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青叶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离子
  • 2篇等离子体共振
  • 2篇基因
  • 2篇表面等离子共...
  • 2篇表面等离子体...
  • 2篇病毒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异烟肼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诱导配体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疾病
  • 1篇转染
  • 1篇肽核酸
  • 1篇微核
  • 1篇微核试验
  • 1篇微孔板
  • 1篇芯片检测

机构

  • 4篇深圳出入境检...
  • 3篇南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深圳国际旅行...
  • 1篇海南出入境检...

作者

  • 6篇欧青叶
  • 5篇顾大勇
  • 3篇史蕾
  • 3篇刘春晓
  • 3篇徐云庆
  • 3篇季明辉
  • 3篇赵纯中
  • 3篇徐华
  • 2篇孙秋香
  • 2篇胡贵方
  • 2篇滕娟
  • 2篇谈书勤
  • 1篇杨燕秋
  • 1篇谢伟东
  • 1篇龙军
  • 1篇姜声扬
  • 1篇何建安
  • 1篇鲁卫平
  • 1篇古莉冰
  • 1篇索丽君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技术在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技术检测人类甲型流感病毒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诊断应用。方法分别设计基于甲型流感M基因的引物和探针,制备RT-PCR扩增产物,优化并确定基于传感技术的实验条件,建立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方法。结果缓冲液的盐离子强度和pH值是影响杂交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其优化后标准曲线参数良好,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品的Ru值与其相应梯度稀释标准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同时,该传感器在200 mmol/L氯化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可以有效区分DNA的完全匹配与单碱基错配,以乙型流感探针作为质控,该探针并不与甲型流感扩增产物发生特异性杂交。结论成功建立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的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或感染病例提供了技术平台。
滕娟徐云庆顾大勇史蕾刘春晓赵纯中杨燕秋孙秋香欧青叶季明辉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
增殖诱导配体-siRNA/类脂质体复合体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2012年
目的考察增殖诱导配体(APRIL)-小干扰RNA(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的毒性。方法①小鼠iv给予APRIL-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500 mg·kg-1,连续14 d称量小鼠体质量及观察死亡情况;②每只豚鼠分别于第0,7和14天左侧涂抹0.2 ml APRIL-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130 g.L-1,2,4-二硝基氯代苯10 g.L-1(阳性对照),末次接触后14 d,将各受试物0.2 ml涂于右侧,持续6 h,观察24和48 h皮肤致敏情况;③小鼠分别iv给予APRIL-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125,250和500 mg·kg-1、环磷酰胺40 mg·kg-1(阳性对照)组。间隔24 h,第2次注射后6 h处死小鼠,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④小鼠分别iv给予APRIL-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125,250和500 mg·kg-1、环磷酰胺(阳性对照),每天1次,连续5 d,检测小鼠精子畸形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RIL-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500 mg·kg-1组小鼠体质量和各组织无明显变化,没有小鼠死亡,未表现急性中毒现象。APRIL-siRNA/类脂质体脂质体复合物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该脂质体复合物125,250和500 mg·kg-1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8±1.0)‰,(1.6±0.9)‰和(2.4±1.1)‰;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98±0.27)%,(1.96±0.15)%和(2.04±0.16)%,与对照组微核率(2.2±1.3)‰和精子畸形率(1.96±0.29)%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APRIL-siRNA/类脂质体复合物对小鼠无明显毒性。
陈琼欧青叶索丽君徐华丁伟峰姜声扬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皮肤疾病超敏反应微核试验
分枝PEI修饰的PLGA纳米粒转染DNA的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基于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载DNA的基因转染体系,比较用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E)吸附质粒DNA和用分枝PEI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PLGA-BPEI)吸附质粒DNA优缺点。方法:用乳化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表征研究,包括包封率、Zeta电位、粒径大小、稳定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它们对NIH3T3和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用MTT检测对它们细胞的毒性。结果:制备了两种基于PLGA的纳米粒,PLGA-E和PLGA-BPEI粒径大小为200-270nm,zeta电位为0-30mV,在血清和不同的pH值时两者均较稳定,转染效率PLGA-BPEI较PLGA-E高,且释放时间早,但前者较后者对细胞毒性大。结论:这两种基于PLGA纳米粒均能有效转染质粒DNA,它们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季明辉胡贵方顾大勇谢伟东谈书勤徐华欧青叶
关键词:纳米粒基因转染
可视化微孔板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及异烟肼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构建基于可视化微孔板芯片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方法。方法将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相关基因设计的探针按预设模式固定于芯片表面构建基因芯片,并用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以判断其耐药性,阳性结果在芯片表面形成裸眼可见的色点。结果可视化微孔板芯片展示了稳定的试验结果,在50株异烟肼耐药株中检出40株(80%),主要为katG基因315位突变;在20株利福平耐药株中检出15株(75%),主要为rpoB基因531及526位突变。芯片鉴定阳性样本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比对,其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可视化微孔板芯片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方便地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检测。
李永进欧青叶刘春晓史蕾赵纯中古莉冰徐云庆顾大勇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利福平异烟肼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结合滚环扩增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2012年
目的研究滚环扩增(RCA)技术结合特异性表面等离子共振(SPR)金膜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方法。方法根据丙型肝炎x-tail区域的特异检测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RCA法检测HCV的探针和引物,分成3组(实验组、阴性样品组和阳性样品组)进行RCA实验,验证RCA法检测HCV的特异性。将模板浓度按10倍梯度稀释,评价SPR技术结合RCA法检测的检测限。在普通金膜芯片的基础上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形成高特异性核酸芯片,用抗蛋白实验验证芯片抗蛋白能力。采用双通道SPR仪对RCA反应及信号放大反应进行实时观测。运用SPR技术结合RCA法检测63例临床血液样品,并与Real-Time PCR法比较,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SPR技术结合RCA法对HCV阳性标准品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 pmol/L,低于Real-TimePCR法的检测限(0.1 nmol/L)。SPR芯片具备良好的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能力。双通道SPR仪对RCA芯片系统的检测信噪比为100,实现了对HCV的检测。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90.0%(27/30),特异度为84.8%(28/33)(χ2=8.10,P=0.004)。结论 SPR技术结合RCA法将生物传感技术及原位扩增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快速、非标记和实时检测HCV。
季明辉胡贵方郑义顾大勇龙军鲁卫平何建安谈书勤史蕾刘春晓赵纯中徐云庆徐华欧青叶孙秋香滕娟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共振丙型肝炎滚环扩增
Gamma-PNA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基因芯片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肽核酸探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并进一步优化探索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与肽核酸探针芯片间的关联数据关系,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通过12-巯基十二烷酸双功能分子的共价结合作用构建芯片二...
欧青叶顾大勇何建安邵永红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