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珠
- 作品数:146 被引量:394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接种途径对实验性小鼠林生地霉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接种途径对小鼠林生地霉感染的影响。方法:制备林生地霉细胞悬液,分别通过皮下、腹腔及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昆明小鼠体内,观察各组小鼠感染后死亡情况。取其脏器组织做林生地霉培养,计算组织载菌量。结果:三种接种途径比较,其小鼠的死亡率和组织载菌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的组织载菌量在腹腔、静脉接种组分别为(134.40±22.56)个/mg、(174.67±24.71)个/mg,均高于其他脏器(P<0.05)。结论:通过皮下、腹腔及静脉注射林生地霉均可致小鼠发生系统性感染,不同的感染途径其致病力不同。脾脏是林生地霉最易感染的脏器。
- 朱海军朱敬先高顺强林元珠袁永贵
- 关键词:林生地霉小鼠
-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分析法对卵巢肿瘤的研究
- 1989年
- 自1985年1月~1986年10月,我组应用美国Be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FACS420型流式细胞光度分析仪(简称FCM),对28例卵巢肿瘤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其与卵巢肿瘤病理组织学、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 胡绍果康山金瑞芳林元珠左连富郭建文
- 关键词:卵巢肿瘤
- 住院患者药疹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王曙霞唐瑞峰万力郑凤兰高顺强林元珠
- 关键词:住院患者药疹磺胺类药甲硝唑
- 银屑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0年
- 丁政云林元珠高顺强姜达
- 关键词:银屑病并发症恶性肿瘤
-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五例
- 2017年
- 先证者女,29岁,因“面部丘疹20年,躯干部斑块,甲周肿物,四肢白斑10年”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眼睑部出现2个丘疹,无痒痛。10年前类似皮疹扩展至面部,并迅速增大并增多。同时背部出现斑块,甲周出现肿物,四肢出现白斑。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甲周肿物切除。既往患高血压病史7年,长期口服丹参、利血平治疗,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无癫痫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 张国强任明媛李思程毅赵璐林元珠高顺强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家系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癫痫病史先证者
- 应用RAPD技术鉴定地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RAPD技术在快速鉴定地霉中应用。方法用E.Z.N.A.yeastDNAkit提取地霉菌基因组DNA,采用随机引物AP3(5'-TCGTAGCCAA-3')、ATG(5'-ATGGATCGGC-3')、RP2(5'-AAGGATCAGA-3')、OPA-10(5'-GTGATCGCAG-3')对临床上致病性白地霉、林生地霉皮损株和血液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各病原菌的DNA指纹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提取了地霉的基因组DNA,其纯度和浓度均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利用4种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不同种真菌的DNA显示不同的DNA带型,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种不同株真菌的DNA显示的主要DNA带型基本一致。结论采用E.Z.N.A.yeastDNAkit提取的地霉基因组DNA可以用于PCR反应。RAPD法鉴定地霉菌简单、快速、特异,可用于临床诊断。
- 郑树茂王华朱敬先林元珠高顺强
- 关键词: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深部真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各种感染中危险程度最高的一种〔1〕。本文从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1流行病学调查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增高〔2〕。Auberger等〔3〕对1995~2004年1 095例合并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回顾性调查显示,1995~2000年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2.7%,
- 李力翠朱敬先张国强林元珠
-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恶性肿瘤
- 拔毛癖1例被引量:1
- 2004年
- 徐素芹林元珠高顺强
- 关键词:拔毛癖小儿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伴发林生地霉感染一例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报道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伴发林生地霉引起的地霉病1例。方法多次取患者体表分泌物、血、尿液做真菌直接镜检,同时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做真菌培养。对阳性分离株进行光学显做镜观察,同时应用PCR扩增其26S rDNA D1/D2区域,在DNA自动测序仪上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在基因库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并通过系统树显示亲缘关系。结果患者左手背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孢子和少量透明菌丝。连续3次血、尿真菌培养,均有形态一致的白色菌落生长,皮损分泌物培养阴性,联用伊曲康唑和大蒜素治疗1周后均转为阴性。阳性分离株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链状排列的关节孢子、芽生孢子及少量菌丝。DNA序列分析显示阳性分离株(Hebei-1)的26S rDNA D1/D2区序列与脓癣样皮损分离株(Changzheng-1)比较有1个碱基的差异,与林生地霉模式菌株比较有4个碱基的差异,基于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Changzheng-1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伴发林生地霉感染。
- 高顺强朱敬先林元珠唐旭华康瑞花
- 关键词:林生地霉
- 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1例被引量:4
- 2006年
- 报告1例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患儿女,15岁。以发热伴脐周疼痛5天就诊。1周后出现皮肤损害,不痒。皮损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病理切片可见散在带厚荚膜的厚壁孢子;X线两肺野可见点、条状高密度棉絮状阴影;B超示肝脾肿大、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明显受损。
- 王曙霞魏素平高顺强林元珠
- 关键词:隐球菌病皮肤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