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瑶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4篇水肿
  • 4篇缺血
  • 4篇微创
  • 3篇血性
  • 3篇脑出血
  • 3篇脑水肿
  • 2篇电图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肿
  • 2篇延髓
  • 2篇造影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脑水肿
  • 2篇头痛
  • 2篇偏头痛
  • 2篇平扫
  • 2篇青年
  • 2篇青年人

机构

  • 16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16篇王瑶
  • 16篇钟建国
  • 16篇肖佩荣
  • 12篇侍海存
  • 7篇宋维庚
  • 4篇宋维根
  • 3篇周桂龙
  • 3篇陈红兰
  • 2篇姚立正
  • 2篇颜利辉
  • 1篇罗容
  • 1篇沈媛
  • 1篇陈亚奇
  • 1篇解燕
  • 1篇王海洲

传媒

  • 3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临床荟萃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 方法 对 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 结果 术后一周内 86 6 %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 ,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 ,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 ,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 ,病情的完全稳定需 4周后。CT检查 :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 6mm ,第二周 9mm ,第三周 6mm ,第四周 2mm ,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 ,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 ,大多持续 2周~ 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钟建国陈红兰侍海存肖佩荣王瑶宋维庚
关键词:微创清除术术后并发症脑水肿CT检查
超早期脑出血止血剂应用与血肿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宋维根钟建国肖佩荣王瑶沈媛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纤溶酶原灭活剂
微创及生化酶技术治疗中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2001年
侍海存钟建国肖佩荣王瑶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生化酶技术
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不同时期弹簧圈栓塞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不同时机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动脉瘤性SAH入院时Hunt-HessⅢ级患者按治疗时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病死率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组34例,死亡2例;对照组34例,死亡8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存活患者病后3个月Barthel指数作生活量表(ADL)评分,Ⅰ级数:治疗组27例,对照组18例;2组生活能力(ADL)Ⅰ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2,P<0.05)。结论 Hunt-HessⅢ级动脉瘤性SAH早期弹簧圈栓塞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侍海存钟建国王瑶陈亚奇仇正汉肖佩荣解燕宋维根周桂龙
关键词:动脉瘤性弹簧圈栓塞GDCBARTHEL指数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
2003年
目的: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临床的变化。方法:对75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和CT观察。结果:术后一周内86.6%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病情的完全稳定约需4周。CT检查: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6mm,第二周9mm,第三周6mm,第四周2mm,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大多持续2~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钟建国侍海存肖佩荣王瑶宋维庚
关键词:微创清除术脑水肿术后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 ,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 ,术后分次注入尿激酶 10 0 0 0U ,夹管 0 5~ 4h后开放引流 ,平均引流时间 8 5d ,在引流的同时 2~ 3d进行一次脑脊液置换。结果 本组 2 5例 ,治愈 8例 ,显著进步 10例 ,进步 4例 ,死亡 3例。总有效率 88% ,死亡率 12 %。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操作方便、简单、损伤小 。
钟建国侍海存肖佩荣王瑶宋维庚
关键词:微创术脑室出血
壳核出血治疗后症状加重58例临床与CT分析
1999年
肖佩荣钟建国侍海存王瑶
关键词:壳核出血脑水肿
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伴中央 -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 (BECCT)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 2 0例 BECCT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BECCT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面肌抽搐、口唇运动、流涎、咽喉发声、部分语言障碍但神志清楚 ,发作与睡眠关系密切。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 ,局限性棘波或尖波灶位于中央区或中颞区 ,可扩散至其它部位 ,清醒时较为局限 ,入睡后放电频度明显增加。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预后良好。结论  BECCT是一种特征性癫痫综合征 ,临床常见 ,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钟建国袁文林肖佩荣侍海存王瑶陈红兰
关键词:儿童癫痫脑电图
偏头痛诱发青年人延髓缺血性卒中三例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王瑶钟建国肖佩荣宋维庚
关键词:偏头痛青年卒中
64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用于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三项联合应用对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对比复查头颅CT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分析灌注参数及CTA结果。结果发病6h内的16例患者中15例存在缺血半暗带,1例不存在;发病6~24h的9例患者中1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8例不存在。梗死区的脑血流量(12.35±6.02)ml/(100g·min)、脑血容量(2.07±0.84)ml/100g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30.64±14.0)mE/(100g·min)较对侧[分别为(51.25±22.35)ml/(100g·min)、(4.95±1.20)ml/100g、(54.51±22.43)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较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显示有22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预测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而不单纯依赖传统溶栓时间窗提供重要依据。
周桂龙姚立正钟建国侍海存肖佩荣颜利辉王瑶宋维庚
关键词:缺血半暗带个体化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