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龙
- 作品数:9 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被引量:35
- 2008年
-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Ma、1800~1900Ma和2400~2500Ma、200~245Ma、400~450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Ma和2400~2500Ma、720~850Ma、950~1200Ma、400~450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 邓飞贾东罗良李海滨李一泉武龙
- 关键词:川西前陆盆地碎屑锆石
- 华南陆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大陆亲缘性分析
- 华南陆块东南部在震旦纪到奥陶纪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海相陆源碎屑岩,并且在晚奥陶纪末期到志留纪期间发生盆地构造性质反转,形成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本文首先对赣南地区震旦系一奥陶系巨厚碎屑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U-Pb...
- 武龙
- 关键词:华南陆块
-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挤压变形与伸展改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52
- 2011年
- 以地表变形特征、地层厚度变化和地震剖面为约束,构建了贯穿下扬子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三条地质大剖面。剖面展示了研究区早期褶皱逆冲、晚期伸展断陷的构造格局,并揭示了变形的空间差异。通过对褶皱卷入的层位、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及不整合类型和发育特征的梳理,得出研究区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侏罗世。两侧的挤压构造在晚白垩世开始都经历了强烈的拉张作用,北侧的断陷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新近纪以拗陷为主,而南侧古近纪断陷规模较小,新近纪拗陷不发育。苏州-无锡地区的下古生界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 李海滨贾东武龙张勇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北分段性与汶川地震的关系被引量:8
- 2010年
-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之间,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重要的地壳缩短变形,形成了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带。龙门山的形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北两段的差异性被众多学者所关注。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从3个角度来阐述龙门山南北两段的差异性:1)地质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解释表明,晚三叠世龙门山北段变形强烈而南段变形不明显,南北分段格局就此形成;2)汶川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的差异,北段以右旋斜向逆冲为主,南段则主要以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走滑分量;3)同震断裂的三维构造建模揭示出,同震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同样存在南北差异,北段同震断层只有一条且不能向下延伸至深部的主滑脱层,而南段同震断层有两条分支,二者在大约10km的深度合并成一条,并向下延伸至约17km深度与主滑脱层相连。因此,认为汶川地震同震破裂的南北分段性是由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先存的南北构造差异性所引发的。
- 王毛毛贾东李一泉闫兵罗良李海滨武龙沈礼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四川盆地西北部新生代构造变形模式讨论--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变形机制的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综合造山带内的构造热年代学及盆地内部进行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提出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三个背斜(潼梓关背斜、九龙山背斜和南阳坝背斜)主要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产物。野外观察发现汉中盆地是一个第四纪的拉分盆地,其主控断层具左行走滑性质。新生代青藏高原东缘大型地块向东挤出,遭遇强硬的四川克拉通阻挡之后,沿着龙门山形成了一个右行的走滑挤压带,并且影响到邻近的四川盆地,形成北东向背斜。这期构造变形往北延伸进入米仓山,形成具有逆冲性质的北东向断层。四川盆地北面也存在向东的挤出作用,这和汉中盆地主控断层的左行走滑性质是匹配的。四川盆地北面的地块挤出影响了米仓山前缘的四川盆地,由于龙门山和米仓山构造变形的叠加,使得最东面的南阳坝背斜相对于其它两个背斜在褶皱轴上发生了偏转。
- 罗良贾东李海滨邓飞李一泉武龙
-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青藏高原东北缘
- 下扬子区加里东期前陆盆地
- 李海滨贾东武龙
- 印尼东爪哇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11
- 2011年
- 东爪哇盆地是印尼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两期裂谷和两期挤压。始新世裂谷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近南北向俯冲形成的弧后裂谷性盆地。渐新世期间,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俯冲方向发生变化,在东爪哇地区形成了第二期东西向裂谷。15Ma以来,东爪哇南面的Roo Rise洋底高原与巽他大陆发生碰撞,导致盆地内部早期的正断层形成反转构造,是研究区重要的圈闭类型。3.5~2Ma开始,澳大利亚大陆坡与Banda岛弧发生碰撞,并远程影响到东爪哇盆地,引起盆地内的第二期挤压变形。
- 杨福忠罗良贾东祝厚勤武龙李夏
- 下扬子区加里东期前陆盆地
- 下扬子区南以江山一绍兴断裂为界,北至苏鲁造山带,西邻郯庐断裂,东到南黄海.该区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多阶段的构造演化,盆地性质也多次发生改变.通过对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沉积厚度、碎屑锆石年龄、古流向...
- 李海滨贾东武龙
- 关键词:前陆盆地造山带震旦纪盆地性质
- 文献传递
- 全球大型油气田的盆地类型与分布规律被引量:19
- 2011年
-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分类方案的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分布图及其8幅盆地类型与大型油气田对比关系直方图,明确了全球大型油气田主要赋存的盆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而比较分析不同原型盆地分类方案对大型油气田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考虑这些盆地经历复杂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尝试以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或继承关系为主线,进行叠合盆地分类。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从叠合盆地类型来看,正反转盆地最有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发育,继承裂谷盆地和继承前陆盆地居其次,负反转盆地一般不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
- 贾东武龙闫兵李海滨李一泉王毛毛
- 关键词:原型盆地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