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 作品数:50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有隐匿性染色体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荧光原位杂交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伴发的隐匿性染色体重排。方法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制备患者染色体,用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MLL、CBFl3/MYHll、AMLl/ETO、PML/RARα等FISH探针分别对FAB亚型为M5、M4、M2、M3,而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分析未发现典型易位的病例进行FISH检测。结果用AMLl/ET0探针对38例M2-AML进行了检测,共发现4例t(8;21)阳性,其中包括2例典型信号模式,2例插入易位。用PML/RARα探针对9例CC未见t(15;17)易位的M3-AML进行了检测,共发现6例阳性标本,其中2例为典型信号模式,3例为插入易位,1例FISH及多重逆转录-PCR检测未见PML/RARα,RARα探针检测提示RARA基因部分缺失。用CBFl3断裂点分开的双色FISH探针对23例CC分析未见典型inv(16)的M4(包含M4E0)进行了检测,共发现3例阳性,且均为典型信号。用MLL探针对38例CC分析未见11q23重排的M5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间期FISH检测能够发现少数核型正常的AML的隐匿性重排如AMLl/ET0、PML/RARα和CBFβ/MYH11,但对于检出MLL重排似无帮助。
- 白淑潇薛永权陈苏宁潘金兰吴亚芳沈娟王勇张俊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重排荧光原位杂交
- 一例伴t(1;21;8)(p36;q22;q22)复杂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荧光原位杂交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常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之一,占伴有核型异常的AML—M2的40%~50%,少数M1、M4患者也可伴有t(8;21)。该易位导致位于8q22的ETO基因与位于21q22的AML1基因发生融合,形成位于衍生8号染色体的AML1/ETO融合基因,其转录产物能抑制正常AML1蛋白对多种造血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是该类白血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 戴海萍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王勇张俊沈娟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复杂易位荧光原位杂交性染色体异常
- 两种FISH探针在Ph阳性白血病FISH检测中的不同信号模式及其意义
- <正>目的:比较BCR/ABL色额外信号探针(ES-FISH探针,北京金菩嘉公司)及BCR/ABL色双融合探针(D-FISH探针,美国Vysis公司)在Ph阳性白血病FISH检测中信号模式的差异,探讨它们对于诊断典型Ph...
- 蒋慧薛永权潘金兰张俊戴海萍吴亚芳王勇沈娟陈苏宁
- 文献传递
- 一例伴有低亚二倍体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报告1例伴有低亚二倍体复杂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用13q14、p53、Rb1、1q21一系列单色探针和IgH/CCND1双色双融合探针对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该患者5个细胞为包含35条染色体的低亚二倍体核型,3个细胞为低亚二倍体克隆的复制,另外4个细胞为正常核型。间期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核型中存在1号、13号、14号、17号染色体单体,且显示mar1来源于11号染色体并造成CCND1基因的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显示其有低亚二倍体克隆峰,DNA指数为0.8426。结论低亚二倍体核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发生率极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异常的可靠手段。
- 白淑潇潘金兰薛永权陈苏宁吴亚芳王勇张俊沈娟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荧光原位杂交
- i(20q-)异常性质的进一步FISH研究
- <正>2004年我们首先在国际上报道一组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 例)有一种新的少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ider(20)(q10)del(20)(q11q13),即i(20q-)。本文应用多种F...
- 李天宇薛永权吴亚芳潘金兰沈娟
- 文献传递
- 子宫内膜癌患者与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关联分析
- 2022年
-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含量,探讨子宫内膜癌患病与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关联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32例,非子宫内膜癌患者96例,测量其年龄、身高、体重、ALB、TRF、UREA、hs-CRF等指标。结果:(1)子宫内膜癌患者ALB水平显著低于非子宫内膜癌患者(Z=-2.595,P=0.009);子宫内膜癌患者TRF水平显著低于非子宫内膜癌患者(Z=-3.080,P=0.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LB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测指标;(3)联合ALB和TRF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达到0.6888。结论:ALB对预测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凌晨沈娟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白蛋白转铁蛋白ROC曲线
- 同时伴有ins(8;21)(q22;q22)和简单变异易位t(8;21)(p11;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 2008年
- 患者,男,16岁。因全身乏力1周于2007年10月2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见肿大,胸骨无压痛。血常规:Hb35g/L,WBC4.6×10^9/L,BPC9.0×10^9/L;外周血分类:原始+幼稚细胞0.57。
- 白淑潇薛永权吴亚芳潘金兰张俊王勇沈娟仇惠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变异易位重度贫血幼稚细胞
- 常规染色体检测与荧光原位杂交组合探针在30例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 2024年
- 目的研究常规染色体检测(C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组合探针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0例淋巴瘤患者,同时进行CC和FISH组合探针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淋巴瘤患者中CC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多为复杂异常,异常检出率为53.6%。FISH组合探针异常检出率为43.3%。配对卡方检测P=0.58>0.05,表明两种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样本CC和FISH组合探针检测出相同异常,CC可以检测到FISH组合探针范围之外的染色体异常,在CC未检出异常或失败的样本中FISH组合探针仍可以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结论CC和FISH组合探针相互补充,FISH组合探针能扩大一次FISH检测中的信息量,两者共同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遗传学数据。
- 沈娟王勇凌晨王秋萍陈苏宁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淋巴瘤细胞遗传学异常
- 40例伴t(9;11)(p22;q23)易位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公艳蕾潘金兰薛永权陈苏宁张俊白淑潇吴亚芳王勇沈娟吴春晓
- 应用CpG-寡核苷酸免疫刺激进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
- <正>目的:验证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是否能提高我国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核型...
- 吴亚芳薛永权陈苏宁姚利蒋慧张俊沈娟白淑潇潘金兰王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