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盖钧镒

作品数:661 被引量:5,538H指数:4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6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64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3篇农业科学
  • 53篇生物学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经济管理
  • 9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96篇大豆
  • 124篇基因
  • 105篇性状
  • 80篇育种
  • 67篇抗性
  • 46篇种质
  • 45篇不育
  • 39篇植物
  • 38篇花叶
  • 37篇雄性不育
  • 35篇花叶病
  • 34篇蛋白
  • 34篇花叶病毒
  • 31篇栽培
  • 29篇大豆花叶
  • 28篇数量性状
  • 26篇蛋白质
  • 25篇QTL
  • 24篇大豆品种
  • 21篇豆种

机构

  • 628篇南京农业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遗...
  • 21篇河南省农业科...
  • 20篇河南工业大学
  • 16篇黑龙江省农业...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7篇山东省农业科...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滨州职业学院
  • 6篇扬州大学
  • 6篇中国工程院
  • 6篇长春市农业科...
  • 6篇黑龙江省农垦...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白城市农业科...
  • 5篇江苏徐淮地区...
  • 5篇铁岭市农业科...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644篇盖钧镒
  • 145篇赵团结
  • 77篇喻德跃
  • 49篇邢光南
  • 38篇杨守萍
  • 38篇李艳
  • 37篇智海剑
  • 35篇邱家驯
  • 33篇陈受宜
  • 31篇邢邯
  • 24篇李凯
  • 23篇赵晋铭
  • 22篇王吴彬
  • 21篇章元明
  • 20篇崔章林
  • 18篇朱月林
  • 18篇贺建波
  • 17篇孔杰杰
  • 15篇杨立飞
  • 15篇钱虎君

传媒

  • 147篇大豆科学
  • 91篇作物学报
  • 3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5篇中国油料作物...
  • 2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6篇遗传
  • 14篇Journa...
  • 12篇中国油料
  • 7篇作物杂志
  • 7篇第十届全国大...
  • 6篇生物数学学报
  • 5篇大豆通报
  • 5篇科学通报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中国油脂
  • 3篇大豆科技
  • 3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17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26篇2017
  • 33篇2016
  • 28篇2015
  • 16篇2014
  • 11篇2013
  • 24篇2012
  • 17篇2011
  • 27篇2010
  • 20篇2009
  • 40篇2008
  • 29篇2007
  • 34篇2006
  • 24篇2005
  • 17篇2004
6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展我国大豆科技,保障国内大豆供给
本文从近年我国大豆生产状况及进口大豆增长速率提出我国面临的大豆供给问题,从大豆在国人营养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加工利用地位论证了保障供给的必要性,指出只有立足本国生产适当进口调济,才能真正保障供给。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大豆生...
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生产栽培技术
文献传递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佳木斯的表型鉴定及利用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精准鉴定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的表型性状,观察该群体在佳木斯的表现,研究其在佳木斯生态区的潜在育种价值,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共361份,采用重复内分组的设计方法,于2012-2014年在佳木斯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调查的性状均值为全生育期113.5d(92.5~136.0 d)、蛋白质含量39.8%(35.6%~45.0%)、脂肪含量21.5%(17.5%~24.2%)、蛋脂总量61.3%(57.4%~64.3%)、百粒重21.1g(8.2~32.0g)、株高101.2cm(54.9~142.6cm)、主茎18.6节(12.4~24.6节)、分枝2.5个(0.2-7.4个)、倒伏2.1级(1.0-4.0级)。2)按国际熟期组划分标准,佳木斯所处熟期组为MG0和MGI,属于这两个熟期组的品种,各性状的均值与群体总均值相近。MG000-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95~11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5~25 d;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较MG0-I高约1和1.5个百分点,株高和节数则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II的生育天数长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与当地品种相比较蛋白质和蛋脂总量均低约2%、脂肪低约0.5%,株高和节数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III在佳木斯不能正常成熟,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佳木斯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佳木斯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中筛选出了用以改良不同性状的优异亲本,供育种者参考。
王继亮宗春美王德亮王德亮王燕平蒋红鑫杨丹霞王磊王磊王磊任海祥赵团结
关键词:熟期组
大豆作图群体检验与调整后构建的遗传图谱被引量:37
2003年
应用RFLP、SSR、AFLP对大豆重组近交系群体NJRIKY的 2 0 1个家系进行分析。根据RFLP标记的分析结果 ,通过模拟群体抽样标准法 (SPSC)对试验群体进行了检验与调整。结果表明 ,试验群体偏分离的家系较多 ,且整体偏向于亲本科丰 1号。汰除偏分离家系后 ,群体减少为 184个家系。对 3种分子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表明 ,RFLP和SSR标记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可以作为锚定标记 ,有利于连锁群的归并和不同图谱的比较整合 ;而AFLP标记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从而造成连锁群上出现很大的空隙。以RFLP、SSR和形态等标记构建了包含2 2个连锁群的图谱 ,共 2 5 6个标记 ,总遗传距离为 30 5 0 .9cM。与未调整群体作图结果相比 ,19个标记及 2个连锁群有根本性改变。该图谱为基因定位。
王永军吴晓雷贺超英张劲松陈受宜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RFLP标记
基于BSA-Seq技术鉴定大豆耐荫性状相关候选基因被引量:3
2021年
间套种是我国南方大豆种植的重要模式,而高秆作物的遮荫胁迫导致大豆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是制约大豆间套种发挥潜力的限制因素,因此对大豆耐荫性的解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强耐荫材料矮脚早和极不耐荫材料齐佩华为亲本构建RILs群体,根据耐荫指数表型鉴定RIL群体的耐荫性,从RIL群体中挑选出强耐荫和极不耐荫家系各30个,分别构建成两个极端性状DNA子代混合池,对子代混合池和亲本池分别开展平均60×和30×覆盖深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计算两个子代池的SNP-index,比较SNP-index在耐荫池与不耐荫池染色体各区段的差异,定位耐荫性状的关联区域;根据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明4个样本共得到119630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发现控制耐荫相关性状的基因主要集中在1号染色体51942~505708 bp区段、4号染色体50972768~51854631 bp区段、9号染色体48778767~50178743 bp区段和18号染色体40858027~43909456 bp区段内,共包含408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发现ACC氧化酶5、生长素诱导蛋白5NG4、光敏色素相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转录因子MYBJ6和MYB128等5个基因可能在大豆耐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定为大豆耐荫性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将为解析大豆耐荫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为大豆耐荫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曾维英苏燕竹赖振光杨守臻陈怀珠谭玉荣孙祖东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耐荫候选基因
在DH或RIL群体中两对重叠基因控制性状的定位被引量:10
2003年
在DH或RIL群体中,若只找到与两对重叠基因控制性状连锁的1个分子标记,可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与分子标记间的重组率,并推导出重组率估计值的标准误公式。MonteCarlo模拟显示,重组率估计值的无偏性较好,其变异随时样本容量或重组率的增加而减少。
章元明黄方喻德跃盖钧镒
关键词:重组率DH群体RIL群体基因定位
大豆锌指蛋白转录因子GmSTOP1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害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拟南芥中 的AtSTOP1(Arabidopsis thaliana sensitive to proton rhizotoxicity 1)是一个调控多 种铝毒耐受...
丛亚辉王婷婷柳聚阁王宁高萌萌李艳盖钧镒
关键词:酸性土壤铝毒大豆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
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及摘荚对其饲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大豆秸秆饲料利用率低,原因主要是其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提高作物秸秆饲用品质的农艺措施之一为抑制植株的生殖生长。在饲料粗纤维测定国家标准(GB/T 6434-94)的基础上,使用FOSS纤维测定仪1020,获得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需要调整3个参数,经调整的参数为:粉碎细度40目,样品称样量0.6—0.7g,酸碱热浸提时间60min。利用此方法测定了逐步抑制生殖生长后10组大豆品系秸秆粗纤维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相应的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从鼓粒初期开始,随摘荚处理的时间逐步推后,大豆秸秆中粗纤维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处理后,秸秆粗纤维含量基本低于对照,粗蛋白含量基本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秸秆的饲用品质。
程颖颖赵晋铭盖钧镒邢邯
关键词:大豆秸秆品质粗纤维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以全国不同地区 2 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以 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变异系数为 6.68%~ 38.13% ;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正反交 F1的干豆乳产量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 ;P1、P2 、F1、F2 、F2∶ 3联合分析表明 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均是一对加显性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干豆乳产量的遗传率较高 ,F2∶ 3家系主基因遗传率为 68.5 1%~ 78.74 % ,多基因遗传率为 2 0 .4 6%~ 30 .32 %。
钱虎君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豆乳加工性状
新形势下农科博士生培养规格、模式与方法探讨被引量:3
1995年
新形势下农科博士生培养规格、模式与方法探讨董维春,徐翔,盖钧镒我国现已进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完善博士生教育,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一直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1981年我国实行学位制度后,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学...
董维春徐翔盖钧镒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博士生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农科研究生教育学术型
大豆不同产量水平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亲本间生物量、产量有较大差异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NJRIKY),在相对控制遗传背景的条件下研究地下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相关的动态,比较高中低产家系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动态特征,为大豆高产栽培管理和育种提供生物量动态调控与选择的依据。结果表明: (1) 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显著相关,随生长进程,相关系数逐渐增加,至鼓粒期(R5~R6期)相关系数达到最大,r分别约0.76和0.79;(2) 大田条件2 500~2 800 kg hm-2以上的高产家系,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最大累积值均出现在鼓粒期,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660~700 kg hm-2和7 200~7 800 kg hm-2。(3) 两年高产组所包含的家系不尽相同,产量下降的家系相应生物量也下降,这归因于环境所致的生物量累积不足;(4) 高产家系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动态特征为茎秆、叶柄占同时期全生物量的比例显著高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0.8%和10.6%,而叶、根比例显著低于中、低产家系,R5时分别为34.1%和9.7%。未来大豆产量的突破有赖于品种生物量与收获指数的综合改良和生长调控技术的继续改进。
黄中文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