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胜海

作品数:11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局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水稻
  • 3篇干物质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稻
  • 2篇栽培模式
  • 2篇施氮
  • 2篇施肥
  • 2篇双季稻
  • 2篇季稻
  • 2篇高产
  • 2篇播期
  • 2篇不同栽培
  • 2篇不同栽培模式
  • 2篇超级稻
  • 2篇超级杂交
  • 2篇超级杂交稻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机构

  • 11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作者

  • 11篇杨胜海
  • 9篇唐启源
  • 8篇秦建权
  • 7篇张运波
  • 7篇李迪秦
  • 6篇陈立军
  • 3篇邹应斌
  • 3篇彭少兵
  • 2篇李小勇
  • 1篇周美兰
  • 1篇郑华斌
  • 1篇蒋芳芳
  • 1篇雷恩
  • 1篇李宙炜
  • 1篇阳剑
  • 1篇时亚文
  • 1篇陶优生
  • 1篇郑华英
  • 1篇刘卉林

传媒

  • 3篇核农学报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作物研究
  • 1篇中国茶叶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全国第十四届...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为了探索双季稻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栽培途径与机制,2009-2010年,以现有高产栽培与高效水肥管理技术集成组装了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和再高产高效模式,以氮空白模式和当地农民常规栽培模式为对照,以两系高产杂交早籼组合...
秦建权唐启源杨胜海李宙炜阳剑时亚文陶优生
关键词:双季稻高产栽培模式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
文献传递
侗乡油茶及其茶文化初探被引量:10
2009年
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296.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区域。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勤劳耕作,“饭稻鱼羹”,繁衍发展,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尤其是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品种丰富,如酸鱼、酸肉、牛羊瘪、油茶等,其中油茶在侗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茶,颐名思义,与水泡的茶不一样,而是与油有关的茶饮:同时,喝油茶除了品饮之外,主要还是用来食用充饥的,
杨胜海蒋芳芳杨昌秀
关键词:茶文化油茶文化体系民族特色侗族
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的辐射利用与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粮食安全和节肥减排是我国作物生产当前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实现高产与肥水高效利用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为了研究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于2009年在浏阳市永安镇大田条件下以移栽和摆栽两种栽插方式进行了早...
杨胜海
关键词:双季稻栽培模式高产高效氮肥利用率
文献传递
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2008年
目前我国稻田氮肥施用量越来越高,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引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日益严重。充分挖掘作物吸收利用氮的遗传潜力,是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水稻基因型间的氮效率差异及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讨了水稻氮利用基因型差异形成的机制。
杨胜海唐启源彭少兵
关键词:水稻施肥氮效率基因型
早中晚季栽培对不同早籼稻灌浆期稻米色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湘早籼24、湘早籼143和自选1号3个早籼品种为研究对象,早、中、晚3季栽培,通过分析抽穗后单株主穗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籽粒颖壳和子房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探讨稻米色素形成的规律,确定籽粒灌浆、稻米色素沉积、米质形成的最佳切合时期和保健色米的收获适期。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籽粒的干重随着灌浆的进行呈逐渐上升趋势,早季栽培的水稻籽粒干重的增加速率快,灌浆时间短;而晚季栽培的水稻籽粒干重的增加速率较缓,灌浆时间长,成熟后籽粒干重比早季栽培的重。收获期对色素的影响最大,水稻籽粒子房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颖壳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延后于颖壳色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保健色稻收获适期早、中、晚季稻分别在抽穗后25、20和25d。
李迪秦刘卉林秦建权张运波杨胜海陈立军周美兰唐启源彭少兵
关键词:早籼稻灌浆期
施氮量与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通过探讨施氮量和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以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于2007年在湖南浏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民管理模式、实地氮肥管理和实时氮肥管理3种氮管理模式、涉及7种氮水平(N0~N6)下水稻的产量及群体辐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都相应增加。处理N6水平(施氮量为210kg/hm2)下,产量最高,为9927.0kg/hm2,分别比其他处理高4.8%~33.5%,当施氮水平超过210kg/hm2时,不同施氮方法,处理产量和群体光合有效截获量反而降低;处理N6干物质积累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也最大,分别为1853.7g/m2和1.59g/MJ,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而表明,施氮量和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有重要影响,相同施氮水平下,采用实地氮肥管理更有利于产量和超级稻群体辐射利用率的提高。
李迪秦唐启源秦建权张运波郑华英杨胜海陈立军邹应斌
关键词:超级稻
抽穗后光照强度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高产常规稻3种不同类型中稻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齐穗后遮光(70%)和不遮光两种处理方式,研究了光强变化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以揭示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原因。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①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累积量大幅度减少,干物质分配到穗中的比率仅为32.1%,低于其他类型品种;②超级杂交稻谷粒氮总积累量降幅达33.9%,氮收获指数下降12.3%,而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分别只降低19.8%和26.9%;③超级杂交稻产量下降幅度为53.1%,显著低于常规稻和普通杂交稻品种。
秦建权唐启源李迪秦张运波李小勇杨胜海陈立军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干物质氮素
水稻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稻各2个品种(组合)分2个播期进行试验,探讨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播期,超级稻产量最高;5月22日播种的超级稻产量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差异显著,且产量都高于6月17日的,超级稻产量最高的原因是有较高的颖花量。6月17日播种的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比5月22日的高。超级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最大。播期1,水稻群体光能截获率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从孕穗期到齐穗期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穗粒数、产量及收获指数不相关;播期2,水稻群体光能截获率与结实率只在分蘖中期和齐穗期呈显著负相关,与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
李迪秦唐启源秦建权张运波杨胜海陈立军李小勇
关键词:水稻播期
氮肥施用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及辐射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中籼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施用模式(实地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kg/hm2;实时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和210kg/hm2;农民模式:施氮量210kg/hm2)下,水稻群体产量、辐射利用率及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水平下,采用实地养分管理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的提高效果好于实时模式,提高了辐射利用率,在施氮量120kg/hm2水平下,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群体的有效穗数、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的显著增加及辐射利用率的提高和群体纹枯病发病率的降低,产量、有效穗、干物质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与实时养分管理模式相比,分别提高1.61%、10.3%、13.3%和12.0%,纹枯病病情指数下降17.2%.
李迪秦唐启源翟玉光秦建权张运波杨胜海陈立军
关键词:施氮模式纹枯病
施N对超级杂交稻中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2007年采用不同的氮管理模式,在孕穗期、齐穗期及齐穗后15 d,对超级稻两优293进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管理模式(FFP:农民习惯施肥模式,SSNM:实地氮管理模式,RTNM:实时氮管理模式)中,以采用SSNM模式和RTNM模式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强,它们与同等氮施用量的FFP模式相比,其根系活力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样,相同氮施用量处理,采用不同氮管理模式,其产量也有显著差异。
李迪秦段春奇秦建权张运波杨胜海陈立军雷恩郑华斌邹应斌唐启源
关键词:超级稻施肥根系活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