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语料库的《宣叙》中黑人女性成长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彰显了性别、种族和身份建构的主题。将语料库及Ant Cone功能检索软件运用于《宣叙》的研究中,可以挖掘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词频统计数据展示了莫里森通过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塑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黑人女性新形象;从小说中提取的关键词和对关键词所进行的语境共现分析证明莫里森所建构的黑人女性的历史记忆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基于宏大叙事基础之上而脱离个体真实体验的官方历史,使黑人女性身份在历史的流动中得以重构。
- 王春艳
- 关键词:语料库
- 基于语料库的印度本土作家后殖民主义文学表征实践研究
- 2018年
- 以语料库和语料库检索工具为研究手段,探讨以拉什迪《午夜之子》这部作品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书写的文化表征形式。通过Ant Cone功能检索软件的词频统计数据,发现拉什迪在《午夜之子》这部作品对印度民族的历史文化身份的建构这一重要主题;从作品中提取的主题词进行的语境共现分析传达了拉什迪后殖民主义历史观,拉什迪围绕历史和记忆两个线索,对印度文化身份进行表征和建构,在作品中所呈现的印度历史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折射出官方和个体的视角,打破了过去、现在、将来的界限,并且颠覆了西方线性历史叙事的思维模式。
- 王春艳
- 关键词:语料库词频
- 《送你一朵小红花》:后疫情时代影像架构中的生命伦理与心灵救赎被引量:3
- 2021年
- 疾病在人类社会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医学逐渐找到了缓解病痛的种种方式,但“生老病死”仍旧是现代生活难以回避的问题。关于疾病、生命与死亡的话题在电影中的表达也是特殊的,电影院中的观众无法在身体上对疾病的痛苦设身处地地体会,而是通过凝视与认同在心理上对疾病加以象征性的认知和体会。对于商业电影而言,由于忌讳或不愿意在电影院中感受病痛的折磨与死亡的恐怖造成的“讳疾忌医”心理也使这一题材成为电影产业中略显尴尬的一隅。
- 李娟李娟
- 关键词:商业电影生命伦理电影产业电影院心灵救赎
- 抵制表征——《午夜的孩子》中的历史想象被引量:1
- 2015年
- 后殖民主义表征理论聚焦文学文本与权力话语的相互关联,认为身份的表征与建构主要受权力话语支配。在《午夜的孩子》这部小说中,印度历史的神话循环解构了官方叙事的直线性,个体化叙事对官方叙事的渗透质疑了官方历史书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庶民意识对历史叙事的参与填补了民族主义者的精英主义历史叙事的空白。小说中所建构的替代性历史与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所形成的磋商、纠正和对抗,促进了印度民族身份的主体性建构。
- 王春艳
- 莫言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书写的融创机制研究
- 2021年
-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继承和创新,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将中国民间故事写入官方正统历史,以奇幻和诙谐的书写风格对官方历史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在莫言的作品中,个体化叙事颠覆了历史的宏大叙事,还原了被历史压迫性空间和压抑的声音;最后莫言的魔幻书写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体现了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协商对话。
- 王春艳李静钱晨
- 关键词:魔幻本土化生命
- 重构历史 抵制表征——《午夜之子》中的魔幻与越界
- 2017年
- 《午夜之子》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各种魔幻元素还原了印度历史编撰中所渗透的政治意识并且参与到对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者意识形态的讽刺当中。在《午夜之子》中,女性的沉默与拒绝使得家庭空间成为反抗帝国主义的场域,消解了家庭空间的内部权力等级结构中的父权话语和殖民主义话语;边缘化的庶民阶层的历史话语包含魔幻元素,解构了印度民族主义精英历史话语的中心权力;叙述者的奇幻叙事将魔幻与印度历史的神秘主义相融,解构了欧洲霸权话语体系下的线性历史叙事。魔幻的表现手法跨越空间的界限,强调了空间的解域化特征,对帝国主义支配性空间表征进行了抵制。
- 王春艳
- 关键词:《午夜之子》魔幻越界
- 乔伊·哈约尔诗歌的生态主义解读
- 2010年
- 乔伊·哈约尔是美国当代犹太裔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致力于表现由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美国当代异化社会中印第安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篇论文主要从生态主义的的审美角度出发,探讨乔伊·哈约尔如何在诗歌中运用空间策略来帮助印第安人摆脱由无位置感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从而通过印第安的集体记忆来实现整合分裂破碎的印第安民族身份并引导印第安人回归清新淳朴的印第安精神家园。
- 王春艳火韦周悦刘明珠李静
- 关键词:身份记忆
- 萨尔曼·拉什迪文本中的空间策略与杂糅身份的构建---以《午夜之子》为例
- 2017年
- 萨尔曼·拉什迪是印度裔英国籍作家,其跨文化的民族身份为其探讨印度民族身份的构建提供了多重视角.其在文本中所运用的空间策略对于摆脱英帝国统治独立后不久的印度人民对抗单一、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以萨尔曼·拉什迪后殖民主义小说文本中所采取的空间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之间的旅行和移位探讨萨尔曼·拉什迪在文本中建构的杂交的文化身份以及其在文本中所实践的跨民族跨文化思维.
- 王春艳
- 关键词:旅行
- 基于语料库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以《宣叙》为例
- 2016年
- 基于英美文学语料库和语料库的检索数据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料库检索可应用于文学赏析课程教学中,通过语料库检索数据,可探讨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创作主题。本文以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为例,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的主题词和语境共现的检索功能,从小说中提取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语境共现分析,探讨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和黑人女性不确定的历史记忆和流动的文化身份。
- 王春艳
- 关键词:语料库检索语境共现记忆文化身份
- 央视纪录片中的赫哲族形象及背后的价值诉求被引量:1
- 2021年
- 位于我国东北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赫哲族非物质文化的申遗成功,赫哲族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国内民族纪录片中。以央视近十年所播放的有关赫哲族的纪录片为依据,分析得出纪录片中的赫哲族形象呈现出敬爱自然、匠人情怀、不屈精神等不同侧面;纪录片对赫哲族民族形象建构背后隐含着群像布景与个体剪影相结合、山水之美与人文之爱相结合、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相结合等价值诉求。
- 李娟王春艳
- 关键词:赫哲族纪录片民族形象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