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勇
- 作品数:94 被引量:347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理学范畴中的美学内涵及其理论特色被引量:12
- 1996年
- 潘立勇
- 关键词:理学美学美学内涵本体论美学理想境界审美境界中国古典美学
- 营造乡镇运动休闲综合体
- 2017年
- 当下已进入了注重生活品质的时代,什么是生活品质的第一要素?显然是健康和舒适的生命体验。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人们看重的是产品和效率,因而向往大都市;以后工业化为标志的后现代社会。人们看重的是服务和体验,因而开始向往乡村和自然。
- 潘立勇
- 关键词:运动休闲后现代社会后工业化生命体验大都市
- “人文化成”传统与中华审美人文精神被引量:5
- 2004年
- 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育品格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的基础。“循天道 ,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 ,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 ,赞化育”的美育工夫 ,构成了中华审美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追求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境界则突出人文精神 ,这就是中华审美人文精神。
- 潘立勇
- 关键词:人文化成当代审视
- 在两极深化、多元取向中走向综合——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择向
- 1991年
- 在中外文化传统、古今美学思潮的碰撞中,中国当代美学该作出何种选择,向何处去,以利于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新的超越?这是美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视点.西方美学已经历了传统的哲学本体思辨美学和现代的科学分析实证美学两种主要的形态,并在当代形成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新的冲突.西方美学思潮的流变作为一种文化冲撞,既表现为古典与现代美学形态的冲突,又表现为中西方美学形态的冲突.在这些复合的冲突面前,中国当代美学该作出何种途择?美学界的一般思考倾向是急于实现综合,或走左右兼顾的所谓“中间道路”.这种思路具有它的合理性;然而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综合”的基础是什么,以及该实现什么样的综合?美国《美学与艺术杂志》
- 潘立勇魏慧
-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西方美学实证哲学本体过充
- “道家休闲文化”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 2014年
- 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古代休闲思想发端于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庄子的“安时处顺”、“无待”、“逍遥”、“物物而不物于物”均是这种生存智慧的精妙表达,代表了当时人类最高的休闲智慧。这种休闲智慧在儒道互补的中华人文发展中一脉相承,深刻地影响、启发了古代乃至当代国人的生存智慧。
- 潘立勇
- 关键词:休闲文化道家主持人道法自然老子
- 邵雍“乐”的三重境界被引量:3
- 2012年
- 中国文化是"乐"的文化。"乐"不仅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功夫,更是一种生存境界。"乐"的体验,具有人生的本体性的意义;"乐"的功夫,具有参赞天地,化育人生的意义。"人世之乐"、"名教之乐"、"观物之乐"是邵雍"乐"的三重境界。前者为其对物质自我的适度肯定,中者为其对社会自我的有限追求,后者才是超越两者的最高境界。从邵雍"乐"的三重境界,可窥视其人生的境界追求。
- 潘立勇赵春艳
- 关键词:人生境界
- 本心灵觉:良知境界的美学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良知作为本体具有三重意义:作为造化的精灵,天地万物因本心良知而存在,呈现为意义世界;作为是非的准则,道德人生因本心良知而明辨,呈现为道德世界;作为真诚恻怛的灵觉,妍媸美恶因本心良知而照觉,呈现为审美世界。良知本体所蕴涵的个体性、情感性、直觉性、当下呈现性特征,为审美境界的呈现提供了直接的契机和本体的依据。
- 潘立勇
- 关键词:美学意义心灵审美境界本心直觉性造化
- 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被引量:28
- 2011年
- 按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休闲的本体为适度之"闲","闲"即"各得其分"的生命本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存体验。休闲的工夫为"适",既指对生存活动和生存方式的适度把握,亦指通过"心适"达到"物闲"的境界生成,其深层含义指人在身心欲求得以合乎限度地舒适满足之后,在当下的人生境遇中享受生命之安闲。传统的休闲审美境界分为三种,即遁世境界、谐世境界、自得境界。超然自得是休闲审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潘立勇陆庆祥
- 关键词:休闲审美本体工夫境界
- 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描述被引量:3
- 2013年
- 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突出表现在仕隐之间、政治出处的生存智慧和徜徉于林泉之乐、园林之境的休闲境趣。不同于汉唐士人的功利进取的人生旨趣,也与之后元明清士人的世俗休闲相异,宋代士人的休闲境界蕴藉了深刻的日常生活哲学内涵。一方面,宋代士人开始自觉地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他们通过远游山水,亲近林泉,构建私人园林,游戏文墨等方式展现出潇洒飘逸而又极具才情的休闲生活;同时,在这种看似玩弄风月的生活方式下,休闲的人生诉求包涵了士人对政治出处、显隐、得失,以及对人生情性之道、人生意义与价值乃至宇宙天地意识的深入思考和体悟。因此,宋代士人的休闲文化具有一种宇宙人生意识的深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雅趣,这是后代元明清士人休闲文化所不能同日而语的。
- 潘立勇陆庆祥
- 关键词:宋代士人山水园林
- 从传统人文艺术的发展到城市休闲文化的繁荣——宋代文化转型描述被引量:3
- 2013年
-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宋代的人文艺术臻于成熟,促进了文化艺术门类的多样化发展和相互融合,这种发展与融合促进了文人审美素质的全面提升。随着城市的崛起市民阶层的形成,宋代出现了明显的近代社会特征,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世俗化与平民化。政治的宽松、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则为宋代城市休闲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宋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较早具有城市休闲文化特征的时代。
- 潘立勇章辉
- 关键词:宋代文化人文艺术城市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