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金辉

作品数:75 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肿瘤
  • 25篇免疫
  • 15篇组织化学
  • 15篇细胞
  • 15篇免疫组织
  • 15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蛋白
  • 14篇病理
  • 12篇食管
  • 12篇腺癌
  • 12篇结肠
  • 12篇癌组织
  • 11篇结肠癌
  • 11篇肠癌
  • 10篇免疫组化
  • 10篇表达及意义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食管癌
  • 8篇贲门癌

机构

  • 73篇汕头市中心医...
  • 9篇汕头大学
  • 5篇揭阳市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莆田学院

作者

  • 75篇沈金辉
  • 30篇王少洪
  • 22篇吴璇
  • 17篇曾绍文
  • 15篇周厚强
  • 11篇方可君
  • 9篇蔡广玲
  • 8篇章克毅
  • 8篇况丽平
  • 7篇王媛媛
  • 6篇吴智勇
  • 5篇刘祖宏
  • 5篇谢丽霞
  • 4篇詹晓芬
  • 4篇王奕中
  • 3篇于秀娟
  • 3篇许文兵
  • 3篇陈少湖
  • 3篇朱四喜
  • 3篇彭杰青

传媒

  • 7篇诊断病理学杂...
  • 7篇四川肿瘤防治
  • 6篇基层医学论坛
  • 5篇广东医学
  • 4篇癌变.畸变....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综合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代谢变化及其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代谢变化与胃癌组织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5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胃标本,检测胃壁组织中CuZnSOD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uZnSOD在胃壁组织中的分布,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结果胃非粘液性腺癌Ⅰ~Ⅳ级癌灶组织中CuZnSOD活性分别为:(62.85±8.47)、(60.94±6.51)、(36.76±3.73)、(39.04±3.85)NU/mgPr;其癌细胞中CuZnSOD灰度分别为:(128.91±14.11)、(120.07±5.34)、(97.73±5.87)、(83.83±7.28).胃粘液性腺癌组织中CuZnSOD活性为(17.73±1.74)NU/mgPr;其癌细胞多不表达CuZnSOD.CuZnSOD在正常对照组胃泌酸腺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胃粘液性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结论胃非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分布在胃体和胃底的胃泌酸腺细胞,CuZnSOD具有促进其癌细胞分裂和增生的作用.胃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胃粘液性腺细胞,CuZnSOD与其癌细胞的发生、分裂和增生无关.
王少洪彭杰青沈金辉方可君王奕中章克毅周厚强
关键词:胃癌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癌组织免疫组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LIM)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L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EBV感染情况及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特点: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9岁),起病急,病程短(平均病程18天),发热,淋巴结肿大,短期自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EBV抗体阳性。镜检: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斑驳状,无包膜增厚及间质纤维增生。免疫组化:CD30并且CD20(+)的免疫母细胞散在分布,强弱不等。4例标本原位杂交EBER均(+)。结论 LIM是EBV感染引起的青少年自限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时需综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EBV感染及免疫表型多方面因素,以免过诊断。
王媛媛沈金辉王少洪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析原位杂交
JSB1和C219蛋白在结肠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5年
目的:研究P糖蛋白(P gp)的单克隆抗体JSB1和C219蛋白与结肠腺癌的耐药、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2例正常结肠黏膜、20例结肠腺瘤、96例结肠腺癌、30例死胎结肠黏膜组织中JSB1和C219蛋白的表达。结果:JSB1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结肠腺癌及死胎结肠黏膜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219(P<0.01)。JSB1和C219在死胎结肠黏膜的表达均比正常结肠黏膜高,其中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JSB1和C219在结肠腺癌的表达均比正常结肠黏膜高,其中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29%(5596)、33.33%(3296)与结肠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独表达JSB1或C219、无阳性表达的结肠腺癌病例5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均呈阳性表达的病例(P<0.01)。结论:结肠腺癌由P g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是天然性的,并且是由多种P gp异构体共同形成的。检测JSB1和C219的表达可作为指导结肠腺癌化疗用药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蔡广玲沈金辉王少洪
关键词:结肠腺癌免疫组化S-P法DUKES分期P-GP介导5年存活率
双颌下腺原发性结节病
1998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双颌下无痛性肿块伴消瘦、多汗2年余,于1995年7月12日入院。体检心肺及其它脏器均未见明显病变。于7月19日行双颌下肿物切除术,手术见双颌下腺肿大如核桃样大,与周围肌肉组织粘连,颌下见一花生米大淋巴结,一起送检。临床诊断:...
沈金辉
关键词:颌下腺肿瘤结节病病理诊断
CD44v6和Ezrin与大肠腺瘤癌变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D44v6和Ezrin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D44v6和Ezrin蛋白在大肠腺癌(80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0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及正常黏膜(2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和Ezrin在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腺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有浆膜层浸润组、III^IV期的表达分别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无浆膜层浸润组及I^II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4v6和Ezrin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Logrank=18.587,P<0.05;Log-rank=7.804,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D44v6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HR:7.582,95%CI:1.605~35.815,P=0.011)。结论:CD44v6和Ezrin的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浸润和转移相关,联合检测CD44v6和Ezrin的表达对判断大肠腺瘤癌变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王媛媛邱晓阳况丽平吴智勇姚晓东杜则澎王少洪沈金辉
关键词:大肠腺瘤CD44V6EZRIN免疫组织化学
TopoⅡa和Ki-67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TopoⅡa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TopoⅡa和Ki-67在25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a和Ki-6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0,P=0.000)。luminal A型乳腺癌中TopoⅡa和Ki-6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组织(P=0.007,P=0.005;P=0.035,P=0.002)。乳腺癌患者TopoⅡa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r=0.446,P=0.000)。结论:TopoⅡa和Ki-67均可作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标记物,对于预测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况丽平王媛媛管慧红郑晓璇沈金辉王少洪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亚型KI-67
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为了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28例贲门腺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食管癌与贲门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是60%和57.1%。53.3%的癌旁组织中有P53蛋白过度表达。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P53蛋白阳性率和细胞增殖活性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1),说明p53基因的突变以及导致细胞恶性增殖不仅与食管、贲门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其淋巴结转移中也起重要作用。 结论 检测P53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对食管、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蓝斌李木泉沈金辉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P53蛋白
Survivin和Dc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Survivin、DcR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两者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和30例胃炎组织Survivin和DcR3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60例胃癌和30例胃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和6.6%,胃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P<0.01)。DcR3在60例胃癌和30例胃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和3.3%,胃癌中DcR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P<0.01);Survivin、DcR3在T3、T4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1、T2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1),Survivin、DcR3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2=4.389,P<0.01,r=0.499)。结论 Survivin、DcR3两者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术前联合检测胃癌患者Survivin及DcR3的表达对其分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章克毅吴智勇张仕义沈金辉
关键词:SURVIVINDCR3胃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蛋白(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检测66例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41/66)和24·2%(16/66),正常胃黏膜无Survivin表达,三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低分化贲门癌中表达为73·8%(31/42),与高、中分化癌41·7%(10/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94,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3·3%(33/45),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8·1%(8/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4,P<0·05;伴有浆膜层浸润者阳性率为74·4%(29/39),无浆膜层浸润者为44·4%(12/2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8,P<0·05。Ⅲ期贲门癌Survivin表达阳性率95%(19/20)显著高于Ⅰ、Ⅱ期者47·8%(22/46),χ2=11·2544,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贲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贲门癌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贲门癌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检测其表达对于判断贲门癌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刘祖宏陈少湖谢丽霞许文兵沈金辉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贲门癌组织诱骗受体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TR6)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检测66例贲门癌组织中DCR3/TR6的表达情况,分析DCR3/TR6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贲门癌组织DCR3/TR6阳性表达率为54.5%(36/66),癌旁正常胃黏膜无DCR3/TR6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CR3/TR6蛋白在低分化贲门癌中表达为69.0%(29/42),与高、中分化癌的29.2%(7/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5,P=0.00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为68.9%(31/45),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为23.8%(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8,P=0.002。伴有浆膜层浸润者表达为69.2%(27/39),无浆膜层浸润者表达为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8,P=0.009。TNM分期Ⅲ期的贲门癌DCR3/TR6阳性表达率90%(18/20)显著高于Ⅰ、Ⅱ期的39.1%(18/46),χ2=12.569,P=0.000。DCR3/TR6基因表达与贲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贲门癌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通过阻断凋亡,DCR3/TR6可能促进贲门癌细胞生长,检测DCR3/TR6蛋白表达对于判断贲门癌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刘祖宏陈少湖陈尤佳许文兵谢丽霞沈金辉倪仰鹏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