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6例CHF患者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53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延续性护理的53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B组总依从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 <0. 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于CHF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依从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玲玲杨希文贾嫄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 冥想训练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将冥想训练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为改善心力衰竭寻求新的途径.方法 将120例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冥想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冥想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冥想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冥想训练组干预前后的心率的下降程度为(19.3±4.8)次/min,高于对照组的(12.6±4.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P〈0.01);冥想训练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的下降程度为(22.9±5.1)mmHg,高于对照组的(15.2±4.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4,P〈0.01).干预后,冥想训练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各因素及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冥想训练组护理满意度为98.3%,优于对照组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结论 冥想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杨希文
- 关键词:心力衰竭焦虑抑郁冥想训练
- 静脉留置针置管术探讨
- 2006年
- 丹桂平杨希文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置管术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儿科应用静脉内
- 人性理念下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并心衰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并心衰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的120例糖尿病肾病并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经过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杨希文
- 关键词:优质护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 个性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6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更满意。
- 杨希文
- 关键词:心力衰竭个性化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流程管理对院前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作用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流程管理对院前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院前急救的患者200例为试验组,在该时期应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急诊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同时选取该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院前急救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在该时期患者按照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出车时间、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投诉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出车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和患者投诉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 杨希文
- 关键词:院前急救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护理质量
- “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在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聊城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部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22例,年龄(55.59±5.78)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6例、29例,年龄(55.77±5.62)岁;对照组给予常规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实施“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采用t、χ^(2)检验。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0.42)min、(7.97±1.39)min、(1.88±0.24)min、(12.58±2.51)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3±1.05)min、(12.78±2.45)min、(3.42±0.60)min、(17.52±3.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4、12.341、17.423、8.621,均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4%(2/55)]较对照组[17.78%(8/45)]显著降低(χ^(2)=5.499,P=0.019)。护理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分别为(52.16±6.08)mm、(41.39±4.68)mm,均低于对照组[(58.79±6.34)mm、(46.98±5.12)mm],研究组LVEF为(58.76±7.42)%,高于对照组的(53.64±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5.696、3.709,均P<0.001)。护理前,两组患者身体疼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分别为(63.07±7.89)分、(65.37±7.06)分、(72.31±7.86)分、(70.34±7.15)分,均高于对照组[(56.31±7.22)分、(60.14±6.42)分、(66.13±6.19)分、(65.68±6.7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
- 杨希文
- 关键词:院前急救临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