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 作品数:19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因肺大疱行肺大疱楔形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n=180),依据病史资料分为COPD病例组(COPD合并肺大疱行肺大疱楔形切除术患者,n=90)和对照组(未合并COPD单纯肺大疱行肺大疱楔形切除术患者,n=90);病例组再根据术前肺功能指标分为:COPD轻度组(FEV1/FVC<70%、FEV1/Pred%≥80%,n=30)、COPD中度组(FEV1/FVC<70%、50%≤FEV1/Pred%<80%,n=30)和COPD重度组(FEV1/FVC<70%、30%≤FEV1/Pred%<50%,n=30)。利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人群肺组织中MI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I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COPD严重程度分组,疾病严重程度越高,MIF mRNA及蛋白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IF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 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肺组织中MI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疾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指标明显相关。 李冰 杨元立 王美霞 曹枫 刘先福 张红璇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RT-PCR WESTERN BLOT 多模态监测结合NSE对急性期sTBI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无创多模态监测结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sTBI)者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发病24h入ICU成人sTBI者50例.排除GCS=3,额叶去骨瓣,眼球及颅脑外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入科24h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第1周连续测脑电双频指数(BIS);每天7AM送检血NSE,10AM、3PM超声测视神经鞘直径(ONSD)及搏动指数(PI);第7天6AM停镇痛镇静,11AM行GCS及APACHEⅡ,半年后电话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干预:1周内观察组NSE≥28ng/mL,或ONSD≥5.5mm,或PI≥1.25,加强镇痛镇静、选合适BIS,酌情用乌拉地尔、甘露醇、高渗盐及亚低温(33℃≤T≤35℃),确保65mmHg≤平均动脉压(MAP)≤90mmHg;对照组按传统法评估,管理血压及/或颅内压(ICP);2组均维持T≤37.5℃,床头抬高30°~45°,35mmHg≤PaCO_(2)≤40mmHg,100mmHg≤PaO_(2)≤200mmHg,145 mmol/L≤血钠≤155mmol/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病7d内sTBI者NSE升高与PI增高的时间段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用呼吸机时间比对照组短,住ICU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半年后2组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多模态监测结合NSE,对急性期sTBI者的治疗有指导价值,可缩短sTBI患者用呼吸机时间及住ICU时间. 王美霞 彭灵燕 余三明 许竣 陈明 周宝津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重型颅脑损伤 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22例未使用或停用镇静剂8 h以上、成年患者(不含脑肿瘤及颅脑手术者)的BIS值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同时进行反应水平评分(Reaction Level Score,RLS85),运用Spearman秩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BIS值与RLS85评分及MAP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的BIS值与RLS85评分显著负相关(P<0.01),BIS值与MAP正相关(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可用于评估脑功能障碍,同时可推测脑灌注。 王美霞 孙艳春 彭慧茹 郭凯璇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 平均动脉压 脑功能障碍 脑灌注 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侧脑室外引流的临床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遴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18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侧脑室外引流,对照组接受单纯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颅内压恢复正常及颅内血肿清除时间、预后效果、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术后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颅内血清清除时间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高,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病死率、致残率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不仅能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取得理想的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卓李圆 曾雅珍 蒋嘉能 彭慧茹 王美霞 曹枫关键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侧脑室外引流 去骨瓣减压术 临床疗效 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对创伤性肺损伤氧交换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时对患者动脉血气氧交换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创伤所致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地塞米松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分数、动脉氧分压、血清CRP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氧交换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比对照组氧交换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RDS发生率、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可以更好地改善创伤性肺损伤患者氧合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陈荣琳 王晓川 曹枫 刘涛 刘先福 王美霞关键词:乌司他丁 地塞米松 肺损伤 超敏C-反应蛋白 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3-01~2016-12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重症脑血管病(均需机械通气),且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痰标本未检测到真菌,占59.6%,44例痰标本显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人均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尤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22.9%,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4.7%。统计结果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病人的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基础肺病、入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纤支镜检查次数及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且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而与病人的性别、吸烟及冠心病无相关性(P>0.05);44例重症脑血管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好转35例,占79.5%;病情严重死亡9例,占20.5%,而9例死亡的病人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只有1例。结论:加强对高龄伴意识障碍脑血管病病人的气道管理、调控血糖,争取尽早脱机拔管离开ICU,尽量减少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对预防重症脑血管病人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症脑血管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为主,而死亡的病人则以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居多。 王美霞 卓李圆 杨元立 钟晓 陈荣琳关键词:重症脑血管病 并发 肺部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创伤性脑损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标本为TBI患者外周血和开颅减压手术清除的脑组织)和对照组(标本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及手术摘除的脑血管瘤边缘少量正常脑组织)均60例。病例组再根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中度损伤组(9~12分,n=20),重度损伤组(3~8分,n=20)和特重度损伤组(<3分,n=20);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6h组(n=20)、≥6h且≤24h组(n=15)、>24h且≤72h组(n=14)、>72h组(n=11)。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人群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病例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HIF-1α mRNA(0.35±0.12),HIF-1α蛋白(0.28±0.06);脑组织标本HIF-1α mRNA(O.65±0.08),HIF-1α蛋白(0.7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HIF-1α表达增强,特重度损伤组HIF-1α表达最强,明显高于重度损伤组和中度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HIF-1α表达量逐渐增多,>24h且≤72h组HIF-1α表达最强,明显高于>72h组、≥6h且≤24h组和<6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后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表达强度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在TBI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红璇 杨元立 王美霞 曹枫 陈荣琳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创伤性颅脑损伤 WESTERN BLOT 皮质下失语症 被引量:8 2009年 王美霞 李明关键词:皮质下失语症 基底核区 认知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 神经心理学 脑室周围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中暑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水平及乌司他丁对HIF-1α、M I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中暑患者为研究对象(n=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45)和乌司他丁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n=45);选取同期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n=90).中暑患者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进一步分为:先兆中暑组(n=30)、轻症中暑组(n=30)和重症中暑组(n=30).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检测中暑急性肺损伤人群不同严重程度(先兆中暑组、轻症中暑组、重症中暑组)和不同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HIF-1α、MI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中暑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HIF-1α、MI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H IF-1α、M IF的表达水平增高,轻症中暑组HIF-1α、MIF的表达水平高于先兆中暑组,重症中暑组HIF-1α、MI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先兆中暑组和轻症中暑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HIF-1α、MIF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2种不同治疗方式对HIF-1α、MIF的表达水平影响的比较可发现,乌司他丁组HIF-1α、MIF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值均<0.05).中暑患者HIF-1α与MIF表达水平、HIF-1α水平与中暑临床严重程度、M IF水平与中暑临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0.78、0.63,P值均<0.05).结论在中暑急性肺损伤中,H IF-1α、M IF的表达显著增加,表达水平与中暑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乌司他丁可减少HIF-1α、MIF的表达而发挥肺保护作用,减轻中暑急性肺损伤� 李冰 杨元立 王美霞 曹枫 刘先福 张红璇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急性肺损伤 中暑 乌司他丁 影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病人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当日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的75例脑血管病病人(未行手术、均需要呼吸机支持通气、监护治疗超过6d),记录第2、3、4、5、6d早6:30抽血化验的血钠值、APACHEⅡ评分(入ICU后24h内采集的最差值)及6d内呼吸机支持通气所需的最低频率(f),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的方差分析(ANOVE)法,分析脑血管病病人的预后与血钠、APACHEⅡ评分及f的关系。结果:1、发病第3~6d内血钠波动范围大,且严重影响脑血管病病人的预后(P≤0.002);2. APACHEⅡ评分的高低,直接决定脑血管病病人的预后(P≤0.000);3. f 越高,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病人的预后越差(P≤0.000)。结论:血钠波动范围大(过高或过低)、APACHEⅡ评分高及呼吸机支持通气所需的频率高是影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王美霞 孙艳春 崔洋 张亮 陈奕芝 曹枫关键词:脑血管病 呼吸机 血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