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监测分析
  • 2篇宫颈
  • 1篇羊膜
  • 1篇羊膜腔
  • 1篇羊膜腔灌注
  • 1篇羊水
  • 1篇羊水过少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联合
  • 1篇药物联合应用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异位妊娠保守...
  • 1篇阴道
  • 1篇阴道镜
  • 1篇引产
  • 1篇孕足月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机构

  • 6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6篇白茹
  • 2篇周亚玲
  • 1篇王晓红
  • 1篇王静
  • 1篇李秀英
  • 1篇李桂香
  • 1篇陈晓娇

传媒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诊断宫颈高度病变的价值
2019年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度病变的患者300例,其中存在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患者分别有160例和140例。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前均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薄层液基细胞学。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薄层液基细胞学在宫颈高度病变中的检测结果,并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下与其单项检测的检出率。结果宫颈癌前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率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例数最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则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检测例数最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式检出宫颈高度病变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显著,能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杜照敏白茹刘丽丽杨超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高度病变
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评估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共计980例自愿进行阴道镜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进行常规TCT及HPV检测,对其中常规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定位活检。结果:对这...
白茹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癌筛查
孕足月羊水过少行羊膜腔灌注后催引产妊娠结局分析
2022年
研究探讨孕足月羊水过少行羊膜腔灌注后催引产妊娠结局。方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 220 例孕足月羊水过少孕妇作为研究对 象,观察组(110 例孕妇)接受羊膜腔灌注治疗;对照组(110 例孕妇)接受传统治疗;观察对比 220 例孕足月羊水过少孕妇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孕妇的 AFI 水 平(t=18.025)更佳(P<0.05);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30.91%VS44.55%)更低(P<0.05);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的围产儿预后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对孕足月羊水过少孕妇进行羊膜腔灌注治疗得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增加羊水量,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非常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荐。
白茹
关键词:羊膜腔灌注
北京市怀柔区2009-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怀柔区近5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在怀柔区助产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及小于28周无论孕周大小诊断的出生缺陷儿进行监测。对近五年总体发生情况、顺位、产前诊断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五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升高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升高,而先天性心脏病升高的主要原因为监测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提高。(2)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9年的20.26‰升高到2013年的91.93‰,户籍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也由2009年的22.97‰上升到2013年的42.06‰,且除2009年外,2010年至2013年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3)近五年出生缺陷顺位变化不大,排在前五位依然为先天性心脏病、副耳畸形、肢体畸形、尿道下裂及血管瘤等。(4)怀柔区近5年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1.95‰下降到2013年的0.58‰。但是和北京市相比,怀柔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还较高。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做好免费发放叶酸工作,提高我区叶酸发放率和依从率,不断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高度关注流动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状况。
周亚玲魏怀玉白茹陈晓娇王静
北京市怀柔区1999-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本北京市怀柔区十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重点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998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怀柔区产科医院孕13周至产后7天内的胎儿及新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出生缺陷率、顺位及诊断依据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十年间共监测到缺陷儿401例,其中围产期缺陷儿286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1.51‰。(2)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由1999年的第五位上升到了第一位,多指(趾)畸形1999年至2005年一直居第一位。结论怀柔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主要与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有关。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继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周亚玲李桂香王晓红李秀英张迎艳白茹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应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就诊的30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设定为对照组,一组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盆腔包块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例数为147例(98.00%),与对照组有效率138例(92.00%);观察组不良反应为4例(2.67%),对照组不良反应为15例(10.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β-HCG与盆腔包块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米非司酮单药治疗,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于改善异位妊娠患者的β-HCG与盆腔包块水平,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更具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杜照敏白茹刘丽丽杨超
关键词:甲氨蝶呤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