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旅融合背景下水田改林地对土壤性质影响
- 2023年
- 为探讨农旅融合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内选择代表性土壤剖面,分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田改制后土壤剖面性态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演变。结果表明:水田改林地后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表层土壤坚实度增加了6.79倍,容重增加了33.7%;土壤颜色亮度和彩度增加,土壤结构体增大;表层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含量增幅分别为7.44%和8.70%;表层土壤活性铁和亚铁含量降幅分别为18.20%和91.56%;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下降44.57%,好氧细菌/厌氧细菌比值增加92.6%,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比值下降45.3%。总之,农旅融合背景下水田改林地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对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生长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 杨东伟杨东伟杨东伟陈方园章明奎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理化性质
- 水田改果园后土壤形态及性状的演变被引量:1
- 2018年
- 近年来,水田改作经济林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普遍,为深入了解这一土地利用的转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浙江省杭州市由水田改果园时间系列的代表性土壤剖面,采集分层土壤样品,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水田改果园后土壤形态及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果园20年的土壤与长期植稻的水田土壤相比,地下水位下降了20 cm,耕作层土壤容重增加了28.0%,坚实度增加了2.65倍;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颜色亮度和彩度增加,铁锈斑纹等新生体减少;耕作层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下降了42.1%、40.3%和37.4%,土壤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35、15.62倍和3.07倍;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分别减少了76.5%和52.1%;好氧细菌与厌氧细菌比值增加了97.0%,革兰氏阴性细菌与革兰氏阳性细菌比值降低了24.6%。研究表明,水田改果园后,土壤形态和性状发生显著变化,并对土壤生态环境带来显著影响。
- 杨东伟章明奎杨东伟章明奎李雪黄笑李丽琳
- 关键词:水田果园土地利用方式磷脂脂肪酸
- 平原区水田改林地后土壤黏土矿物及氧化铁的变化被引量:2
- 2020年
- 近年来水田改为林地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普遍,为了解这种转变对土壤矿物(黏土矿物和氧化铁)演变的影响,在浙江省平原地区构建了4个水田改林地系列土壤,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田改林地后土壤剖面中氧化铁形态和黏土矿物类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改林地后,土壤剖面中全铁含量变化不明显,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游离氧化铁有轻微增加趋势。改林地15~20 a后,4个系列土壤耕作层活性铁和活化度降幅分别在18.0%~38.4%和24.7%~48.9%;耕作层土壤铁氧化物的晶胶比增幅在0.73倍~1.62倍;耕作层土壤亚铁含量明显下降,降幅最高达95.8%,变异系数达到143.9%;耕作层络合铁降幅在21.3%~36.2%,并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改林地后,犁底层土壤中绿泥石相对含量及其与高岭石的比值都呈降低趋势,其他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土壤明显酸化。土壤铁氧化物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对土壤结构以及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产生重要影响。
- 杨东伟章明奎杨东伟章明奎董静李雪黄笑
- 关键词:水田林地氧化铁环境效应
- 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对水田改果园的动态响应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环境因子对水田改果园的动态响应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水田改果园后土壤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范围内选择1个代表性的水田改果园土壤系列,采用后切时间序列法,分析水田改果园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水田改果园后,土壤含水率、>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pH值、有机质、盐基饱和度、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p<0.01)下降,全钾、有效钾、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1.9%,54.7%,42.0%和6.65倍,并且这些指标都与植树年限呈极显著(p<0.01)相关。改果园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74.4%和73.3%,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增加了40.0%和41.8%,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值下降69.3%,并都与植树年限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水田改果园后土壤环境因子发生阶段性变化,且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利用年限的影响。水田改果园后土壤综合肥力下降,并对生态环境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 杨东伟章明奎杨东伟章明奎李雪董静黄笑
- 关键词:水田土壤环境因子演替
- 绍兴平原二种典型农田系统中重金属流及其平衡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以浙江省绍兴平原为例,选择水稻(Orgza sativa L.)和蔬菜[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等2种典型农田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分析,研究了农田系统中主要重金属元素流及平衡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系统中重金属来源物和农产品及排水中重金属含量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有机肥和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化肥,不同化肥品种中重金属含量:磷肥、复合肥>钾肥>氮肥。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的输入量:有机肥施用(60.40%~99.36%)>大气沉降(0.46%~39.26%)>化肥施用(0.17%~1.45%)>灌溉水(0.0016%~1.62%)。农田系统中Pb、Cd、Zn和Hg的输出量:农产品>地表排水;重金属总积累量和输入强度:Zn>Cu>Pb>Cd>Hg。总体上,蔬菜生产系统中重金属的输入和累积量>水稻生产系统。
- 章明奎杨东伟
- 关键词:重金属
- 水田改果园后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特征被引量:18
- 2015年
- 近年来,水田改作经济林地,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普遍。为深入了解这一转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浙江省典型水稻土(青粉泥田)及其改果园不同年限的系列表层土壤(0—15 cm)为研究对象,应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等方法,研究了水田改果园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性质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田改果园后,土壤中大于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盐基饱和度、p H值、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等随着改果园年限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商和土壤呼吸强度随改果园年限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磷脂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P<0.01),微生物种类减少,原生动物在土壤微生物中所占比例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与革兰氏阳性细菌比值降低(P<0.01),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细菌增加(P<0.01),表征养分胁迫的环丙基脂肪酸/前体物和异式脂肪酸/反异支链脂肪酸显著增加(P<0.01)。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和碱解氮是决定水田和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重要因子(P<0.01);改果园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不同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同一利用方式耕作不同年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田改果园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生物学性质发生退化,土壤质量下降;而水田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都比较丰富,因而认为水田是土壤(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 杨东伟章明奎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土壤质量
- 水田返旱地后铁锰氧化物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被引量:6
- 2014年
- 选择了浙江省潜育、铁渗、铁聚和简育4类水耕人为土,采用田间观察与化学分析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水田返旱种植蔬菜、苗木后土壤剖面形态学特征和铁、锰氧化物化学形态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返旱后,土壤冬季地下水位下降;铁锰新生体的剖面形态变化大于化学组成的变化,水耕表层的变化大于水耕氧化还原层的变化,铁锰无定形氧化物和络合态氧化物的变化明显大于其游离氧化物和全量的变化。总体上,返旱后水耕表层的铁锈根孔、鳝血斑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无定形铁、铁的活化度、络合态铁和水溶性铁显著下降,而水耕氧化还原层的变化较小。
- 杨东伟张慧敏章明奎
- 关键词:水耕人为土氧化锰
- 休闲农业旅游背景下浙江省水改旱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异
- 2022年
- 【目的】研究休闲农业旅游背景下,浙江省由水田改种花卉、果树和苗圃的土壤有机碳(SOC)的时空分异,掌握利用方式改变后农田土壤固碳情况。【方法】选择浙江省水田及其改旱作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以“空间换时间”研究水田改旱作后1 m深土体内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对比不同类型水田土壤改旱作后SOC变化的差异,估测浙江省水改旱土壤SOC储量变化。【结果】水田改旱作15~20 a后,潜育、铁渗、铁聚和简育等4类改旱系列土壤1 m深土体内,SOC分别下降了13.9%、34.9%、18.9%和23.9%,SOC密度损失量分别为2.06、2.92、1.14和1.54 t·hm^(-2)·a^(−1)。改旱后,SOC下降速率与地下水位下降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水田是有利于SOC储存的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改旱作会降低SOC储存量,影响区域碳平衡。图3表4参16。
- 杨东伟杨东伟杨东伟章明奎
- 关键词:休闲农业土壤有机碳密度
- 茶区叶面降尘的粒径和重金属含量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解茶区大气降尘物中的重金属状况,以浙江省某市为例,分别收集了城市、工矿、公路、农居点附近和清洁区等不同区域茶叶叶面降尘,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了叶面降尘的粒径分布,应用ICP-AES测定了叶面降尘中的重金属含量,并探讨了茶区叶面降尘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茶区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粒径累积曲线呈正态单峰分布;平均粒径大小:清洁区<农居点附近<城市附近<公路附近<工矿附近。茶区叶面降尘中Cd、Pb、Ni、Cu、Zn和Hg有明显的富集,其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76~11.34、87~648、36~154、133~476、165~1121、0.36~4.23mg/kg。不同茶区叶面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工矿附近茶园降尘中的最高,其次为城市和公路附近,清洁区的最低。研究认为,茶区降尘中Cd、Pb、Cu、Zn和Hg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而Cr、Co、Ni、Al、Fe和Mn主要为自然起源。
- 杨东伟章明奎
- 关键词:茶区重金属
- 南方丘陵地水改旱后土壤发生学性质与类型的变化被引量:16
- 2013年
- 对浙江省衢州市和丽水市2个水改旱系列共8个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鉴定表明,水耕人为土返旱后土壤人为滞水水分状况消失,逐渐向潮湿或湿润水分状况转变;在水耕条件下形成的水耕表层(相当于耕作层与犁底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相当于渗育层和潴育层)的氧化还原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返旱后,土壤全铁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变化不大,但氧化铁的活性下降,土体坚实度增加,土色变浅,土壤趋向酸化,并促使犁底层以下土层中大柱状结构和大块状结构的形成。返旱后,土壤诊断特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水分条件的改变和水耕表层与水耕氧化还原层性质的变化,水改旱后土壤已不能满足水耕人为土诊断要求,也不同于相同母质发育并一直旱作(没有种植水稻的历史)的母土,成为新的土壤类型。
- 章明奎杨东伟
- 关键词:水耕人为土水改旱土壤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