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 作品数:62 被引量:48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历史地理 社会学 更多>>
我国能源经济效率变动与初始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借鉴区域经济收敛性理论,研究我国能源经济效率变动与初始发展水平的关系。以1991~2008年为研究时段,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1991~2002年我国省际之间的能源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初始经济落后地区的能源经济效率增加速度普遍快于发达地区;2002~2008年能源经济效率变化与经济发展初始水平成正比,发散趋势明显;1991~2008年全时段能源经济效率变化则与经济初始发展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振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效率 收敛性 基于景观结构的林地生态风险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依据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建立村域尺度的林地生态风险模型,探讨乡村林地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1)林地生态风险与地形因子有较大相关性,村域坡度越小,风险水平越高;(2)林地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风险水平较高(或较低)的村域趋于和同类的村域相邻;(3)每个村域的风险关联模式及空间分布不尽相同,"低—低"型村域在县域北部高海拔地域上呈现出连片分布态势,"高—高"型村域在县域中南部地域上形成连片分布格局,"低—高"与"高—低"型村域则以分散分布为主.研究结果为有效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振 刘会敏 杨芳关键词:景观结构 林地 生态风险 地形坡度 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与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生态系统是人类各项福祉的物质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期生态经济学领域的新热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地非农流转的发生过程机制,构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结果表明:(1)人类生态福祉与农地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农地非农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2)单纯的市场机制没有考虑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无法实现土地最佳配置,流转规模偏大;(3)征地生态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补偿可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失地农民及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为对象,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梁曼 杨振关键词:农地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化石能源地面积变化研究 2010年 本研究拓展了传统的化石能源地概念,提出一种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的化石能源地面积估算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对中国1980~2006年各种能源消费项目的化石能源地面积进行估算,并利用基于协整理论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工业化演进与化石能源地面积变动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1980~2006年各种能源消费项目的化石能源地I型与II型面积均呈波动增长态势,且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与工业化演进特点相对应的波动性特征;(2)工业化发展与化石能源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工业化水平变动1%时,化石能源地面积相应地同向变化4.515 4%;(3)工业化发展与化石能源地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均衡机制,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30.5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化石能源地面积变动进行反向修正。 杨振关键词:生态足迹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生态足迹法测度我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利用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和富裕对环境压力的具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技术环境效益.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构成不尽相同,且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人口数量是农村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二者近同比例变化,富裕程度增加也将加剧农村环境压力;在现有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省际农村技术环境效益差异很大,多个省市存在较大的通过技术改善环境效益的空间. 杨振关键词:居民消费 环境压力 生态足迹 STIRPAT模型 顾及生态损益的生态补偿支付次序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6 2018年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不同主体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其中合理确定支付次序对开展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假设的前提下,根据“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湖北省为例,以44个重点开发区(提供补偿区域)和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受偿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损益视角提出生态补偿支付次序优先度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重点开发区接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受惠量相对大小,补偿支付次序整体上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部分地区呈现“先后交错分布”的特点。(2)根据重点开发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致损量相对大小,补偿支付次序整体上呈“东先西后”分布。由先到后依次为东部武汉城市圈、中部江汉平原西部及其以北地区、西部地区。(3)顾及生态损益两个视角,重点开发区生态补偿综合支付次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上为“东西先、中间后”分布,局部地区不同重点开发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支付次序的影响因素不同。 孙璇 曾菊新 曾菊新 杨振 杨振关键词:生态补偿 中国当代艺术中暴力情结的伦理批判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暴力艺术这个论题的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自中国从专制的文化和集体的政治形态中脱离,其道德权威的失落与个体的迷惘使得暴力情结能够依附在艺术中滋生。在普遍受到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暴力化的艺术逐渐向艺术化的... 杨振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形态 伦理批判 中国省际生态压力空间均衡研究 2010年 在估算各省区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基尼系数和空间均衡指数考察中国省际生态压力空间均衡状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基尼系数分别为0.2771和0.3779,生态压力空间相对均衡,但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地理空间上的总体偏差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多属于人地和谐型空间模式,生态压力空间不均衡因子以东部发达省市居多;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相对关系的区域差异是中国人地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成因。从生态压力空间均衡格局出发,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经济政策是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矛盾的重要思路。 杨振关键词:生态压力 生态承载力 基尼系数 人地关系 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时空差异与收敛性检验 被引量:8 2017年 当前中国正在迎来"银发浪潮",老龄化作为人口转变最重要的后果之一,是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基本国情。该文利用最近3次人口普查获得的资料,对我国省级层面的老龄化时空差异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增长较快,老龄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梯度特征,差异程度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2)各地区老龄化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老龄化水平较高(低)的地区相对地趋于和较高(低)水平的地区相邻,空间集聚性随时间变化有所弱化;(3)老龄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健的条件收敛趋势,地区老龄化指数的增加速度与其初始水平负相关,初始水平较高(低)地区的增速普遍低(高)于初始水平较低(高)的地区,未来省际差异预期不断缩小,收敛速度随时间变化不断提升。 杨振 丁启燕 王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分位数回归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投资是林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之一,辨明林业投资与林业发展的时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林业投资与林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耦合增长态势,林业投资对林业产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其中远期效应最强,近期效应次之,中期效应最弱。研究结果为制定科学的林业投资策略提供了依据。 杨振 刘会敏 杨芳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