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Trap网篮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对比单独使用钬激光与配合钬激光使用NTrap网篮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患有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共106例115侧,住院期间均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70侧,观察组45侧,对照组在术中单独使用钬激光碎石,观察组在术中同时配合钬激光使用NTrap网篮。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结石上移率、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结石上移率分别为24.29%(17/70)和6.67%(3/45),碎石成功率分别为80.00%(56/70)和95.56%(43/45),手术成功的两组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分别为82.14%(46/56)和95.35%(41/43),两组术中结石上移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结石排净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2侧,观察组发生输尿管穿孔1侧。术后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血尿,观察组1例出现严重血尿。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各有4例患者出现发热。两组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使用NTrap网篮配合钬激光碎石可以显著降低结石的上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任晓磊夏海波高志明包国昌兰东阳王海鹏庞自力
- 关键词: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上段结石
- 输尿管硬镜联合NTrap网篮与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输尿管硬镜联合NTrap网篮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共150例输尿管上段直径≥15mm,或者输尿管上段直径≥10mm,经过ESWL治疗失败的嵌顿性结石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3例采用硬性输尿管镜联合NTrap网篮碎石术治疗,57例采用PCNL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清石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17%(82/93)和100%(57/57),术后1个月清石率分别为86.02%(80/93)和100%(59/5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68±0.91)d和(7.14±0.79)d,术后输血率分别为0和5.26%(3/57),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9.03±7.81)min和(37.98±6.04)min,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0.75%(10/93)和10.52%(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直径≥15mm的嵌顿性结石,或者直径≥10mm,经过ESWL治疗失败的患者,PCNL是安全、具有较高清石效率的手术方案选择。
- 兰东阳庞自力鞠文范民潘峰王海鹏管富勇
- 关键词: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上段结石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研究分析BPH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3例BPH患者,根据OAB症状评分(OABSS)将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0级无尿急等OAB症状;OABSS为1级≤5分;2级6~11分;3级≥12分。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三径和前列腺突入膀胱的距离(IPP),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并计算出AG值,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按OAB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四组:0级44例,1级35例,2级46例,3级38例。OAB症状程度轻重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自由尿流率等无相关。IPSS评分随OAB症状加重而增高,0~3级分别为(8.4±4.2)、(12.7±3.8)、(15.6±3.6)、(18.5±4.1)分(F=49.931,P=0.000);前列腺中叶增生程度(IPP)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0~3级分别为(0.4±0.3)、(0.8±0.5)、(1.1±0.7)、(1.3±0.6)cm(F=21.385,P=0.000);剩余尿量显著增多,0~3级分别为(50.6±36.1)、(64.5±29.0)、(68.3±30.8)、(72.7±39.2)ml(F=3.345,P=0.021);Pdet@Qmax显著增高,0~3级分别为(48.3土37.5)、(53.6±27.9)、(58.7±29.1)、(70.4±26.8)cmH2O(1cmH2O=0.098kPa,F=3.722,P=0.012)。BOO(AG>40)发生率分别为:0级36.4%(16/44)、1级54.3%(19/35)、2级58.7%(27/46)、3级73.7%(28/38),显示OAB症状与AG值呈正相关(r=0.263,P=0.001)。结论:BPH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与膀胱出口梗阻存在显著相关性。
- 朱智能兰东阳王海鹏朱朝辉庞自力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出口梗阻
- 短发夹RNA靶向沉默叉头框蛋白Q1基因对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逆转作用
- 2013年
-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Ql(FOXQl)基因沉默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探讨其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针对FOXQl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Lipofactamine2000介导FOXQl干扰质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转染48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FOXQl、上皮间质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改变;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体外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噻唑蓝(M1Tr)比色法和吖啶橙/溴乙锭(AO/EB)荧光染色法检测shRNA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果与转染NC—shRNA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FOXQl-shRNA48h后的T24细胞,FOXQl和间质标记基因N—Cadherin、Vimentin的mRNA或蛋白表达下降,而上皮标记基因E.cadherin的mRNA或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转染后的T24细胞形态向正常上皮细胞转化,体外迁移能力与侵袭力下降[(15.4±1.4)%比(76.5±1.1)%,P〈0.05];细胞增殖明显抑制(57.8%比82.7%,P〈0.05),同时细胞凋亡率增加(37.6%比14.2%,P〈0.05)。结论靶向沉默FOXQl基因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间质表型向正常上皮表型转化,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降低肿瘤转移潜能。
- 朱智能朱朝辉庞自力兰东阳王海鹏
-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膀胱癌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与核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Q1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核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Ql(FOXQl)的相关性,以及FOXQl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组织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例标本中转化生长因子(TGF).B1、核转录因子FOXQl及上皮问质标志物E一钙黏蛋白(E.cadhefin)和波形蛋白(Vime^in)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FOXQl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89.2%比13.8%,P〈0.05),其在肌层浸润性癌中的表达高于浅表性癌(97.3%比78.6%),在有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100.O%比86.8%);TGF.B1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76.9%比26.2%,P〈0.05);E—cadhef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黏膜(27.7%比89.2%,P〈0.05);Vime^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83.1%比20.0%,P〈0.05)。(2)FOXQl与E—cadhefin表达呈负相关,与TGF-61、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是EMT的正向调控因子。结论核转录因子FOXQl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可能通过调榨EMT来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
- 朱智能朱朝辉庞自力兰东阳王海鹏
-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膀胱移行细胞癌核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