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陵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大豆
  • 7篇性状
  • 6篇育种
  • 6篇杂交
  • 6篇杂种
  • 6篇后代
  • 5篇花叶
  • 5篇花叶病
  • 5篇大豆花叶
  • 5篇大豆花叶病
  • 5篇大豆品种
  • 4篇蛋白质
  • 4篇蛋白质含量
  • 3篇杂种后代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种间
  • 3篇主要农艺性状
  • 3篇SMV

机构

  • 17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东北农学院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篇王金陵
  • 12篇杨庆凯
  • 6篇杨琪
  • 6篇廖林
  • 4篇孟庆喜
  • 4篇高凤兰
  • 3篇邱丽娟
  • 2篇吴宗璞
  • 2篇张志权
  • 2篇张国栋
  • 2篇李文滨
  • 2篇高风兰
  • 1篇马淑时
  • 1篇赵荣林
  • 1篇刘丽君
  • 1篇满为群
  • 1篇高凤兰
  • 1篇彭玉华
  • 1篇武天龙

传媒

  • 10篇大豆科学
  • 5篇中国油料
  • 3篇东北农学院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大豆通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4篇1994
  • 5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7篇1990
  • 3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研究——Ⅰ大豆杂交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特点被引量:33
1990年
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亲本配成六个组合,对其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C_2外,其它五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遗传主要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可用中亲值预测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平均表现。组合C_2除基因的加性效应外,还存在显性效应。多数组合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组合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以及高蛋白超亲个体的普遍存在,均表明了早期世代选择高蛋白个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邱丽娟王金陵杨庆凯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育种杂交
大豆高产育种方向和途径被引量:2
1991年
大豆在农业生产,种植业结构布局和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以及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大豆的单产水平还是相当低的,1989年全国大豆亩平均产量只有85公斤,只相当全国粮食平均亩产42公斤的35%。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亩产在100~125公斤。
杨庆凯王金陵吴忠璞武天龙高凤兰
关键词:大豆高产育种
大豆种子泥膜、蔓生性和种皮色的遗传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7
1989年
本文应用6个种间杂交组合研究了种子泥膜、种皮色和蔓生性的遗传以及它们各自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结果表明:种子泥膜的遗传存在基因互补作用,蔓生性是数量性状;种皮色遗传较复杂。种子泥膜和种皮色基本上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关;蔓生性与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相关。
张国栋王金陵孟庆喜
关键词:大豆蔓生蛋白质
影响大豆褐斑率的若干因素被引量:1
1990年
用28个大豆品种分期播种,在不同发育期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探讨影向褐斑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各品种的褐斑率与接种SMVⅠ—1、SMVⅡ—3毒株间相关显著;接种SMVⅠ—1毒株的褐斑率为66.21%,SMVⅠ—2为56.54%,SMVⅡ—3为74.45%,SMVⅡ—4为65.77%;顶枯型的褐斑率为38.1%,轻花叶型为44.1%,重花叶型为57.5%,皱花叶型为65.7%,皱缩型为81.6%。早播的褐斑率比晚播的低。真叶期接种的褐斑率较复叶期和开花期接种的低。
廖林王金陵吴忠璞高风兰杨庆凯
关键词:大豆影响因素
市场经济导向下我国各地大豆品种应有的适应
1993年
在农产品统购统销时期,统购时只计量不考虑加工品质,因而农业生产上强调种植高产作物,按一个地区粮食产额的大小论对国家的贡献。由于大豆在过去一段时期,主要用来制做副食,东北地区也限于作为食用的油来源,以及少量的出口,因此大豆被看作无足轻重的低产作物,大豆被排除在重要作物之外,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大豆面积一再被压减,有些关内的大豆主产省份,甚至被排除在种植计划之外。农民失去种植大豆劲头。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各地大豆产量下滑。1955年全国播种大豆17161.7万亩,1985年降至11575.3万亩。其中关内主产省山东面积由2864.0万亩下滑至766.8万亩,产量由153.3万吨下降至79.5万吨。河南由2316.0万亩降至1320.
王金陵
关键词:大豆适应性
三种不同类型大豆及其杂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8
1994年
利用具有明显差异的3种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采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类型内及类型间共15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明显不同。秣食豆在株高、节间长、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上具有增效作用;在粒茎比和收获指数等性状上具有减效作用。亚有限类型大豆则有降低株高和节间长度,提高粒茎比和收获指数的效应。本试验发现,不同类型组合植株形态性状的育种值及总配合力效应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双亲进化程度的提高,杂种后代粒茎比和收获指数等性状的均值、育种值和总配合力效应值呈递增趋势;株高、节间长及分枝数等性状的均值、育种值及总配合力效应值呈递减趋势。不同类型组合,主要产量性状的均值、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和总配合力效应值存在明显差异。
杨琪王金陵杨庆凯
关键词:配合力农艺性状大豆杂种后代
秣食豆种质的遗传评价及其利用
1993年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杨琪王金陵杨庆凯吴宗朴高凤兰邹玉梅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杂交育种
大豆F_3世代同源长、圆叶植株差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大豆同一杂交组合内同源圆叶植株和长叶植株的主茎叶面积指数,圆叶显著地大于长叶,而在分枝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在产量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一般的育种实践中,如果不考虑到生态条件所需要的类型,只根据叶形进行高产育种意义不大。
满为群王金陵
关键词:大豆植株同源叶面积
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主要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较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在植株形态性状上表现为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的特点,在产量性状上表现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及百粒重小的特点。由于秣食豆种质的导入,植株高大繁茂与小的粒茎比存在相关遗传。大豆主要产量因子,在主要发育阶段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大豆各生育阶段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与各生育阶段与油分含量的相关方向始终相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方向相同。
杨琪王金陵杨庆凯高凤兰吴宗璞
关键词:大豆杂种一代农艺性状
初析大豆花叶病若干症状类型生理、生化性状变化被引量:7
1992年
在防虫网室中,接种SMVⅡ—2毒株的合半25号大豆植株产生花叶、疱状凸起、矮缩和顶枯症状。测得各症状型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叶绿素a/b值略低于对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花叶、疱状凸起)或低于对照(矮缩,顶枯);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顶枯症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照的13.5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为快(A)、中(B)和慢带区(C),从电泳扫描图上看,各症状型的谱带总数低于对照,但顶枯症的快带区比对照多出一条迁移率最高的谱带(Ag)。另外,对照快带区的谱带峰值低于慢带区,而各症状型却相反。
廖林马淑时张志权王金陵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症状生理生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