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华
- 作品数:28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台州市路桥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微写作的命题形式与备考策略
- 2014年
- 一、微写作的考查
以下是2014年高考北京卷的"微写作"试题(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 王学华
- 关键词:命题形式抒情文送考应用文体重庆卷
- 我的高分作文:突破传统思维误区(下)
- 2023年
- 作为阅卷老师,我们常常看到一篇又一篇考场作文,用着同样的素材,表达同样的思想,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和过滤,总给人千人一面的雷同感:写议论文,要么屈原、李白、苏东坡要么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写记叙文,涉及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涉及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涉及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等等。
- 王学华
- 关键词:阅卷老师千人一面师生交往补课高分作文
- 2014年高考作文六大话题命题设计
- 2014年
- 上面文题中的三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是关于荣辱的话题,关于文明的话题。你要别人尊敬你,首先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让人能觉得你是个文明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的人或身在何处,都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的良好文明素质,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涵养。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1)荣与辱。在文物上刻字,自以为是荣耀,实际上是一种耻辱。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清荣与辱,明辨荣与辱,要争做光荣的事情,不能以辱为荣。
- 王学华
- 关键词:命题设计高考作文文明素质文明人
- 2013年高考语言综合运用新题型透视
- 2013年
- 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都加大了对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考查的力度,而且花样翻新,各种新题型不断涌现。总体米说,绝大部分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命题,关注生活,关注人文,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注意对语言运用环境的设置,着重考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命题的着眼点落在综合实践活动上,能够从多方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实际,重在表达运用,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运用中学语文。为备战新一轮复习,突破语言综合运用题的难点,我们对这些新题型进行了梳理,找出有代表性的题目,点拨技巧,揭示规律,以期对广大同学有实质性的帮助。
- 王学华
- 关键词:语言综合运用高考语文试题题型语文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
- 2018年高考语病题分类解析及解题技法
- 2018年
- 一、考查现状'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必考题,它符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法、语义和逻辑等多角度、综合性地考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2018年全国8套高考试卷有5套考查了病句题,只有江苏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试卷没有涉及该题型。从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高考语病辨析题均以客观题形式呈现,其中全国卷稍作创新,将之与语段阅读相结合,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
- 王学华
- 关键词:语法错误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关联词
- 角色转换之间4
- 2010年
- “女儿,快上来!”这个东西怎么弄啊?”哦!我的上帝啊!老妈又在召唤我了,自从我家买了电脑后.我无数次在这召唤声中奔波.爬楼梯的速度能赶得上刘翔百米跨栏的速度了。
- 王学华
-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语文学习
- 我的时间(1)
- 2011年
-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题记
仰望天空,颗颗璀璨的星星绽放着耀眼的光芒;纵览古今,个个鲜活的生命舞动着动人的旋律。它们,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用每天24小时来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 王学华
- 关键词:优秀作文文学
- 转换视角 挖掘新意——热素材如何进行冷处理
- 2021年
- 热素材指的是国内外新近出现的热点人物或刚出现的热点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往往是考生笔下的热门素材。运用热素材的好处是新颖而富有时代感,最易激发人们的情感;不足之处往往是容易人云亦云,被舆论和当下的主流观点所左右。对于热素材,最好的办法就是冷静思考与冷静分析,深入挖掘,力避庸常.
- 王学华
- 关键词:冷处理冷静思考新意素材
- 我的时间(2)
- 2011年
- 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以坚持;坚持,所以自主。成功不在于复制,也没有绝对的范本,只有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才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孤本。
- 王学华
- 关键词:优秀作文文学
- 紧扣特定情景 精心演绎文体——怎样写好演讲稿
- 2019年
- 【真题回放】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卷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 王学华
- 关键词:演讲稿热爱劳动鼓动性口头语言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