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颖

作品数:87 被引量:63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1篇学位论文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9篇动脉
  • 21篇超声
  • 18篇左心
  • 17篇心室
  • 13篇血压
  • 13篇左心室
  • 12篇颈动脉
  • 11篇心动描记术
  • 11篇血管
  • 11篇描记
  • 11篇描记术
  • 11篇超声心动描记
  • 11篇超声心动描记...
  • 9篇心房
  • 8篇动脉硬化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心血管
  • 8篇血浆
  • 7篇心动图
  • 7篇舒张

机构

  • 67篇北京大学第一...
  • 22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 1篇北京高血压联...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82篇杨颖
  • 41篇霍勇
  • 38篇张宝娓
  • 34篇齐丽彤
  • 33篇马为
  • 22篇孟磊
  • 12篇丁文惠
  • 12篇张岩
  • 11篇赵锋
  • 8篇范芳芳
  • 8篇陈峰
  • 7篇朱赛楠
  • 7篇蒋捷
  • 6篇李建平
  • 5篇武阳丰
  • 5篇刘琳
  • 4篇解武祥
  • 4篇刘严
  • 4篇丁燕生
  • 4篇王洁

传媒

  • 8篇中国介入心脏...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华高血压杂...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SLE随访队列中90例既往无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记录人口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SLE相关指标、SLEDAI、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估(PGA)及脏器损伤指数(SDI)。根据超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有无动脉斑块形成,将患者分为合并或不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90例SLE患者的IMT均值为[(0.53±0.19)mm]。18例(20%)患者内中膜增厚或者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判定为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传统危险因素方面,与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相比,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SLE患者年龄更高[(36±13)岁与(49±17)岁,Z=3.033,P=0.002],收缩压更高[(123±14)mmHg与(138±27)mmHg;Z=2.407,P=0.016]及Framingham评分更高[3(-4,9)与10(5,16);Z=3.167,P=0.002];在SLE相关危险因素方面,SLEDAI[4(2,6)与8(2,15);Z=2.939,P=0.003],PGA[1(0,2)与2(1,3);Z=2.723,P=0.006]、肾小球滤过率(eGFR)[(85±17)ml/min与(67±20)ml/min;Z=-3.307,P=0.001]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ramingham评分[OR=1.157,95%CI(1.042,1.286);P=0.007]和SLEDAI[OR=1.184,95%CI(1.030,1.361);P=0.017]是SLE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SLE疾病活动度也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SLE长期治疗中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早期干预,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黄艳荣季兰岚高岱高澜杨颖郝燕捷张卓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活动度
北京社区居民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中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新发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使用颈动脉超声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评估新发颈动脉斑块情况。筛选队列中基线无颈动脉斑块、冠心病及卒中病史,未服用降脂药、降糖药,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无缺失,且包涵随访颈动脉斑块数据的参与者纳入本研究。使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定义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1.5mm,或>周围IMT值至少0.5 mm或50%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yG指数与新发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根据所有重要的临床变量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观察主要结果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09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6.77±0.13)年,平均年龄为(51.53±5.02)岁,男性248例(27.28%),94例(10.34%)患有糖尿病。其中新发颈动脉斑块患者为219例(24.09%)。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双侧收缩期颈动脉远端IMT平均值、体重指数(BMI)、当前吸烟、当前饮酒、高血压、降压药、肾功能(eGFR)以及总胆固醇(TC),结果显示TyG指数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发病风险增加相关(OR=1.36,95%CI 1.00-1.85,P=0.050)。TyG指数最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的OR(95%CI)为1.92(1.16-3.20),明显高于最低四分位数的参与者。分层交互检验结果显示在饮酒人群中TyG指数与颈动脉斑块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更强。结论北京社区人群中TyG指数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发病风险增加相关,提示TyG指数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研究进一步验证TyG指数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
骆星谕范芳芳贾佳孙蓬飞刘博陈楚云杨颖李建平郑博张岩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股本变动与横截面股票收益
股权事件(issuance events)包括拆股(split)、配股(rigllt issue),股票分红(stock dividend)、SEO(seasoned equity offering)、股票回购(shar...
杨颖
无临床心脏受累结节病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的变化
2021年
目的:探讨在无临床心脏受累的结节病患者中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测定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00-01—2020-09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超声心动图的结节病患者,排除已诊断心脏结节病或存在其他心脏病、心脏症状/体征的患者,共入选48例。按1∶1选取无心脏病的对照者,匹配性别、年龄及高血压与糖尿病史。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测定上述患者和对照者的左心室GLS。结果:结节病患者的年龄为(55±10)岁,男性15例(31.3%)。结节病患者和对照者的左房、左室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节病患者和对照者的左心室GLS分别为(-17.9±3.4)%和(-23.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临床心脏受累的结节病患者左心室GLS明显受损。左心室GLS可能是结节病患者亚临床心脏受累的标志之一。
王洁杨颖王娜丁文惠
关键词:结节病超声心动图
双心房应变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右心房应变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2018年因阵发性房颤首次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收集基本信息、病史、术前超声心动图、手术信息及术后1年房颤是否复发等信息。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基线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LASSO回归筛选与术后1年复发相关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将筛选出的参数与临床资料共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心房功能参数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在左心房容积正常和扩大的病例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40例患者纳入分析,1年内复发组80例,未复发组160例。复发组患者与未复发组比较,左心房容积指数增大[(42.88±16.83)ml/m^(2)比(38.92±11.37)ml/m^(2),P=0.047],左心房总体应变降低[21.70(11.16,31.84)比27.91(18.28,36.70),P=0.008],右心房总体应变降低[26.93(17.32,40.31)比34.20(22.65,50.45),P=0.020]。用LASSO回归筛选出左心房和右心房总体应变两个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总体应变是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7,95%CI 0.95~1.00,P=0.024),右心房总体应变对复发无影响。左心房容积指数正常和扩大的亚组中,左心房总体应变的水平不影响复发的风险,交互作用(P=0.245);在左心房容积指数≤34 ml/m^(2)的患者中,右心房总体应变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变值较高者复发率较低;而在左心房容积指数>34 ml/m^(2)的患者中,右心房总体应变不影响复发的风险,交互作用(P=0.016)。结论左心房总体应变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左心房容积指数正常的患者中,右心房总体应变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含茵袁含茵杨颖范芳芳李康王禹川陈尔冬贺鹏康刘菲菲蒋捷周菁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双上肢收缩压差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双上肢收缩压差(IASBPD)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9~12月在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临床调查的1 424名研究对象,采用无创疾病筛检仪VP1000进行双上肢血压同步测量。IASBPD定义为左上肢收缩压与右上肢收缩压差值的绝对值,IASBPD≥10 mm Hg定义为IASBPD增高,并测量ba-PWV、记录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SBPD增高与ba-PWV增快(ba-PWV≥1 800 cm/s)的关系。结果 IASBPD增高组的ba-PWV较IASBPD正常组明显增快[(1 723. 0±483. 0) cm/s比(1 527. 0±386. 0) cm/s,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SBPD增高与ba-PWV增快呈正相关(OR=1. 65,95%CI:1. 03~2. 62,P=0. 04)。结论 IASBPD增高与ba-PWV增快独立相关。
马为张宝娓杨颖齐丽彤孟磊张岩于扬朱赛楠霍勇
关键词:动脉硬化
高血压与年龄增长叠加对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评价高血压与年龄增长叠加对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738例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横断面资料,按年龄分组(41~ 59岁、60 ~ 69岁、≥70岁)并划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亚组.测量左心房容积指数,并使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应变(Sa)、舒张早期应变(Se)、总应变(Stot=Sa+S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结果 左心房容积指数非高血压组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左心房通道功能指标(Se、SRe)两组均随年龄增长降低,但各年龄组高血压组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测值在41~59岁高血压组与60 ~ 69岁非高血压组接近[Se:(11.0±4.4)%比(11.6±4.7)%,SRe:(1.0±0.4)s-1比(1.0±0.3)s-1]、高血压60 ~ 69岁组与非高血压≥70岁组接近[Se:(10.1±4.0)%比(9.5±5.4)%,SRe:(0.9 ±0.3)s-1比(0.8±0.4)s-].左心房储存功能指标(Stot、SRs)、收缩功能指标(Sa、SRa)高血压组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非高血压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单纯年龄增长不导致左心房扩大,高血压与年龄增长叠加造成左心房扩大.高血压加速年龄增长所致左心房时相功能障碍.
杨颖张宝娓齐丽彤马为孟磊霍勇
关键词:高血压年龄因素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周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对社区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北京社区人群中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脉压(PP)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2012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平均随访2.3年。纳入标准为:资料完整、基线无颈动脉斑块,完成2014年随访。最终共纳入748例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SBP和PP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5±4.9)岁,其中男性213例(28.4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人群的比例分别为34.7%(264例)、15.4%(117例)和67.2%(511例)。随访2.3年后,新发颈动脉斑块人群比例为30.9%(235例)。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吸烟、饮酒、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降压治疗、降糖治疗和降脂治疗后,SBP和PP每升高10 mm Hg,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分别增加14%和27%(均P<0.05)。而当SBP和PP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中时,仅PP与颈动脉斑块风险显著相关(PP每升高10 mm Hg,OR=1.27,95%CI 1.00~1.62;SBP每升高10 mm Hg,OR=0.99,95%CI 0.83~1.19)。三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与第一分位组相比,PP第三分位组颈动脉斑块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北京社区人群中SBP和PP均可以预测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而PP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优于SBP。
王世轩孙蓬飞范芳芳贾佳杨颖高澜韩晓宁程冠良张岩霍勇
关键词:脉压收缩压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
二维应变对左心室整体应变与应变率的研究被引量:42
2006年
目的评价新的超声软件二维应变(2DS)用于定量左心室整体应变与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采集21例心衰患者与15例正常对照者心尖二腔、三腔、四腔长轴与乳头肌水平短轴二维灰阶动态图。采用心尖双平面Si 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2DS软件由心尖长轴图像测量左室长轴收缩峰值应变(GSL)与应变率(GSrL);乳头肌短轴图像测量左室轴向收缩峰值应变(GSC)与应变率(GSrC)。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测值,分析EF与应变及应变率参数相关性。结果心衰组GSL、GSrL、GSC及GSrC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EF与GSL、GSrL、GSC及GSrC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0.87,0.85,0.83)。结论2DS可用于定量左室整体应变与应变率,有望成为客观准确定量左室功能的新方法用于临床。
杨颖陈峰张宝娓齐丽彤赵锋何萍
关键词:应变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骨桥蛋白变化与左心室重构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STEMI患者61例,于入院时、第3天及第7天取静脉血,另选健康对照63例,ELISA方法检测骨桥蛋白,并比较骨桥蛋白与临床指标、生化标志物及STEMI 3个月后左心室重构指标的关系。结果:STEMI患者入院即刻血浆骨桥蛋白即明显升高[(96.51±37.22)μg/L vs.(54.50±28.17)μg/L,P<0.001],至第3天达到峰值,第7天有所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骨桥蛋白与年龄呈弱正相关,与STEMI 3个月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volume index,LVESVI)呈弱正相关(r=0.413,P=0.019),与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弱负相关(r=-0.383,P=0.031)。随访研究未发现骨桥蛋白水平与患者发生死亡、再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住院等心脏事件相关。结论:STEMI患者急性期骨桥蛋白水平升高,骨桥蛋白可能参与了左心室重构。
孟磊王洁丁文惠杨颖齐丽彤霍勇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