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作品数:10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30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四物汤干预减轻乙醇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四物汤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的研究,阐明其对乙醇损伤肝脏的影响,为四物汤临床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四物汤低、中、高剂量(0.91、1.82、3.64 g/kg/d)组,每组12只,用50%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用四物汤进行干预。实验6周后,对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四物汤各剂量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其体重增长量均显著增加(P<0.05),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和TG含量(P<0.05)均显著降低。四物汤从低到高剂量组的肝脏外观从粗糙逐渐变光滑,颜色逐渐加深。病理结果也显示肝脏脂肪变随着剂量从低到高呈递减的程度,而高剂量组小鼠的脂肪变改善效果最显著。结论四物汤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白云峰 李晓娟 李永纲 王立福 李蓓 王睿林 李瑞生关键词:四物汤 乙醇 肝脏损伤 BALB/c突变卷毛小鼠部分生长发育指标初探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利用近交培育建立BALB/c突变卷毛小鼠模型,分析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间生长发育和脏器系数的突变差异。方法选择21 d、42 d和63 d三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量体质量、头长、体长、尾长及主要脏器质量,计算头体比、尾体比及脏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4代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已完全纯合。21d和42d突变卷毛小鼠头体比和尾体比小于正常小鼠(P<0.05);63d突变卷毛小鼠的体质量、头体比和尾体比均小于正常小鼠(P<0.05)。21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脾脏、卵巢、子宫系数均大于正常小鼠(P<0.05,P<0.01);42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和胸腺系数低于正常小鼠,脑和睾丸系数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63d突变卷毛小鼠的心脏和子宫系数低于正常小鼠,脑系数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外观特征和脏器系数均存在差异,这些突变差异对于研究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晓娟 张巧云 李蓓 李瑞生关键词:BALB C小鼠 生长发育 黄连解毒汤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HLJDT)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为黄连解毒汤临床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HLJDT低、中、高剂量(0.61、1.22、2.44 g/kg/d)模型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用50%乙醇灌胃,同时采用HLJDT进行实验干预,6周后,对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结肠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HLJDT各剂量模型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均显著增加(P<0.05),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同时HLJDT各剂量模型组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和TG的含量(P<0.05)。病理结果显示HLJDT各剂量均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组对肠粘膜通透性具有递增的改善作用。结论黄连解毒汤可显著降低肠粘膜的通透性,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王睿林 李晓娟 白云峰 王立福 李蓓 李永纲 李瑞生关键词:黄连解毒汤 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 扶正化积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扶正化积方对H22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FZHJF组(40.95g/kg)、5-氟尿嘧啶组(5-FU)(0.2 m L/10g)和联合给药组(FZHJF+5-FU),连续给药12 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瘤重均显著减小(P<0.05);而联合用药组的瘤重显著小于5-FU组和FZHJF组(P<0.05),肿瘤外观图也显示联合给药组瘤块小于FZHJF组和5-FU组。扶正化积方单独使用的抑瘤率为40.5%,联合5-FU后,抑瘤率达到66.7%,大于两者合并用药后的理论相加效应值65.6%;与5-FU组比较,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扶正化积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双重作用。 李晓娟 郭晓东 白云峰 邬顺全 王睿林 李蓓 李瑞生关键词:5-氟尿嘧啶 减毒 近交系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建立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建立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品系。方法选取C57、C3H和BALB/c各10只小鼠分别作为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于注射后第15天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测量腹水量和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三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15天后三组小鼠均产生腹水,但三组腹水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Ⅰ小鼠肝癌移植成功率为100%,高于模型组Ⅱ的60%和模型组Ⅲ的30%。模型组Ⅰ小鼠肝脏肿瘤全部为大块紧实灰白色病灶,其肿瘤平均体积显著大于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P<0.05)。病理结果证实三组小鼠肝脏的灰白色病灶均为原位肝细胞癌。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今后研究原位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李晓娟 汤紫荣 李蓓 李瑞生关键词:近交系小鼠 移植性肝癌 PLCε基因敲除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PLCε基因敲除小鼠建立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以探讨PLCε基因在肝肿瘤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PLCε+/+小鼠15只为对照组,选取PLCε+/+(野生型)和PLCε-/-(敲基因型)小鼠各15只为模型组I和II,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第15天行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及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均为100%。模型组I肿瘤移植成功率为100%,肿瘤体积平均为(65.21±5.25)mm3。模型组II的肿瘤移植成功率为53.3%,肿瘤体积平均为(23.46±3.47)mm3。模型组I的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大于模型组II(P<0.05)。模型I组和II组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原位肝细胞瘤。结论成功建立了PLCε敲基因小鼠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验证了PLCε敲基因小鼠具有抑制肝肿瘤生长的特性。 李晓娟 靳雪源 白冰珂 李蓓 侯俊 李瑞生关键词:基因敲除 移植性肝癌 小鼠 SD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的监测分析来建立标准的SD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用直接饮酒法,于第8、12和20周时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并于第8、12周时随机采集5只大鼠肝组织,20周时采集剩余所有大鼠肝组织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于第8、12和20周时体重增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8周和12周时TG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学结果显示肝组织从8周至20周呈现出酒精性脂肪肝、重度酒精性脂肪肝伴肝炎和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演变过程。结论:直接饮酒法可成功地复制出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通过监测分析可了解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整个过程,为今后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晓娟 郭晓东 李蓓 王喆 李瑞生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模型 监测分析 近交系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的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选择一种最佳的小鼠品系来建立良好的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BALB/c、C57和C3H三种常用的近交系小鼠,采用酒精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BALB/c模型组体重增长量和肝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P<0.05);C57和C3H模型组体重增长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BALB/c模型组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C57模型组ALT、AST、TG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BALB/c模型组小鼠肝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散在的脂肪滴,呈脂肪变性;而C57模型组小鼠肝细胞的胞质中脂肪滴更多,明显多于BALB/c和C3H组小鼠,且脂滴融合成空泡,空泡又融合成较大的囊泡结构,汇管区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也为今后研究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及其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白云峰 李晓娟 李永纲 王立福 王睿林 李蓓 李瑞生关键词:小鼠 近交系 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皮肤组织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皮肤组织结构与正常BALB/c小鼠之间是否存在突变差异。方法选择10 d、21 d、42 d和63 d四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每组各10只,观察两组小鼠被毛外观差异情况,取两小块皮肤组织,直接镜检毛囊结构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生长至10 d时被毛弯曲,能够与同日龄的正常小鼠加以鉴别。镜检观察21 d、42 d和63 d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毛囊中毛发根数明显少于正常小鼠,被毛稀疏且毛发卷曲明显。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四个不同日龄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毛囊数均显著少于正常小鼠。63 d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处于生长期的毛囊中可见毛发弯曲的现象。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毛囊和皮肤组织结构与正常小鼠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其皮肤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这为今后研究突变卷毛小鼠的突变基因和模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晓娟 李硕 白冰珂 胡燕 李蓓 侯俊 李瑞生关键词:BALB C小鼠 突变 皮肤结构 BALB/c突变卷毛小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血液学指标与正常BALB/c小鼠之间是否存在突变差异。方法选择6周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8项血液常规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5项血清电解质及生化指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ALB/c突变卷毛小鼠的白细胞、平均血细胞容积、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性别及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ALB/c突变卷毛小鼠Na+、K+和Cl-的性别及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丙氨酸转氨酶、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性别和组间结果与正常小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正常BALB/c小鼠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为今后研究和应用BALB/c突变卷毛小鼠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瑞生 李晓娟 汤紫荣 姜棋予 李蓓 侯俊关键词:BALB/C小鼠 血液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