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PU学习场景下代价敏感数据流分类算法研究
-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数据流广泛应用于网页访问、信用卡操作、网络实时监控等应用中。数据流分类问题得到了广泛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算法也相继被提出。在数据流分类研究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用户只关注特定类别的数据。...
- 李硕
- 关键词:数据流分类代价敏感学习决策树
- 文献传递
- 关中平原麦玉轮作体系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探讨
-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麦玉轮作)制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麦玉轮作区理想的秸秆还田模式及氮磷化肥减施技术对于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和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基于10年机械化田间定位大区试验,系统比...
- 田霄鸿师江澜李硕赵惠丽吴发启
- 关键词:关中平原秸秆轮作
-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其变异系数最高,达32.38%,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秸秆还田后其自身所含有机碳矿化以CO_2形式释放于大气,进入土壤较少,因此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为5.3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可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WH-MC)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0.751 0,其小麦籽粒和秸秆产量较高,土壤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综合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WH-MC是关中地区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 李有兵李硕李秀双姜振辉师江澜田霄鸿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小麦-玉米轮作
- 关中平原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50
- 2015年
- 以关中平原持续4年的小麦、玉米(麦玉)秸秆还田中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麦玉秸秆9种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LOC/TOC)、总有机碳储量(SCS)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0~30 cm)TOC、LOC含量和SCS,且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于耕层(0~20 cm);麦玉秸秆双季还田的TOC、LOC含量和SCS显著高于单季还田和双季均不还田,其中,与双季均不还田相比,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深松还田的TOC、LOC含量和SCS提高幅度最显著.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深松还田的CPM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较其不还田可使CPMI提高19.1%和67.9%,玉米秸秆深松还田较其不还田可提高22.6%和32.4%.相关性分析显示,CPMI较LOC/TOC更能有效表征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和转化关系.从提高本地区土壤有机碳固持量角度来看,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深松还田为最佳还田方式.
- 李硕李有兵王淑娟师江澜田霄鸿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碳储量
- 一种紫花苜蓿抑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花苜蓿抑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该基因的命名为MsMYB17,该基因能够用于植物育种。将该基因在野生型紫花苜蓿中过表达后,能够将紫花苜蓿中的木质素含量降低30.4%~63.0%,过表达该基因的紫花苜蓿能够...
- 杨培志杨静谢治国宋家兴易江南封玥彦李硕
- 黄土高原风沙区农林复合生产系统碳氮养分累积与分异特征
- 李硕
- 冷硝酸浸提法对表征富钾石灰性土壤有效钾的适用性研究
- 2016年
- 通过研究西北黄土区富钾石灰性土壤中钾素形态及各形态之间的关系,为“冷硝酸浸提土壤有效钾法”在富钾石灰性土壤上的适用性提供理论依据。以关中平原麦玉轮作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多年定位试验农田土壤为供试材料,用2 mol·L-1冷硝酸浸提测定土壤有效钾,并以常规方法测得土壤钾素的其他7种组分,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上述8种组分间的关系。在麦玉轮作体系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耕层土壤中各组分钾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性,变异系数1.9%-33.8%,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差异不显著;冷硝酸浸提钾的含量分别约为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1.43和0.30倍,且与土壤速效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r=0.82);主成分分析表明,冷硝酸浸提钾与土壤速效钾同在第一主成分中,且均具有较高载荷;通径分析表明,冷硝酸浸提钾主要由土壤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以及非交换性钾3种化学形态组成,其含量来自土壤交换性钾的贡献最大,与速效钾类似。冷硝酸浸提法可以作为表征石灰性富钾土壤有效钾水平的可靠方法,土壤交换性钾是土壤有效钾主要供方。
- 李秀双师江澜李硕田霄鸿
- 关键词:富钾有效钾
-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 近年来,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降低和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推广,构成农田土壤肥力基础的有机质,越来越依赖于作物秸秆的直接投入。为研究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效应和最佳还田方式的筛选,本研究于2...
- 李硕
- 关键词:有机碳组分酶活性碳库管理指数
- 文献传递
- 锌源和施锌方法对石灰性土壤锌组分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选用合适的锌肥以及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还可以提高石灰性土壤的锌肥利用率。因此,研究不同锌源和施肥方式对石灰性土壤中锌组分含量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两种锌源(水溶态锌肥Zn SO4·7H2O和螯合态锌肥Zn-EDTA)全层混匀均施和表面条施两种方式,调查了土壤中交换态Zn(Ex-Zn)、松结有机态Zn(LOM-Zn)、碳酸盐结合态Zn(Carb-Zn)、氧化锰结合态Zn(Ox Mn-Zn)、紧结有机态Zn(TOM-Zn)5种形态锌的含量,分析了小麦对锌肥的利用率。【结果】全层混匀均施与表面条施,两种锌肥均增加了小麦籽粒和秸秆Zn含量,全层均施Zn SO4·7H2O处理的籽粒Zn含量比对照提高43%,均施和表面条施Zn-EDTA的籽粒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7%和75%;Zn-EDTA均施和条施的锌肥利用率分别为6.5%和5.3%,Zn SO4·7H2O均施和条施的锌肥利用率分别为3.6%和1.3%。小麦收获后,条施Zn SO4·7H2O和Zn-EDTA的施锌区有效锌含量分别为9.25和1.97 mg/kg,分别为均施处理的2倍和1.8倍;与对照相比,Zn SO4·7H2O和Zn-EDTA条施及均施的4个处理均增加了土壤中各形态锌的含量,并且4个处理与对照土壤中各形态Zn含量的规律一致,即: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紧结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交换态。均施Zn SO4·7H2O和Zn-EDTA 2个处理的交换态Zn含量分别为0.12和0.13 mg/kg,条施分别为0.38和0.54 mg/kg;均施处理松结有机态Zn含量分别为5.26和1.56 mg/kg;不同处理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变化趋势与松结有机态Zn含量基本一致;条施Zn SO4·7H2O施肥区氧化锰结合态Zn含量为对照的4倍,不同处理的土壤中紧结有机态Zn含量变化规律与氧化锰结合态Zn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Zn、松结有机态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均与有效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不施锌肥相比,Zn-EDTA施入土壤后,�
- 国春慧赵爱青田霄鸿李宏云李硕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锌肥小麦
- 长期地表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通过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地表覆盖模式(常规、覆草、覆膜)下不同施氮水平(N 0、120、240 kg/hm2)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半湿润易旱区旱作农业选择合理的栽培组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2~2009年覆草处理小麦产量平均减产1.46%,覆膜增产7.04%,施用氮肥平均增产42.72%,而N240与N12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试验进行第7季后对土壤肥力有如下影响:覆草及覆膜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常规分别增加37.57%、21.39%;覆草亦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较常规分别增加6.84%、4.40%、12.68%,而覆膜作用不显著。施氮量主要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矿质氮、速效磷及pH值,施氮较不施氮依次增加6.03%、40.18%、-23.55%、-0.05个pH单位,与N120处理相比,N240处理对土壤矿质氮及pH值影响不显著。综上,在研究区一年一作条件下,覆草或覆膜处理增产潜力有限,但覆草配施适量氮肥模式具有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亦对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 王淑娟田霄鸿李硕张耀华
- 关键词:施氮水平小麦产量土壤肥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