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ROPP反演软件算法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介绍了ROPP反演软件中无线电掩星反演的算法与精度分析.采用COSMIC卫星2008年1月1日全天的附加相位数据,反演得到折射率、温度、压强与湿度等参数,并与CDAAC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30 km高度以下,折射率、压强和湿度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温度误差不超过2 K. 王大钊 白伟华 孙越强 孟祥广 王冬伟 李伟关键词:无线电掩星 折射率 大气参数 使用BD-3 B2a反射信号测量水面高度 被引量:4 2022年 B2a信号是北斗三号(BeiDou-3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3)新增的高宽带信号,具备非常高的伪距测量精度,适合开展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的水面高度测量。由于BD-3近两年才开始为全球提供服务,基于BD-3反射信号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R接收机,接收机专门增加了BD-3 B2a的捕获跟踪功能,可以对直射和反射B2a信号同时进行捕获和跟踪。接收机同时具备了交叉定标功能,能够有效消除由电缆和接收机通道间差异引起的系统偏差。在中国北京市怀柔开展的岸基实验过程中,累计获取了BD-3 B2a、北斗二号(BeiDou-2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2)B1I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L1C/A反射信号的相关波形数据,成功反演了水面高度并进行了系统偏差消除。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基于BD-3 B2a的水面高度在30 s非相干积分时间条件下反演精度达到了5.9 cm,比BD-2 B1I的高度测量精度提高了13 cm,比GPS L1C/A信号的高度测量精度提高了20 cm。 王冬伟 王冬伟 王先毅 孙越强 夏俊明 王先毅 蔡跃荣 白伟华 吴春俊 夏俊明 乔颢 杜起飞关键词:GNSS-R 交叉定标 一种基于GNSS-R技术的河流流速测量方法与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NSS-R技术的河流流速测量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对所接收的直接信号与反射信号做下变频与采样;对所接收的直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直接信号的跟踪频率、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对所能接收到的GNSS卫星反射... 白伟华 孙越强 杜起飞 王先毅 孟祥广 柳聪亮 王冬伟 吴迪 李伟 蔡跃荣 吴春俊 赵丹阳风云三号C星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首次实现北斗掩星探测 被引量:18 2015年 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GNOS)是国际首台北斗系统(BD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双系统兼容掩星探测仪,2013年9月23日随风云三号卫星C星(FY3 C)发射入轨,目前已测得大量掩星数据.介绍了FY3C-GNOS的组成;统计了2013年10月12日全天的FY3 C-GNOS掩星事件及其全球分布情况;通过与GPS精密定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了BDS在轨实时定位精度,检验了BDS掩星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4颗BDS卫星在轨运营的条件下,BDS和GPS兼容掩星探测仪可将掩星事件数提高约33.3%;BDS实时定位平均偏差优于6 m,标准偏差优于7 m;5—25 km高度范围内,BDS与GPS内符合精度大气折射率优于2%,温度优于2 K,湿度优于1.5 g/kg,压强优于2%,电离层峰值密度优于15.6%.GNOS的在轨正常运行及BDS与GPS掩星定位精度及反演产品的一致性为北斗掩星探测的业务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王树志 朱光武 白伟华 柳聪亮 孙越强 杜起飞 王先毅 孟祥广 杨光林 杨忠东 张效信 毕研盟 王冬伟 夏俊明 吴迪 蔡跃荣 韩英关键词:掩星 北斗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BD3信号多天线GNSS⁃R海冰延迟映射接收机设计 被引量:1 2020年 文中介绍一种多天线海冰接收机的整体架构以及其在多极化海冰探测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系统描述其软硬件的设计,给出直射通道、反射通道和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及具体实现。针对“北斗三号”B1C新信号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一种利用“北斗二号”B1I信号辅助“北斗三号”B1C反射信号处理的方法。最后进行反射信号接收的初步试验,在试验中接收到不同极化的反射信号,并通过上位机软件观察其相关功率,同时对比B1C与B1I反射信号的相关结果,验证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郝嘉琪 王先毅 王先毅 王冬伟 孙越强 夏俊明 王冬伟电离层模型IRI-2016的NmF2和HmF2参数在平静期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是利用全球电离层测站以及卫星观测数据建立的电离层经验模型,并广泛用于电离层研究领域.本文选用2014年地磁暴平静期的IRI-2016模式和电离层垂测仪的数据,对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密度NmF2和峰值高度HmF2两个物理量,通过IRI模型最新版本(IRI-2016)在地磁环境平静期的误差精度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磁倾角范围分别选择5个台站(Juliusruh(54°N,13°E)磁倾角:68.54°,Okinawa(26°N,128°E)磁倾角:37.26°,Jicamarca(12°S,77°W)磁倾角:-0.26°,Port_Stanley(52°S,58°W)磁倾角:-51.20°,Hermanus(34°S,19°E)磁倾角:-64.24°)进行NmF2和HmF2参数对比分析.5个台站中Port_Stanley站的NmF2相关性最差(相关系数0.68),Okinawa站HmF2相关性最差(相关系数0.52),Juliusruh站两个参数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87).以Juliusruh站为例进行白昼、夜晚以及不同季节的分析,可以看出白昼误差明显低于夜晚,相较于分季(春或秋)和冬季,IRI模型在夏季预测效果最好.5个台站的研究结果表明,IRI模型与垂测仪数据具备一致性,IRI模型的值高于实测数据值. 佘丽丽 白伟华 孙越强 田羽森 孟祥广 杜起飞 夏俊明 赵丹阳 柳聪亮 王先毅 王冬伟北斗掩星事件数量与分布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掩星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利用LEO星载掩星接收机进行北斗掩星探测的任务,在建立LEO卫星轨道模拟系统和北斗全星座模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LEO轨道参数条件下北斗掩星事件的特点.分析了对于单颗LEO卫星,北斗掩星事件的数量和分布随LEO轨道参数包括轨道近地点角距、升交点赤经、轨道高度和倾角而变化的规律.针对北斗导航系统由GEO、IGSO和MEO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特点,对不同类型北斗卫星的掩星事件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总结了三种轨道北斗卫星掩星事件的特点.研究结果对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掩星探测有参考作用. 王先毅 孙越强 白伟华 杜起飞 王冬伟 吴迪 余庆龙 韩英关键词:北斗导航系统 低轨卫星 掩星 一种实时双频电离层修正方法 被引量:7 2012年 电离层延迟是影响GPS绝对定位的重要因素。比较常用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方法有模型方法和双频方法。模型方法和使用双频码伪距的方法精度有限。使用双频载波相位进行电离层延迟计算需要求解整周模糊度,计算复杂。提出了一种同时使用GPS双频码和载波观测量进行电离层误差修正的方法。使用卫星信号模拟器生成信号并用接收机实时接收,用此方法计算出电离层延迟值,并与真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为厘米级。最后,接收真实卫星信号并计算了真实电离层延迟,并与使用Klobuchar模型方法计算出的电离层延迟进行了比较。 王先毅 王先毅 孙越强 杜起飞 白伟华 吴迪关键词:双频 电离层延迟 载波相位 KLOBUCHAR模型 风云三号D卫星GPS信号功率调整及干扰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卫星的IIR和IIF卫星能够在各个信号分量之间重新分配其发送信号的功率,一个或多个GPS信号可以在指定区域根据需要进行功率调整或者关闭。分析GPS信号的变化特征对于地面和空间应用有重要的意义。风云三号D(FengYun-3D,FY-3D)卫星是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之一,利用FY-3D卫星实际测量数据可以帮助GPS用户全面了解GPS功率调整的特点。首先,利用FY-3D运行轨道全球覆盖的特点分析GPS信号的强度,特别是GPS信号功率调整时间段信号变化的特点;然后,使用在轨数据研究了全球范围L波段信号干扰的特征,得到了干扰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掩星探测仪掩星天线的自动增益控制和基底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20-02-14开始的GPS功率调整以[35°N,37°E]和[35°N,69°E]为中心,覆盖半径约为7500 km,在该区域内GPS P(Y)码功率增加约10 dB;GPS L1和L2频段在中东地区持续受干扰的影响,该区域的基底噪声比其他区域增加约3~10倍;干扰区域中心点和GPS功率调整区域中心点大致在同一位置。GPS卫星的功率调整和信号干扰对GPS用户,特别是低轨卫星的定位有明显的影响,在GNSS接收机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吴春俊 吴春俊 王先毅 孙越强 孟祥广 王先毅 王冬伟 白伟华关键词:信号干扰 中国GNSS-R机载实验综合评估:河流遥感 被引量:7 2015年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反射信号(GNSS-R)遥感是反演陆地和海洋表面地球物理参数的有力工具.而机载GNSS-R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平台,因为它不仅可以为空基实验提供校准依据,而且在中小尺度目标(比如河流和湖泊)的遥感方面独具优势.机载实验的研究主要包括海面风场的反演、海面高度的测量和土壤湿度的探测. 白伟华 夏俊明 万玮 赵利民 孙越强 孟祥广 柳聪亮 谌华 杜起飞 王冬伟 赵丹阳 王先毅 程诚关键词:海面风场 土壤湿度 物理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