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祥 作品数:80 被引量:32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氟中毒患者COLIXA3基因多态性观察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氟中毒患者COLIXA3基因多态性,探讨COLIXA3基因在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山西省忻州市,选取51例饮水型氟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28例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用Dean法检测氟斑牙。x线拍片检测氟骨症。PCR法扩增血清COLIXA3第5外显子103位点基因产物,测序后分析该基因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51例患者中检出轻度氟斑牙10例,中度氟斑牙14例,重度氟斑牙15例,对照组无氟斑牙检出。病例组5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骨症表现,以骨质硬化型损害为主,占86.27%(44/51),且轻度氟骨症患者均为骨质硬化型损害,而中度和重度氟骨症患者表现为骨质硬化型和混合型损害;对照组未见氟骨症发生。病例组COLIXA3基因第5外显子103位点AA、Aa、aa基因型分布频率[96.08%(49/51)、3.92%(2/51)、0.00%(0/51)]与对照组[96.43%(27/28)、3.57%(1/28)、0.00%(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P〉0.05)。结论COLIXA3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氟中毒的发生未见明显关联。 唐莉 王三祥 钟近洁 张跃新 白生宾 张亚楼 刘开泰关键词:氟 髓过氧化物酶基因(-463G/A)位点突变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皮肤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463G/A)基因位点突变与砷中毒皮肤病变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12月在山西省山阴县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抽取家庭中有砷中毒引起的皮肤病变者共48人作为病例组,以无砷中毒皮肤病变者共45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口腔黏膜细胞,提取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对MPO基因(-463G/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砷中毒组和对照组MPO(-463G/A)位点GA和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05)。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未发现MPO(-463G/A)位点的多态性与饮水型砷中毒皮肤病变的发病风险有关联(ORadj=1.539,95%CI:0.648~3.655)。结论未发现MPO(-463G/A)位点的多态性与饮水型砷中毒皮肤病变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刘建 王三祥 王正辉 王大朋 李贞 傅春玲 金洹宇 刘星 安艳关键词:砷 皮肤病变 髓过氧化物酶 山西省应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含砷量、含氟量、临床砷中毒患者尿砷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含砷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砷量的水中含氟量不同(F=21.83,P<0.01),水砷有随井深增加而增高(F=187.53,P<0.01),水氟有随井深增加而降低(F=27.98,P<0.01)。居民尿砷超标率达26.37%,粮食砷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李军 王正辉 程晓天 王三祥 贾清珍 韩凌凌 张杰 段虎顺 高建国 梁彬峰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病区 尿砷 超标率 拉网 砷致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08年 尿、发、指(趾)甲中砷水平可以反应短期砷接触内剂量,可作为人体内灵敏有效的砷暴露标志物。长期慢性砷接触可以诱发皮肤色素代谢异常和掌跖角化等典型的皮肤病变,尿中MMA(V)可认为是暴露的生物有效剂量。活性氧和抗氧化能力、炎性分子基因表达、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畸变是无机砷摄入的早期生物效应标志物。砷易感性标志物包括DNA修复酶、氧化和抗氧化酶、氧化应激相关酶以及异物代谢酶基因组多态性。砷对健康的危害是由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氧化应激等毒理机制而导致的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慢性复杂的渐进性损害。 安艳 银丽娟 王三祥 王正辉 李贞 商希梅 乔建维 牛静宜关键词:砷 效应标志物 环境健康 2000~2013年山西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网络运行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山西省2000-2013年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网络运行情况,切实巩固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工作成果,建立全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考核工作的长效机制。方法对山西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网络考核工作反馈率、合格率等进行逐年分析并从人员、设备、培训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14年的外质控网络运行,全省三级碘缺乏病实验室能力建设和人员素质逐步提高,质控考核合格率稳步提升,达到全国前列水平。结论持之以恒的技术培训和年度外质控网络运行是提高碘缺乏病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的重要手段。 温新平 贾清珍 郭百锁 陈红云 王三祥 张峰峰 程晓天关键词:碘缺乏病实验室 合格率 山西省1990~2012年大骨节病病情消长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1990~2012年大骨节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及消长趋势,为实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统一标准和方法。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正位x线检查,个别年份进行全体居民或16岁以上成人临床检查。结果1990、1999年2个定点监测点大骨节病Ⅰ度以上临床患病率分别为24.93%、11.70%和10.60%、8.20%;2008年成人大骨节病共计调查了13871人,临床检出人数801人,检出率为5.77%。7~12岁儿童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显示,1994~2012年所有监测点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1992—2012年x线阳性率全部〈5%,骨端阳性率〈3%。结论山西省大骨节病从20世纪90年代起病情持续下降,现已处于稳定控制态势,“十二五”末能够达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的阶段目标。 张江甲 王三祥 贾清珍 李军 吴赵明 李鹏飞 王正辉关键词:大骨节病 流行病学监测 山西省改水降氟工程质量及其与成井工艺的关系 目的:探讨改水降氟工程质量与成井工艺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由南至北依次选择驼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临汾市襄汾县、晋中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大部分改水降氟工程.收集各县(区)改水降氟工程资料,现场调查及采集末梢水样品进行... 温新平 王正辉 王三祥 程晓天 桑志平 李军关键词:饮水氟含量 井深 成井工艺 文献传递 2009年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和评价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卫生部疾控局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氟中毒病情监测工作。根据《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 李军 王三祥 王正辉 贾清珍 张向东 吴赵明 武敏 谢鹏关键词:地方病 氟化物中毒 氟斑牙 氟骨症 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控制和消除评价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效果,为实现大骨节病消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对全省35个大骨节病区县开展2次病情调查,每个县随机抽取5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则全部抽取),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不足3个则全部抽取),所调查病区村的7~12岁儿童全部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并了解调查村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评价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和管理指标。结果第一次共调查了318个病区村、10 872名7~12周岁儿童,X线检出5例干骺端阳性、阳性检出率0.046%;第二次共调查了293个病区村、10 510名7~12周岁儿童,X线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7,P>0.05);所有调查的病区村7~12周岁儿童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以村为单位的X线阳性检出率在3%以下,且绝大多数村为零检出,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得分均在85分及以上。结论山西省35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均达到消除标准;应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王正辉 王三祥 吴赵明 李鹏飞 武敏关键词:大骨节病 病情 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远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远期影响,为砷中毒病区居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改水5年后的砷中毒病区调查者分为轻、中、重度病例组和内对照组,非病区调查者为外对照组。对调查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进行测定和分析,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本次调查了5个组共252人,所选择的病区村5年前已实施改水,水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0.05 mg/L),各组尿砷含量无显著差异(H=2.698,P>0.05)。各组SOD活力差异显著(F=52.42,P<0.01),外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内对照组高于病例组(P<0.01),各病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GSH-Px活力无显著差异(H=4.209,P>0.05);各组MDA含量差异显著(F=3.36,P<0.05),外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其他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饮用低砷水5年后砷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影响仍然存在,砷中毒病区在加大除砷改水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居民身体状况的监测。 李军 程晓天 王三祥 王正辉 郭百锁 张向东 贾清珍 乔小艳 吴赵明 张峰峰关键词:砷中毒 氧化性应激 远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