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作品数:31 被引量:160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癌症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建筑科学 电气工程 更多>>
血必净注射液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犬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王亮 刘志永 董哲 潘洁仪 马晓春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分析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RL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基本信息、导致脓毒症的感染部位、是否急诊手术、住ICU时间、入ICU首个24 h APACHEⅡ和SOFA评分、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营养支持方式、住ICU期间血清总胆红素及氨基转移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时间及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患者来源、手术类型、是否MODS、营养支持的方式等计数资料;死亡相关性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41例脓毒症患者,其中SRLI 96例。以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要表现17例(17.71%),总胆红素升高为主要表现31例(32.29%),总胆红素及氨基转移酶均升高48例(50%);脓毒症患者平均在入ICU 3.22 d (1~40 d)时开始出现肝损伤,肝损伤发生在1~3 d内的患者66例(68.75%)。SRLI患者MODS发生率为70.83%,病死率为33.33%;SRLI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与非肝功能损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伴MODS是此类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不同严重程度SRLI患者的持续时间、住ICU时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RLI发病率较高,且多数发生于脓毒症早期,男性更易患病,腹腔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多数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点,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MODS是患者发生SRLI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瑛 栾正刚 王亮 刘一娜 胡博 马晓春关键词:脓毒症 预后 PANFLO(APF-10S)血滤器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2012年 目的评价PANFLO(APF-10S)血滤器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8-11-01—2009-12-31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计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记录开始PANFLO(APF-10S)治疗前肌酐以及白介素-6与开始PANFLO(APF-10S)治疗后24 h、48 h上述指标浓度值,比较各时间点白介素-6和血肌酐浓度变化。记录血液净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滤器相关的发热、过敏反应、失血等与血液净化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计算其发生率。结果血肌酐、白介素-6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的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滤器使用中未记录到过敏反应、滤器相关发热、失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PANFLO(APF-10S)滤器对于患者血肌酐和白介素-6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王亮 章志丹 马晓春关键词:血液净化 白介素-6 血肌酐 一种钛金属骨科内植物表面制备抗菌生物复合涂层的方法 一种钛金属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金属钛表面表面处理制成钛基体;(2)将钛基体作为阳极,采用金属铂作为阴极,采用氢氟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制成表面纳米管钛基体;(3)通过沉积... 张杭州 韩晓锐 梁庆威 佟野 李珺 雷则鸣 张旭 王齐晖 张城硕 董玉坤 张东勇 安欣 王亮 徐号文献传递 肺腺癌ALK Ventana-D5F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判读一致性质控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了解中国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 Ventana-D5F3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在不同医院间病理医师判读结果的一致性,发现并解决真实世界中ALK IHC结果判读存在的问题,以期有效地指导ALK靶向药获益人群的准确筛选.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模式真实世界多中心研究组成员共31个中心于2018年1月至6月期间诊断为肺腺癌且行ALK Ventana-D5F3自动化IHC检测的病例共109例.采用Ventana iSCANcoreo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扫描成数字切片(200×).ALK IHC染色结果由各中心的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阅片,判读标准按产品说明书二元判读法(阳性、阴性)进行判读,并进行统计分析.判读不一致率最高的病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二代测序(NGS)检测.结果 所有IHC切片经专家组复阅确认,共有49例阳性病例和60例阴性病例,其中2例(编号2302和2701)原单位诊断为阳性但专家组确认为阴性的病例经FISH、RT-PCR、 NGS证实结果为阴性.对于此2例,医师的误判率(假阳性)分别为58.1%(18/31)和48.4%(15/31).仅有6位病理医师(6/31,19.4%)诊断准确率达100%.两两医师之间判读的一致性最低为75.8%.49例阳性病例中至少有1位医师判读为阴性者(假阴性)占26.5%(13/49),60例阴性病例中至少有1位医师判读为阳性者(假阳性)占41.7%(25/60),至少有1位专家判读为不确定者占31.2%(34/109).结论 真实世界中病理医师对ALK Vantana-D5F3 IHC检测结果的判读存在一定差异和误判,需要根据真实世界数据形成专家共识提供参考和指导. 李琳 张莉萍 韩昱晨 王威亚 金燕 夏庆欣 刘月平 向锦 刘超 鲁姗姗 吴伟 陈振 庞娟 郗彦凤 郑玉双 顾冬梅 范军 常晓娜 王伟伟 王亮 张智弘 阎晓初 孙意 李霁 侯峰 张静渊 黄榕芳 卢建平 王征 胡永斌 苑宏图 董宇杰 王璐 克祯彧 耿敬姝 郭蕾 张静 应建明 无关键词: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窖蛋白-1在肝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肝素是已知的抗炎作用药物,但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肝素在LPS诱导的脓毒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我们首先研究肝素对LPS诱导的C57BL/6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通过siRN... 刘志永 王亮 董哲 潘洁义 马晓春蛋白营养不良与能量营养不良状态下脓毒症大鼠凝血的变化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蛋白营养不良和能量营养不良状态下脓毒症大鼠凝血的变化。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6只。正常喂养组给予含18%蛋白饲料27 g/d自由饮食;蛋白营养不良组给予含5%蛋白饲料27 g/d低蛋白自由饮食;能量营养不良组给予含18%蛋白饲料9 g/d低能量饮食。连续喂养4周后,从各组分别选取8只大鼠进行营养不良评价,称量体重以及胸腺、脾脏重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M1型巨噬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各组剩余28只大鼠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其中20只用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其余8只于术后8 h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M1型巨噬细胞比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组织因子(TF)及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法对CLP术后大鼠TF、PAI-1的mRNA表达与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4周喂养结束后,正常喂养组和蛋白营养不良组大鼠体重增加,而能量营养不良组丢失初始体重的25%;蛋白营养不良组及能量营养不良组大鼠体重、胸腺和脾脏重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喂养组。与正常喂养组和蛋白营养不良组比较,能量营养不良组大鼠脾脏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M1型巨噬细胞比例以及血浆IL-6水平均明显升高〔CD3+T淋巴细胞比例:(52.1±3.7)%比(46.9±3.9)%、(44.5±2.2)%,CD4+T淋巴细胞比例:(35.0±3.6)%比(26.3±2.2)%、(25.1±2.3)%,M1型巨噬细胞比例:(8.7±2.0)%比(3.2±1.3)%、(4.2±1.1)%,IL-6(ng/L):129.4±16.2比48.1±10.0、53.0±8.3,均P<0.05〕。②CLP术后7 d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能量营养不良组大鼠全部死亡,7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喂养组和蛋白营养不良组〔0%(0/20)比35%(7/20)、55%(11/20),均P<0.05〕。正常喂养组大 李栋 邹梦娟 王亮 李鑫 马晓春关键词:营养不良 脓毒症 炎症反应 透过现象看乳酸与危重患者的氧代谢障碍 被引量:5 2014年 血乳酸浓度升高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临床现象,高乳酸血症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并可以反应重症患者早期器官功能障碍,因此血乳酸浓度也成为重症患者重要监测指标.但是最近有系统综述提出危重患者的血乳酸浓度并不能特异反映其预后,这样的结果似乎与近年来乳酸清除率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相吻合.乳酸清除率是机体在特定时间内清除乳酸的能力. 马晓春 王亮关键词:血乳酸浓度 危重患者 器官功能障碍 重症患者 高乳酸血症 血液净化滤器临床使用时间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王亮 马晓春Rho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肾损伤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Y-27632组,每组8只。采用LPS(30 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造模前18 h和1 h分别予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或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8 h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肾组织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预处理明显减轻了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Y-27632能够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抑制肾脏caspase-3蛋白的表达;Y-27632预处理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水平。结论 丁仁彧 肇冬梅 胡紫薇 王亮 李鑫 孙旖旎 章志丹 马晓春关键词:RHO激酶 肾损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