张艳刘彦伶李渝李渝张雅蓉黄兴成蒋太明
- 关键词:长期施肥黄壤物理特性
- 整治稻田水稻生长及水肥利用对不同施肥的短期响应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整治稻田水稻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为整治稻田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采集4个整治稻田供试土壤(S1、S2、S3、S4),设置4种施肥模式(CF平衡化肥、CF-LM低量有机肥替代化肥、CF-HM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和CK(对照)不施肥),研究了不同供试土壤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平衡化肥、低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和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分蘖数,提高水稻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等养分投入条件下,平衡化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较低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和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显著增加,平均分别提升了39.1%和175.4%。各处理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均以平衡化肥处理最高,其次为低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和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路径分析显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直接显著促进了水稻籽粒产量建成,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83、0.23、0.14、0.05。【结论】稻田整治后短期施用平衡化肥能够取得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施用化肥通过提高水稻分蘖数,增加有效穗数,提升水稻籽粒产量。
- 黄兴成李渝李渝张雅蓉刘彦伶朱华清蒋太明
- 关键词:施肥水分利用效率
- 长期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1年
- 基于25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大田试验处理(CK,不施肥;NPK,常规施用化肥;1/4M+3/4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1/2M+1/2NPK,50%有机肥替代化肥;M,100%有机肥替代化肥;MNPK,100%化肥+100%有机肥),研究了长期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N素总积累量与产量大小均表现为MNPK>1/4M+3/4NPK>NPK>1/2M+1/2NPK>M>CK,与NPK处理相比,MNPK和1/4M+3/4NPK处理的地上部氮素总积累量增加20.11%~27.86%、产量增加2.04%~12.42%。各处理花前N素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69.54%~84.60%)显著高于花后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15.40%~30.46%),花前N素积累是水稻植株N素的主要来源。1/4M+3/4NPK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均高于NPK处理,分别提高16.42%、10.29%。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改善了稻米品质,提高了籽粒氨基酸含量,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是必需氨基酸含量的2倍左右。长期施肥条件下,25%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在化肥减施基础上,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养分吸收,是黄壤性水稻土地区实现水稻增产、品质提升的最佳施肥措施。
- 杨胜玲黄兴成刘彦伶刘彦伶张艳李渝张文安蒋太明
- 关键词:水稻氮素养分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