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蕾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肿瘤
  • 1篇涎腺
  • 1篇涎腺肿瘤
  • 1篇腺瘤
  • 1篇腺肿瘤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特点
  • 1篇恶性
  • 1篇恶性多形性腺...
  • 1篇病理
  • 1篇病理特点

机构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王丽珍
  • 1篇李蕾
  • 1篇李婧
  • 1篇李江
  • 1篇傅涵冰

传媒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65例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原发MPA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病例在临床病理特点方面的差异,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指标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65例原发MPA中,男性5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3~83岁,平均57岁,50~59岁最好发;发生于大涎腺61例,小涎腺4例;组织学分级为低、中、高度恶性者分别为12、14、39例;非侵袭性、微侵袭性、侵袭性MPA分别为15、13、37例;1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原发MPA组织学分级与侵袭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侵袭性与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侵袭性和组织学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PA恶性成分组织学类型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腺癌,组织学分级越高,肿瘤的侵袭性越强;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李婧李江王丽珍李蕾傅涵冰
关键词:涎腺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