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余

作品数:37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音级
  • 7篇音级集合
  • 7篇音乐
  • 6篇音级集合理论
  • 6篇阿伦·福特
  • 5篇曲式
  • 4篇拉威尔
  • 4篇技法
  • 3篇音高
  • 3篇音乐分析
  • 2篇诗乐
  • 2篇诗乐关系
  • 2篇室内乐
  • 2篇奏鸣曲
  • 2篇作曲
  • 2篇弦乐
  • 2篇管弦
  • 2篇管弦乐
  • 2篇达西
  • 1篇当代音乐

机构

  • 34篇上海音乐学院
  • 3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普林斯顿大学

作者

  • 34篇王中余
  • 2篇王翠华
  • 1篇钱仁平
  • 1篇姜之国
  • 1篇陈彬彬

传媒

  • 9篇音乐艺术(上...
  • 5篇黄钟(武汉音...
  • 4篇中央音乐学院...
  • 3篇音乐探索
  • 3篇人民音乐
  • 2篇乐府新声(沈...
  • 1篇音乐创作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湘林《炎黄颂-源》的文化立意与技法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炎黄颂-源》是周湘林2018年创作完成并在当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成功首演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文章以该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立意、手稿研读、技法表达等角度切入,探究该作品创作技法特点以及技法手段在实现文化立意和形象塑造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王中余
中国合唱音乐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被引量:8
2007年
中、西方合唱音乐作品在演唱用声风格上存有差异,中国合唱音乐作品在演唱方法上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亦有不同。造成这种差异与不同的深层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群众合唱、艺术合唱、民歌合唱、古曲合唱等各种类型中国合唱音乐作品在演唱用声方法上的具体要求。
王中余
关键词:演唱
申克理论在英美的传播与最新发展被引量:3
2013年
申克音乐分析法是20世纪最富代表性的音乐分析方法。文章考察了申克理论在英美的传播路径与最新发展状况,对两国申克理论代表文献进行归类,概括两国申克理论的发展特征并比较二者的异同。文章第一部分介绍申克理论在美国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介绍申克理论在英国的发展状况,结尾部分对其在英美的发展状况进行扼要比较。
王中余
关键词:申克理论
层级集合理论
2022年
音乐家们经常有层级地使用类似音阶的集合,一个集合嵌入到下一个集合中,并在每一个层级都运用移位和倒影。一种特别常见的技巧是用一个层面上的变换抵消由和弦自身音符构成的内在音阶中的类似变换。
陈彬彬(译)王中余
关键词:层级
拉威尔声乐室内乐《多么惬意》诗乐关系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拉威尔声乐室内乐《马达加斯加之歌》创作于1925-1926年间。以该作品第三首《多么惬意》为研究对象,从音乐与诗歌段分的同步与异步、诗歌情节发展与音乐配置转换之间的关联、相同或相近语词的音乐配置等角度出发,考察拉威尔特定音乐设计与诗歌内容、诗歌形式方面的联系,以探究拉威尔音乐配置对诗歌的遵从程度。
王中余
关键词:拉威尔诗乐关系
开创有中华意蕴与时代气息创作和研究——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2021年会综述被引量:2
2022年
时维初冬,申城依旧温暖如春。2021年11月13日,"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2021年会"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和上海音乐学院共同主办,该院研究生部、作曲指挥系与《中国新音乐年鉴》编辑部承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会长叶小钢,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冯磊,学会副会长徐孟东、张千一、范哲明、贾达群、徐昌俊,秘书长陈丹布、钱仁平,专委会副主任周湘林、张巍、刘永平、向民、郭伟国,副秘书长郝维亚、王中余、朴英、刘青、赵曦以及陈强斌、尹明五、钟峻程等学会理事出席会议。由于疫情原因,年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各大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总结和思考、学会理事新作品交流与创作思维分享、作曲理论"四大件"研究与教学以及学会"2022年工作计划"等。
王中余胡宝帅
“自身参照”的二维路径被引量:2
2008年
"自身参照"是指某种特殊音乐形态与音响事件在某首作品中"独一无二"地存在。本文以音高关系研究为切入点,阐述"自身参照"与"非自身参照"的理论内涵以及二者的区分,以具体音乐作品片断为例证,从音乐材料、构成方式的角度探讨"自身参照"的二维路径,在此基础上,揭示研究"自身参照"现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王中余
关键词:音高关系音乐材料
詹姆斯·赫珀科斯基与沃伦·达西“奏鸣理论”创新探究被引量:1
2020年
文章以詹姆斯·赫珀科斯基与沃伦·达西的"奏鸣理论"为研究对象,聚焦该理论六个方面的创新与贡献,即中间停顿、曲式循环、曲式对话、连接部的能量积聚功能、呈示部必要闭合、主题之前引子的重新标记,并对该理论存在的不足进行扼要阐述。
王中余
拉威尔与德彪西《空求》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以拉威尔和德彪西创作于1913年的《马拉美诗歌三首》之第二首《空求》为研究对象,考察两首作品音乐和诗歌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两位作曲家处理方式的异同。声乐部分比较的范畴包括旋律轮廓、节奏、休止符等,器乐部分考察主题动机、各片段的参照集合或所使用的音阶、低音进行以及器乐声部对声乐部分的重复等。在分析和比较过程中,从诗歌的押韵、标点、诗歌跨行等形式特点以及诗歌情节的转折两个维度考察音乐和诗歌之间的联系。
王中余
关键词:拉威尔诗乐关系
李斯特平行进行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指向被引量:2
2020年
作为一种多声音乐的创作思维与作曲技法,平行进行在李斯特晚期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与发展。文章从结构形态和织体形态两个层面研究平行进行在李斯特晚期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揭示李斯特平行进行对现代音乐创作的指向性作用。
王翠华王中余
关键词:织体形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