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 作品数:111 被引量:813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重庆地区214例急性重度住院哮喘患者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住院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3年来本所收治的214例急性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7%的男性哮喘患者有吸烟史;64.5%的哮喘患者病程超过10年;28.7%患者从未接受长期治疗。仅有17.6%长期联合应用吸入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4.4%患者长期单用吸入激素治疗。结论缺乏基于指南的长期治疗管理可能是哮喘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的主要原因。
- 林科雄王彦钱桂生王长征李琦
-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
- 2007年
- 王长征程晓明林科雄李琦王彦孙鲲赖克方
- 关键词:哮喘气道炎症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病理生理基础病理改变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主要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的 8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 65株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6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 3 6株 ( 5 5 .4% ) ,革兰阴性杆菌 2 4株 ( 3 6.9% ) ,真菌 5株 ( 7.7%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 ( 13 .9% ,) ,表皮葡萄球菌 ( 12 .3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2 .3 % ) ,粪肠球菌 ( 7.7% ) ,其中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PRSP)占 11.0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占 11.0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 12 3 % ) ,大肠埃希菌 ( 7.7% ) ,鲍曼氏不动杆菌 ( 7.7% ) ,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达 2 0 % ,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发现嗜麦芽窄食单孢菌 4株 ( 6.2 % ) ,对多数常见抗生素耐药。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 4例 ,烟曲菌 1例。结论 本研究收集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 65株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 ,亦有少量的真菌感染。多数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回顾性分析细菌耐药性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张巧王长征林科雄李琦孙鲲王苹
- 关键词:细菌抗生素耐药性
- 降钙素原监测在呼吸重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1年
- 降钙素原(procaleitionin,PCT)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的一种蛋白,日益被认为是危重患者特别是重症感染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重要鉴别指标,它在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
- 徐静何春琳李琦
- 关键词:降钙素原重症感染细菌感染
- 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采用全肺灌洗(whole-lung lavage,WLL)治疗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患者的病例资料的总结和分析,评价住院和随访期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确诊PAP的12例患者在给予WLL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并随访患者12个月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结果 12例PAP患者经过WLL治疗后1年内死亡率0%,再住院率25%;经过全肺灌洗治疗后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氧化碳的弥散量、血氧分压、氧饱和度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WLL治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1年期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 陈敏刘双林张明周王斌李琦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疗效
- 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DNA疫苗优势抗原组合筛选及鉴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候选抗原联合免疫的优势抗原组合方式。方法分子克隆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N端及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spA’和pcDNA3.1-PBD(PBD为Ply点突变减毒体),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重组质粒在哺乳动物BHK-21细胞中的表达(包括前期工作中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PsaA)。将3种重组基因疫苗以不同方式组合肌肉注射免疫150只BALB/c小鼠(B组:pcDNA3.1-PsaA+pcDNA3.1-PspA’,C组:pcDNA3.1-PsaA+pcDNA3.1-PBD,D组:pcDNA3.1-PspA’+pcDNA3.1-PBD,E组:pcDNA3.1-PsaA+pcDNA3.1-PspA’+pcDNA3.1-PBD),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观察免疫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D39携带改变和D39腹腔攻击小鼠21d生存情况。结果成功构建3种重组真核表达载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B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E组相似(P>0.05),均明显高于A、C、D组[A组:对照空质粒组pcDNA3.1(+)]小鼠(P<0.01);免疫小鼠鼻咽部D39携带菌落计数提示B组小鼠相似于E组小鼠(P>0.05),并明显少于C、D组和阴性对照组(A组和PBS组,P<0.01),并且D39腹腔攻击小鼠21d生存时间分析亦提示其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C组及阴性对照组(A组和PBS组,P<0.01)。结论PspA’联合PsaA的抗原组合方式具有高效的协同保护效能,可作为肺炎链球菌DNA疫苗的优势候选抗原组合。
- 马千里张巧姚伟李琦王长征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基因疫苗
- 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60例老年CHF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将其分为CHF合并OSAHS组和CHF组,对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结果与老年CHF组相比,观察组的LVEF较低且随AHI指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miniSPO2以及ODI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会加重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的恶化,且会随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剧。
- 黄志坚韩烨张淑静陈吉周永强沈栩李琦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全氟化碳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对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及盐酸氨溴素(商品名沐舒坦)对兔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改变、气体交换、TNF-α mRNA及抗氧化方面的影响。方法用油酸制备兔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常规机械通气(A)组、全氟化碳(B)组、沐舒坦(C)组,联合治疗(D)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3、4h共6个时点观察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6个不同部位的肺组织做病理切片,取2个不同部位的肺组织做TNF-α mRNA原位杂交,肺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结果D组PaO2及肺静态顺应性(static lung compliance,CLst)高于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D组病理改变轻于A组,原位杂交提示D组TNF-α mRNA原位表达低于A组和B组,自身比较结果显示:背侧肺叶TNF-α mRNA表达高于腹侧肺叶(P>0·05)。D组肺组织匀浆MDA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PFC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实验兔ALI肺氧合能力,升高PaO2,改善肺静态顺应性,减少肺组织中的TNF-α mRNA表达及自由基的损害。
- 黄志坚李琦宋鹏王长征钱桂生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全氟化碳盐酸氨溴素病理肿瘤坏死因子-Α
- 油酸加内毒素两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两次打击后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油酸 (0 2ml/kg)经大鼠尾静脉注入 ,伤后 1、4、12和 2 4h静脉给予小剂量内毒素 (LPS ,2mg/kg) ,二次打击 2h后取肺脏 ,测湿重与干重比值 ,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油酸致伤 4h加小剂量内毒素第二次打击肺组织损伤最严重。结论 油酸致伤
- 张青毛宝龄钱桂生陈正堂徐剑铖李琦
- 关键词:肺损伤病理学油酸内毒素
-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研究被引量:28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结果 随着LPS剂量增加,TNF-α、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均增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均<0.01);LPS≥6 mg/kg组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此剂量以下组(P均<0.01)。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1 h,IL-6为4 h,其他均在2 h。结论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TNF-α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 张青李琦毛宝龄钱桂生徐剑铖陈正堂
- 关键词:抗炎症因子促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