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瑛
- 作品数:9 被引量:39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几种典型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方案比较被引量:32
- 2004年
- 由于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诸多优点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研究 ,目前以德、日两国技术较为成熟 ,同时美国、瑞士等国也有几种磁悬浮列车方案正在研究发展中。因此 ,对这几个国家的典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的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德国的Transrapid磁浮列车、日本MLU系列、美国的Magplane等高速磁悬浮列车方案 ,并从原理、车辆、道岔、造价等方面对这几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各方案优缺点的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德国方案比较成熟。
- 张瑞华严陆光徐善纲武瑛
- 关键词:磁悬浮列车
- 一种新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瑞士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列车方案被引量:13
- 2004年
- 张瑞华严陆光徐善纲武瑛
- 关键词:高速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
-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进展与我国的发展战略被引量:19
- 2002年
- 整个人类客运交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速度不断提高的历史。 2 0世纪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高速磁悬浮列车 ,它的发展使得人类地面客运的速度可望在 2 1世纪中前期达到 5 0 0km h的新水平。作为一种完全新型的交通运输高技术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发展顺序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 ,即 :(1)技术方案的基础性研究 ,证明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2 )选定方案的工程技术研究发展 ,证实整个系统及全部装备可以安全、可靠、经济地实际运行 ;(3)建造足够长的实用运营线 ,实现有关装备 ,工程与运营的产业化 ;(4)大规模推广应用 ,逐步提高其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经过近四十年的持续努力 ,德国的常导Transrapid系统和日本的超导MLX系统已成功地耗资数十亿美元完成了基础性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发展阶段 ,技术已大体成熟到可以建造实际运营线 ,并为建造实用线 ,实现产业化方向进行了多年努力 ,遇到了较大困难。美国、瑞士还进行着几个新型方案的基础性研究 ,如Magplane ,Inductrack ,Maglev 2 0 0 0 ,UrbanMaglev及Swissmetro。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的进展情况 ,作为确定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我国从八十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的研究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又积极促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发展 。
- 严陆光徐善纲孙广生戴银明张瑞华武瑛
- 关键词:高速磁悬浮列车超导磁铁
- 运动设备无接触供电系统耦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4
- 2005年
- 本文采用磁通方法和诺伊曼公式研究了不同形状线圈自感以及线圈间发生位移时互感的计算,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初、次级线圈的形状和尺寸对耦合变化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分析所得结果。实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运动设备无接触供电系统采用矩形线圈对于稳定耦合性能更为有效,稳定性主要由线圈宽度和初、次级长度比决定。线圈越窄,初、次级长度比越大,稳定性越好。
-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
- 关键词:空心线圈
-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进展与我国的发展战略(下)被引量:12
- 2003年
- 整个人类客运交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速度不断提高的历史。20世纪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高速磁悬浮列车,它的发展使得人类地面客运的速度可望在21世纪中前期达到500km h的新水平。作为一种完全新型的交通运输高技术,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战略发展顺序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即:(1)技术方案的基础性研究,证明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2)选定方案的工程技术研究发展,证实整个系统及全部装备可以安全、可靠、经济地实际运行;(3)建造足够长的实用运营线,实现有关装备,工程与运营的产业化;(4)大规模推广应用,逐步提高其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经过近四十年的持续努力,德国的常导Transrapid系统和日本的超导MLX系统耗资数十亿美元已成功地完成了基础性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发展阶段,技术已大体成熟到可以建造实际运营线,并为建造实用线,实现产业化方向进行了多年努力,但也遇到了较大困难。美国、瑞士还进行着几个新型方案的基础性研究,如Magplane,Inductrack,Maglev 2000,UrbanMaglev及Swissmetro。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的进展情况,作为确定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我国从八十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的研究,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又积极促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分析。
- 严陆光徐善纲孙广生戴银明张瑞华武瑛
- 关键词:高速磁悬浮列车
- 新型无接触能量传输系统被引量:83
- 2003年
- 简要介绍了新型无接触能量传递系统的分类、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
-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
- 关键词:变压器无接触
-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被引量:122
- 2003年
-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电能的无接触传输,消除了传统的电能传输方式带来的电击、短路和发生火花的危险。本文建立了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研究了系统补偿拓扑、运行频率及负载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次级补偿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而初级补偿则显著减小了对初级供电系统视在功率的要求,降低了系统成本。
-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
- 关键词:无接触电能传输
-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35
- 2004年
- 建立了无接触电磁耦合结构的互感模型,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引入了初级电源端口的等效负载阻抗及零相角谐振频率的概念,并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各种初、次级补偿拓扑所带来的频率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得知:为了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初级零相角谐振频率须等于次级谐振频率:要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零相角谐振频率必须是唯一的。文中还通过次级品质因数与无接触电磁结构的耦合系数给出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边界条件。仿真研究表明:当次级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满足由电磁结构耦合系数所决定的表达式时,就可以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
- 关键词: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电网
- 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研究
- 新型无接触供电系统综合运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高频变换技术以及电力电子等高新技术,安全、可靠、高效、灵活地实现了电能的无接触传输,克服了传统的电能传输中的诸多不足,开创了能量传输的新方法。
本文以相对分离式变压器...
- 武瑛
- 关键词:供电技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